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刍议

2014-05-30 06:32罗灵慧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师

罗灵慧

任何音乐都不是单纯的音符堆砌,它是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反映。所以“音樂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的、广泛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和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江泽民在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词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文艺界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祖国歌》,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的交际水平。

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会。信息即是生活。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同时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品德的养成也离不开生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去感悟。所以,我们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的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教师可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几个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范围内选取适当的内容,可以是儿歌、寓言、童谣、谜语、神话等等,也可以是孩子自编的故事。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曲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看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