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2014-05-30 11:47范晓丽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驱动教材信息技术

范晓丽

信息技术是当今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在所有学科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阶段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所以,信息技术课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必须加以改造。在以计算机作为认知、辅助教学双重工具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想比,应有更鲜明的特色。

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用其技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有兴趣不等于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课。如果不加以引导,有些学生仍然不会重视,上课玩玩电脑了事,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初始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程的教学上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准备适量的范例与练习,组织好教学。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接合点。

一、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便学生达到善学、好学、乐学的目的。

掌握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教学仍然很难成功。现行教材还在试行阶段,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必太受教材限制,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设置范例,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提出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带出相应的内容。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

二、明确目标,提供资料

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提出自己的问题。比如:初二课本的第四章《网页制作》的第三节《网页制作之超链接篇》,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此知识点与前面学过的在Powerpoint中实现幻灯片之间自由穿梭的超链接的方法相类似,让学生从旧知识入手,结合新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讨论,在进行超链接操作之前先要确定超链接对象,这时学生就会提出“超链接的对象有几种”这个问题,待此问题解决后,另一个问题接着会出现在学生眼前:“用什么媒介来链接呢?”,一个个问题解决了,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任务完成阶段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此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2、协作学习

网络信息的交互性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电脑水平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风格、性格方面的差异等等,故将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与较低的学生、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一般4-5人),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四、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務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猜你喜欢
驱动教材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