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病例分析

2014-05-30 19:06马晓权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肝脏

马晓权

【摘 要】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影像学特征,为提高该疾病临床诊治有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接收治疗的经病理证实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45例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征。患者多为女性,且均无乙肝病毒感染背景。结果:患者均手术治疗,切除效果良好,2年内未见复发。术前诊断影像学诊断结果多样,误诊率高,结合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准确率高达100%。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通过影像学诊断较易误诊,以肝细胞癌、肝腺瘤等多见。临床通过病理资料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够较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断;病例分析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脂肪组织的肝脏肿瘤,其多为良性,临床上无显著特征。该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病程长,初期无任何不适症状,直到肿瘤增大后才出现上腹部不适和疼痛[1]。因而,该肿瘤尚未有成熟的诊断方法,常被误诊为肝细胞癌、肝囊肿等。目前临床主要依靠CT、B超、肝动脉造影等进行检查,但均无特异性诊断方法[2]。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我院接收治疗的45例临床病例病理、影像学、免疫组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以为提高该肿瘤临床诊治率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来自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普外科接收治疗的经病理证实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45例。包括男性11例、女性34例,年齡在25~70岁之间,平均为(44.3±2.8)岁。有24例患者是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8例患者因为其他肝胆疾病超声检查时发现、有13例是因为发现右上腹有不适症状超声检查时发现。所有患者中病程最长者高达15年,最短者4个月。合并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4例、合并慢性胆囊炎者23例、合并肝血管瘤者3例。

1.2 影像学资料

45例患者中有42例经B超检查显示有强回声光团、高回声光团、低回声光团者分别为8例、25例、9例。26例经彩超检查发现有高回声光团、低回声光团以及实质不均光团者分别为16例、7例、3例。部分患者高、低回声光团相互夹杂。实质不均光团中有少见网状结构。行肝CT平扫者45例,占位包括低密度、混杂密度、软组织密度各32例、7例、6例,增强扫描占位呈动脉期明显强化者18例、延迟期仍见强化者16例。行MRI检查患者35例,其中有14例患者呈现加权高信号,而5例患者呈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者12例,低信号者4例。

1.3 实验室检查资料

45例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FP、CEA、CA19-9等指标均正常,其中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4例、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者6例、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者6例。

1.4 病理诊断

经病理诊断发现45例患者中,肿瘤范围在1.5cm×1cm×1cm到15cm×13cm×12cm之间。肿瘤包膜完整患者26例、不完整者8例、无包膜者11例。肿瘤切片切面呈现灰红色、黄褐色以及浅黄色,甚至有几种颜色相混杂者。有4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首次即诊断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片在镜下即可见成片的几样细胞和片状或者单个散在成熟脂肪细胞。有5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腺瘤伴出血、肝细胞癌、肝血管瘤,但结合肝功能指标确诊为HAML。

1.5 免疫组化检测

对45例患者标本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HMB45检测有43例患者为阳性(95.6%)、SMA检测有40例为阳性(88.9%)、CD34检测阳性者31例(68.9%)、CK18检测阳性者5例(11.1%)、CK19检测阳性者4例(8.9%)。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准确率高达100%。经影像学诊断包括CT、MRI、超声则出现一定误差,具体诊断结果见表1:

2.2 患者手术治疗结果

45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未出现手术死亡病例。随访2~24月显示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型,病例影像学诊断呈现多样化。根据诊断结果显示,通过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几率较大,而结合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诊断准确率高达100%。

3 讨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临床上鲜为可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外学者认为是肝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多向分化所致。其主要为脂肪、平滑肌和异常血管三部分按不同比例构成。该疾病多见于女性,病史长,临床无明显症状[3]。因而,临床上较易将该疾病误诊为肝细胞癌、肝腺瘤等。其术前诊断主要靠CT、超声/MRI检查,但是由于肿瘤内脂肪、血管、平滑肌三种成分比例随着病例有所不同,故诊断较为复杂,容易误诊。

本研究通过对45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结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能够准确地诊断出疾病,准确率高达100%。而影像学诊断误诊率较高。

综上所述,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通过影像学诊断较易误诊,以肝细胞癌、肝腺瘤等多见。

临床通过病理资料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能够较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吴贤毅,张明基,应敏刚,等.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9例诊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96):32-34.

[2]吴晓锐,唐金绍,詹志刚,等.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3例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11):86-90.

[3]梁立盛.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形态探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220-221.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肝脏
《实用肝脏病杂志》第七届编委会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肝脏减负在于春
加州鲈肝脏养护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