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防治脑出血并发应激溃疡100例临床观察

2014-05-30 19:06马中庆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雷尼替丁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

马中庆

【摘 要】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应用雷尼替丁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脱水药物、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常规治疗上加用雷尼替丁100毫克静点,每日1~2次,一共治疗2周。观察比较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急性期死亡率,治疗组为3%、19%,对照组为11%、26%(P<0.01),结论:通过临床观察雷尼替丁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雷尼替丁;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者二者都有。脑出血病情越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据资料报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9.4%~48.3%。上消化道出血发生越早,预后越差。下面将我科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0例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行头部CT确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6岁,平均(54±3.2)岁。50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丘腦出血11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6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44~78岁,平均(52±4.4)岁。50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21例,丘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4例,脑干出血8例,小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1例。脑出血患者应激溃疡诊断依据主要是发病后呕吐、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大便为柏油样便。便潜血试验阳性。

1.2 方法 治疗组50例患者常规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治疗。同时加用雷尼替丁100毫克加入0.5%葡萄糖注射液25毫升,每天1~2次,静点。血糖高于6.1mmol/L加入胰岛素4单位。14天为1疗程。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每天行胃液检查和黑便潜血检查,血常规每周2次,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时间测定等。排除下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咳血等因素。

止血判定标准:胃液无出血;大便转黄;大便潜血阴性。以上3项中的1项就可以判定出血停止。显效:24~48小时内止血。有效:48~72小时止血。72小时后还出血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

治疗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9例,出血率3%,死亡率19%。对照组有5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13例,出血率11%,死亡率26%。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是脑出血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在严重应激后数小时至数周,大多数在3~7天,病变部位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渗血等无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特征,重症疾病合并应激溃疡大出血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病理机制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伤,病变累及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或者脑干迷走神经核,迷走神经兴奋,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增高,释放肾上腺皮质素,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胃壁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胃屏障受损加重,产生应激溃疡。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氧自由基大量产生,破坏黏膜细胞的完整性,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黏膜失去对H+的抵抗力,黏膜糜烂,加速溃疡形成,H+绝对或者相对增加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因素。选择快速抑H+增加的药物是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目标。

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断剂,能有效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后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使受损胃黏膜迅速恢复,增加胃黏膜血流,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对胃泌素和性激素的分泌不造成影响。对胃和十二肠溃疡的疗效高,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安全,副作用小,可治疗良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资料显示,使用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使受损黏膜迅速恢复,增加胃黏膜血流,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有2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9例,出血率3%,死亡率19%。对照组有5例发生应激溃疡,死亡13例,出血率11%,死亡率26%。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综合上述,脑出血并发应激性出血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加用雷尼替丁可以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变急性期预后。临床值得应用,特别是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窦艳.氩离子凝固术对兔消化道黏膜损伤和对肠系膜血管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2]赵忠岩.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关系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4.

[3]余汁.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2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

[4]李桂玉.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测因素及预后[D].吉林大学,2007.

[5]宋国鑫.经脐入路在小儿美克尔憩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雷尼替丁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
美国FDA下令立即撤回所有雷尼替丁产品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