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浅析

2014-05-30 10:48王峰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探究性创新思维

王峰

[摘 要]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研究物质性质为基石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必须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重视课前预习,杜绝“注入式”教学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 探究性 创新思维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于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曾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浩瀚的宇宙和地球上人类用肉眼能见到的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原子或以分子形态存在的物质,都是我们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研究物质性质为基石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必须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组织好实验教学相当重要。

一、中学设置化学实验的必要性

教育是社会事业,要发挥其领导潮流、教育人才的作用,因此,现代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也要更新。具有更高的标准与能力,他们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对所从事的事业有较高的造诣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不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实践能力、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应以学生的亲眼观察、亲手操作中得以训练。所以,实验教学对于教育适应时代发展有其必要性。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知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动手能力,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以至综合素质的提高。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一大任务。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在传统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注意到了实验的基础作用,但长期以来主要把实验当作直观教学,验证物质性质和训练基本技能的手段,對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注意得很少。因此,研究怎样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边讲边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克服演示实验中学生无法亲手做实验,由实验激发的积极性无法持续保持和后排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等许多弊端,还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深厚兴趣的主要推动力,它能使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所以,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1、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知识剧增的今天,仅仅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而自学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所以,任何课程都应课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积极培养其自学能力。

实验前我们可以提出预习提纲,例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仪器、药品?实验原理是什么?装置是怎样的?实验步骤又是怎样的?定性实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定量实验造成误差的原因又是什么等等。这样做,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成为具有竞争能力的人。

2、严格要求,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这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是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体现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考核评定成绩等各个教学环节。尤其在课堂实践中,实验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和制度,以及每一实验所应有的程序,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程序,做到一丝不苟。为此,要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入手,对学生严格训练。从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反复练习,磨练意志,增强约束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要求学生注意并领会教师演示实验中的要领。学生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以强化和规范学生操作。

化学实验原理、条件现象各不相同,要求学生要有一个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时,对每一个实验,不仅在原理上搞清弄懂,而且要在操作上进行严格训练,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操作,也要通过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按实验要求,一丝不苟的进行练习和操作,不要怕麻烦,不要图省事。例如,在学习乙烯的实验室制取时,同学们先预习实验装置及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实验前,对易出错的操作——温度计的使用又做了讲述,讲清了为什么要这样使用,在学生动手实验时,又注意纠正了同学们的错误操作。

3、积极设计探究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教学。这种“照方抓药”的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带着思维定式去观察、去做实验,使学生只会进行实验“克隆”,阻碍了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且时间久了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应认真结合教材,科学的把教材中一些验证性实验改装设计为探究型实验,并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物质性质实验方案,从而使学生从实验中探索规律,掌握规律,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如在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时,我先引导学生做四组小实验,要求他们做好记录,最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讨论探究用什么试剂最合理。这四组实验分别是:①碳酸钠和稀硫酸;②碳酸钾和稀硫酸;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碳酸钙和稀硫酸。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很快就探究出了用什么试剂最合理,且初步懂得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探究型实验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不断地探究、发现真理。同时,它也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怀疑、惊讶、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究精神,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做好小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在边讲边实验时,认真做好小结,逐步让学生学会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例如,在学习醇的性质时,补充了乙醇、丙三醇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归纳法得出了多羟基化合物跟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鲜艳的蓝色物质的结论。在学习醛时做了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得出了含醛基的物质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红色物质的结论。在学习葡萄糖的结构时,先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观察到了鲜艳的蓝色物质,再加热又观察到了红色物质,然后利用前面两点结论的加热前后的实验事实,运用演绎法,很易得出葡萄糖具有多羟基醛的结构的结论。每次得出结论后我们都即时对思维过程进行或详或略的小结。这样,既让学生轻松学到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逐步学会了科学思维的方法。

总之,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化学教师在实验中不只是“宣传员”、“裁判员”,更是肩负重任的“教练员”。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重视课前预习,杜绝“注入式”教学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探究性创新思维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