浅议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

2014-05-30 10:48刘国新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抗生素

刘国新

【摘 要】目的:总结我院门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状况,为抗生素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门诊处方应用抗生素药物品种、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抗生素药物使用率达34.8%,抗生素药物联合使用率为11.5%。应用率最高的是头孢类抗生素。结论:我院门诊抗生素应用率在正常范围内,使用指标过宽。需加强进一步管理,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知识讲座,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门诊输液处方;抗生素;合理应用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的药物,应用涉及各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细菌耐药的关键。现将我院门诊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门诊处方应用抗生素药物品种、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汇报如下,给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为医院抗生素的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我院门诊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门诊处方共计5836张,对抗生素药物的数量、种类、使用率和每一种抗生素药物的处方数、使用率,二联和三联使用抗生素药物处方726张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抗生素使用情况,所有抗生素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的34.8%,抗生素药物726张处方分析,使用多的前4位抗生素药物中?-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有3种。抗生素药物二联应用占抗生素药物处方的12%。

抗生素处方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

第三代头孢:使用次数为108人次,使用频率15%。大环内酯类使用次数为58人次,使用频率8%。半合成青霉素使用次数为36人次,使用频率5%。青霉素类使用次数为130人次,使用频率18%。

3 讨论

抗生素药物是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临床应用广范。抗生素的使用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不规范应用情况,浪费资源还有不良后果。产生细菌耐药、导致感染的传播,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组资料显示,我院门诊抗生素应用基本符合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但也存在一些缺陷。

使用抗生素方案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间隔时间不得当,每天一次给药,头孢菌素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抗菌作用和药物在体内大于病原菌最低浓度时间相关,主要评价参考系数是血药浓度高于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时间,当药物浓度达到细菌最低抑菌浓度4倍,杀菌效果达到饱和,增加药物浓度,杀菌效应也增加。杀菌活性和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长短有关。血和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迅速生长繁殖。用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不必要每次大剂量给药,一般在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每日分3~4次给药。

用药指征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没有并发症5~7天可治愈,给予对症治疗,多饮水,注意休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不合理:氨苄西林加罗红霉素,前者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是繁殖期杀菌剂,后者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快速抑菌剂。两种药物合用,罗红霉素抑制细菌生长,影响氨苄西林,发生拮抗作用。为了避免拮抗作用,需要联合用药时,先给杀菌剂,隔一段时间后给抑菌药。

溶媒选择不恰当:阿奇霉素加10%葡萄糖注射液《中国药典》规定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是3.2~5.5,临床使用的葡萄糖注射液为防止变色,pH值一般在3.8~4.0,阿奇霉素的最佳溶媒pH值是4.5~6.5,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就会有沉淀析出。

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物连用:抗菌药和激素药物门诊用药也较多,激素对病原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激素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可能造成潜在的感染病灶扩散。门诊尽量不使用激素。

中药注射液和抗菌药物混合输注: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输液时和其他药物配伍不当,溶液会有pH值改变、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临床中注射液要单独使用,不要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炎琥宁与氯化钾注射液混合输液,炎琥宁不宜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稀释,以免发生盐析而刺激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不宜加入氯化钾合并使用。

临床医生对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了解不全面: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使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增加。

溶媒稀释不当实例,0.9%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加青霉素320万单位,静脉滴入。青霉素的浓度过低,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较高血药浓度、抗菌效果降低。选择溶液量过大,输液时间长,药物分解产生致敏物质。正确方法,一次剂量药物溶于100毫升输液中,在0.5~1小时内滴完。

配伍不当实例,青霉素加地塞米松,青霉素类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在高温、酸碱、氧化剂、还原剂金属元素介导下分解变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弱碱性,使青霉素失活,降低疗效,两者不可同时混合滴注。两种药物配伍后相互作用,会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影响疗效,引起输液反应。正确的方法是两种药物间隔1小时以上。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是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由上述资料总结得出,部分临床医生缺乏药物动力学、药物物理性质、药物配送禁忌相关知识,是输液处方出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提高临床医生用药水平,可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医疗、护理、药剂、管理多部门的工作,医院应该成立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管理组织,制定用药指南,举办抗菌药物讲座,医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意识,选择抗生素药物的种类、用药方案,改变不良习惯,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归入医院质量管理系统,定期审查处方,公布不合格处方,并改进。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莫逢伟,付远清.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

[2]李莉明.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

[3]邓三尧.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16,

[4]刘敏.我院2007年上半年門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8,5.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抗生素的故事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