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与护理

2014-05-30 18:46胡猛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自发性肠系膜夹层

胡猛

【摘 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3月期间诊治的10例患者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术前予以密切防范,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予以饮食护理,严密观察各种术后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治疗;护理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定义为原发于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的夹层动脉瘤,不伴有主动脉夹层病变,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血管外科罕见疾病[1]。血管腔内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方法为,通过支架覆盖夹层近端破口,并辅以球囊血管成形术扩张远端受累动脉,防止夹层动脉瘤向动脉远端进一步发展和封闭假腔重建肠系膜上动脉血运[2]。

1 临床资料

3例患者因上腹间断性钝痛3天,行肠系膜上动脉CTA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行腔内介入治疗,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9F血管鞘造影肠系膜上动脉,见梭形动脉瘤,囊内放置5枚5cm×8mm弹簧圈,再次造影发现囊腔闭塞约70%。术后予科学护理方法,无腹部不适症状,6天后出院。

2例腹痛2天的患者经DSA造影发现:予以置入8mm×60mm BIOTRONIK支架一枚,術后造影血流通过顺利。腹痛症状于术后第二天消失,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

3例患者经1周抗凝等治疗后腹痛变化不明显,行动脉造影提示夹层扩大,真腔受压变细。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术、弹簧圈栓塞术。手术顺利,术后上述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

其余2例患者,均在肠系膜上动脉置入8mm×60mm支架一个,术后造影肠系膜远端通畅。本组的10例患者术后均予以抗血小板治疗,分别随访16个月和9个月,无明显不适。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创造安静的环境,使之消除紧张感,产生安全感,防止增加病人心理压力,控制患者的血压。

2.2 疼痛护理 夹层血肿不断伸延导致剧烈疼痛,一般强效镇静,镇痛剂无效,酌情使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静注或静脉滴注,必要时4~6小时后重复给药,可镇静安神和减轻病人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夹层的疼痛剧烈,同时也可使血压增高,及时正确的疼痛护理也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减少夹层破裂的危险。当疼痛缓解时,提示夹层血肿停止伸延,如疼痛反复出现,应警惕夹层血肿的扩展。如果疼痛症状不突出,但病人烦躁不安时,可应用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10mg肌内或静脉注射等。

2.3 术前准备 辅助患者完成CTA,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取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等变化。在急性阶段尤其是发病48小时以内,夹层破裂的危险性最大,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

2.4 饮食护理 患者入院后禁食,予以全肠外营养。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平卧24小时,避免血管扭曲,术后穿刺点沙袋压迫4~6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24h后床上自主活动,卧床时避免被子对患肢末梢的压迫,可在床尾使用支被架,注意保暖,并防止局部烫伤。

3.2 病情观察

3.2.1 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病人神志、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及尿量情况。给氧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2 伤口情况观察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患者未出现伤口渗血情况。

3.2.3 观察双下肢的血运情况 包括皮肤温度、脉搏、颜色、感觉等,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若发现双下肢皮温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血栓形成或栓塞,可行多普勒监测,必要时行动脉造影。本组10例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联合抗凝,溶栓治疗后,双下肢皮温、血运均正常,均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

3.3 药物护理 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需要抗凝溶栓治疗,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并且严密观察病人是否有出血倾向,如针眼处青紫或血肿,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皮下注射,输液治疗后,穿刺点按压15min,防止皮下出血。

3.4 饮食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禁饮食,患者在通气后才能进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3.5 疼痛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护士应与患者多沟通,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保持病房环境安静。

3.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6.1 血栓形成 首先术后要指导病人正确的体位,避免移植的血管受压,从而发生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的情况。该组患者未出现血栓。

3.6.2 感染 术后护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该组患者未出现感染。

3.6.3 吻合口破裂和假性动脉瘤 选择合适的人工血管,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腹部不适,腹部疼痛等情况。该组患者术后无腹部不适症状[3]。

3.7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活动,注意休息。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物,定期抽血检查凝血功能,1~2个月到医院复查。

4 小结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体征不明显。腔内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能降低夹层的复发率。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积极治疗,加强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和活动,提醒患者遵医嘱口服药物,定期检查,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Morris J T, Guerriero J, Sage J G, et al. Three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 update of previous case reports,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options[J]. J Vasc Surg, 2008,47(3):649-653.

[2] Froment P, Alerci M, Vandoni R E, et al. Stenting of a spontaneous dis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J].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4,27:529-532.

[3]胡德英,田莳.血管外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71.

猜你喜欢
自发性肠系膜夹层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自发性血胸治疗体会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