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比较

2014-05-30 19:23沈燕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沈燕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7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照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6例,观察分析两组差异,指导临床对盆腔炎性包块的诊治实践。结果:综合治疗组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在症状改善、临床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诊治措施较多,而综合性的方案能明显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包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盆腔炎性包块;不同方式;治疗比较

盆腔炎(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盆腔炎发生后长期的盆腔瘀血,加上女性盆腔脏器的炎症未得到正规、有效地治疗,易导致盆腔慢性炎症性组织学改变,从而导致盆腔炎性包块发生,出现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流血等临床表现。随着现代生活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个人卫生的疏忽,盆腔炎性包块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者会导致输卵管受阻、不孕等疾病[1],甚至造成患者心理恐惧,给女性带来生活工作的不便。如何更有效规范地诊治盆腔炎性包块,消除疾病干扰,治愈患者,这是临床诊治的目标所在,我院近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在盆腔炎包块患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此措施的具体应用与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7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综合治疗组)36例中,年龄28~42岁,平均35岁,病程2~6年,彩超示包块大小3.8cm×2.2cm~12.8cm×6.4cm,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6例中,年龄30~42岁,平均36岁,病程1~4年,彩超示包块大小3.2cm×2.2cm~11.8cm×5.8cm,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盆腔B型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盆腔炎性包块大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一些妇科小手术的无菌操作重视不足以及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盆腔炎的发病率日益上升,病情的迁延导致包块产生,平时患者可有白带增多、当盆腔包块增大时下腹部疼痛有所增加,具体表现为下腹部的隐痛和钝痛,呈现间断发生,而且月经期也会加重。肿块囊实不均,可呈囊性或囊实性。边界不清,与临床表现程度不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规范化联合使用抗生素,在西药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采用α-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以利粘连和炎症的吸收,另外进行清洗治疗,每天清洗外阴时,选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具体略)。

1.3.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依据病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具体为:

1.3.2.1 基础措施 进行疾病宣传教育,令患者保持健康生活,调整情绪,释放压力,禁食生冷、辛辣温热、刺激性食物,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切断感染途径,勤换内裤,注意卫生,月经期禁止性生活,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

1.3.2.2 中医治疗 进行辩证后方药内服,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治则,根据患者本身的体质和病情对症下药,汤剂不便内服者给予中成药配合,湿热淤结者服用金鸡冲剂,热毒炽盛、热入营血者配合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还可取赤芍、桂枝、怀膝、蛇舌草、红花、当归、延胡索、川芎、红藤、败酱草、土茯苓、泽兰为主方加水每日坐浴清洗,30 min/次,B超监测盆腔包块未缩小或较前缩小者还可采用红藤汤保留灌肠,每晚1次。

1.3.2.3 外敷疗法 可用鲜活蒲公英250克,捣烂如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每晚睡前30分钟将一粒野菊花栓放入肛门内约7~8厘米处。10日为一疗程。

1.3.2.4 物理疗法 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等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如用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进行理疗,刺激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1.3.2.5 手术治疗 年龄达到40岁以上,盆腔炎反复发作,存在小的感染灶宜手术治疗,年轻女性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也可依病情行腹腔镜治疗。

1.3.2.6 心理治疗 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合理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1.3.2.7 其它措施 杜绝各种感染途径,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

1.4 疗效评定 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标准结合腹部症状及体征、体温、血常规、B超提示盆腔包块等,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超声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超声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t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疾病,而与之密切相关的盆腔炎性包块的发病原因很多,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等等。长期的炎症性包块易并发附件粘连,影响女性生活工作。诊断时还应结合妇检,当然超声检查对于该病的确诊是必不可少的,女性盆腔炎性包块可以发生在盆腔任何位置,多见于附件区域,形态不规则,周围有粘连,但不浸润,内部信号不均匀,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大小,所处的位置。

我们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案,由结果看出疗效甚好,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实践中我们认为,盆腔炎性包块是长期的慢性病变过程,因此综合性的治疗应该是全面的治疗,不仅有西药的治疗,还应有中医、理疗、生活调理等方面的治疗。临床研究也显示,对于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配合进行针灸理疗、热敷、熏洗后,有着明显疗效[2]。以往传统的治疗大多进行临床输液治疗,而我们认为综合性的治疗很有必要,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各种感染途径,还可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中医治疗对于盆腔炎性包块有着独特优势,我们配合中药进行清热解毒、祛湿利水、活血化瘀治疗,对于病情症状的缓解有很好的疗效,实践中还可采用红藤汤灌肠,药理研究证明红藤、败酱草、赤芍、延胡索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三棱、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能消炎,抗纤维化,促进包块的消散。有报道也指出,采用物理治疗,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3]。除多种保守治疗措施外,临床应注意对于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可行手术治疗,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

综上所述,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诊治措施较多,而综合性的方案能明显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包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华,陈爱华,梅剑娟.中西药联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4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12:478.

[2]梁智东,冯惠珍,苏大年,等.五草汤加大蒜浸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15例[J].中医杂志,2014,12(5):125-127.

[3]方晓军,叶群生.女性盆腔炎性包块38例诊治分析[J].中国保健,2012,12(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