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4-05-30 08:38陈志恩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灵习作想象

陈志恩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 开放思维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教学过程,现在还有教师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讲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发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 。

一、开放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开放学生思维,激发其写作文兴趣呢?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学生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赏识,无人喝彩,就无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是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在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知识才感兴趣。”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的写作的第一步。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文中优点“喝彩”,哪怕是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之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到“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达到共同的目标。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激发其习作兴趣。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情况下好的多。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如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作习作形成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兴趣,也可以大面积提高习作质量。

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想象思维。 思维没有定式。固定,单一的思维模式,只会束缚限制学生个性,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思维,培养其想象创造能力。如教学写《树》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写树特点,可写树地位与作用,引发环境保护和主题,也可写想象作文……激发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去体会、思考,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爱写、乐写。

二、体验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所谓体验就是指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特征所进行的观察的体会,并形成积累经验的一种心理反应,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必须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并学会用美的眼光去感受品味自己生活中的“映象”。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 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可引导学生从日常平凡事件中去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校、家庭、社会。如:教学写《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分析完场面描写扣人物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三分钟时间里场景里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大多数同学写得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无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 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二十分钟,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 然纸上,接着请同学当堂朗读讲评。学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一节作文课,没有谁觉得这篇作文很难写,相反还意犹未尽,待课了还拿着自己的习作到处交流,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走出课堂,调查研究,觅食于丰富的社会生活。 只有学生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 我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多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感受、体验、调查、研究,触动他们的心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生写一处景物,我们家乡有特色的的景物并不多,我选取了“虞姬墓”,利用周未时间带着学生集体去游览。我们一边欣赏墓中的迷人美景,一边听着导游讲解的悲壮事迹。游览过后,我又组织学生前往周围居住群众去调查、搜集当年项羽与虞姬 的历史故事等。回来后,学生写的一篇篇文章,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情景教学,不仅为学生创造设了写作素材,而且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陶治,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读写结合,激发灵性,利于创新。 叶圣陶老先生说:“读是听收,写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閱读中吸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首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其次,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文思如诵,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真情表达,让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

表达,是就内心积累的语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灵环境。

指导学生运用特色语言,真情表达,弘扬学生的个性。“作文要有新意”。我们力求学生推陈出新,老 套的人、事、景、物的命题写了又写,这不仅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就连老师批改也觉得千篇一律。我们班有位同学每次写人的文章时,他都是一篇《我的弟弟》,内容基本一样。这样的内容,学生难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真情流露,教师应引导挖掘一些与“自我”相关的“外部世界”的题材,放飞学生的思维,写出新意,写出创意。

让学生心灵飞扬。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很真切,但学生真正写起来,往往有时与现实脱节,尤其触到一些社会领域,也不太善于、不敢表达,这时要适时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灵世界,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教学写《一只被咬过的苹果》一文, 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当今社会倡导的“反对浪费”的意识,写出了这个被咬过的苹果经过“人的手—大街上—垃圾桶—回到人手上”这一历程。文中的语言绘声绘色,集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释放学生的心声,引起了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想象思维也得到了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作文也较充实生动。 总之,新时代的作文教学应有新的面貌,让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学生自由地、大胆地去写他们想象的、爱写的一切,去尽情展现带有他们生命轨迹的心灵和风采 。“创新作文”教学正是体现了生命的人文主体性,我想通过大家努力,我们作文教学会成为个体生命思维深化、情感升华、个性发展的心灵流程。

猜你喜欢
心灵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唤醒心灵
习作展示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