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管理模式对精神科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4-05-30 18:46武继红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精神科

武继红

【摘 要】目的:探讨OEC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精神科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神经科实施OEC管理,对比分析实施OEC管理前后的精神科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管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OEC管理;精神科;护理质量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知、情感、思维障碍,患者思想及精神行为与现实脱离,容易出现各种危险性行为,如自杀、自伤及伤害他人等行为[1]。患者情绪及意识状态异常亢奋,极具危险性,容易引发护患纠纷[2]。OEC管理是指企业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一种管理方式[3]。为此,本文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精神科室应用OEC管理,并探讨OEC管理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心理科拥有护理人员25名,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96±3.45)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0名,护士13名。学历:本科8名,大专12名,中专5名。2013年1月以前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随机抽取精神科200例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调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OEC管理后重新抽取精神科200例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调查。两阶段选取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疾病类型经统计学分析后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阶段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包括防止患者走失、攻击、坠床、自伤、自杀、烫伤等意外,并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密切留意患者精神状况。

1.2.2 OEC管理 (1)成立精神科OEC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专科医生、科室护理人员成立OEC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制定OEC管理方案及护理人员培训方案。(2)加强护士OCE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3)OEC护理内容:①心理护理:患者刚入院会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从而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抗拒及敌对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温和、简单的语气语句与患者交谈,并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于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应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分析患者病态原因,消除患者自杀想法。②对患者加强管理:护理人员应掌握好患者病情,做好交接班工作及重点防范工作。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除了给予药物治疗外,还应严密观察患者,将其控制在视线范围内,防止患者出现意外。③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每天对患者做好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同时对于加强自杀自伤患者的陪护,防止其发生意外或逃跑。对于冲动攻击型的患者除了给予药物镇静治疗外,还应及早控制患者精神症状,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④健康教育及训练: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知识,提高家属及患者的配合度及支持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消除患者冲动的想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4)精神科护理技能训练:每个月对科室的护理人员开展1~2次精神科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管理能力及护理技能。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评分问卷向患者及医生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OEC管理法始终贯穿着PDCA循环,通过设定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付诸实施-检查、纠正和改进计划及修正目标,从而使日常工作中每件事都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持续提高的目的。对手术室实施OEC管理体系强化了全体护理人员质量管理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性的控制意识,使得护理人员能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使得护理过程中形成了人人讲求质量,事事讲求质量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及积极性,提高了科室護理管理质量。本院为了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此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精神科室患者实施OEC管理。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OEC管理可提高科室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亚芳.以人为本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4-65.

[2]莫慧娟,范佳英.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91-92.

[3]李金惠,张露莹,姚晚侠,等.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9):3281-3282.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精神科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护士压力来源及干预措施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参与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