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教育浅议

2014-05-30 21:22刘宇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情境

刘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一切契机,利用课堂的概念教学、疑问教学和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才能改革落后教学方法,改变陈旧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首先,正确认识创新思维。思想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创新活动才会有创新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做到“五新”,即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认清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和教学的研究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更好、更新的课型,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真正做好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教师。

其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友好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才能使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在拥有真诚充满温馨的课堂里,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并随时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第三,突出数学的探索性。新课程数学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也一改往日繁、难、偏、旧的现状,加强了与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体验,更多的借助计划、测量、操作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猜想,自己发现结论揭示规律。

二、创设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情境

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熟能生巧。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学过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按自己的理解,结合其它(如感知、记忆、联想、习惯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系统的认识整体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个人积累的“量”越大,越“熟”,则联想、类比和想象的领域就越广,越“巧”,创造的机会也越多。

灵感也是创造思维的一个特点。在思维的过程中,新观念、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的特点,就被人们称为“灵感”。有灵感时,创造性思维的工作效率极高。灵感的产生是艰巨劳动的结果,是产生在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身上。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

所以,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双基”教学的基础上,这就必须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创新精神的培养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成为空谈。当然并不是说有了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后,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应在进行“双基”教育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思维能力,而这些最基本的思维能力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四、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

质疑是一种求异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如果学生能发现的问题,教师不简单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能提出问题,表明他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使问题更完美,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归纳、类比和推理等数学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的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再次构建知识体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节教材、一段录像或一个实验、一道习题等呈现问题情景,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路,感知问题所在,诱发学生产生疑点并提出问题。激疑的技巧在于呈现的问题情景必须新、奇、巧、妙、趣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诱导学生好奇心理,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质疑冲动,设法寻求解决途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过程,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在知识整合中培养学生学会反思、质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努力改进教师的评价方式

改变刻板的评价体系,积极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片面观点和做法。应组织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荒谬、怪诞的想法和观念,不要讥笑,它们可能是创造性思考的导火线。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特征、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的程度不同,所以就体现出发展过程的差异。为此,教师要正视个性差异,正确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增强创新的动力。

总之,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