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思考

2014-05-30 14:21师永涛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教学情境互动

师永涛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和困惑都不断显现出来。课堂教学实际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在我们的“常态课”数学课堂中课堂气氛依然沉闷,课堂依然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师生互动”依然单一、肤浅,不能真正体现互动的内涵和本质。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打造“互动”课堂做些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互动” 教学情境 发散思维 评价

如何打造互动的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点燃互动火花

丰富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产生惊异和欣喜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宽松、和谐,富有人情味,又有益于学生发展个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才会主动质疑、释疑,从而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

如创设故事情境: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欧拉、高斯、笛卡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杨辉、华罗庚、陈景润等都有很多动人故事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午休时梦见蜘蛛在窗上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对新事物的疑问。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法"时,先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有理数的乘法3+3+3+3=3×4,3×4就是4个3相加,接著提出问题:3×(-4)是什么意思呢? 3总不能说是负4个3相加吧?那又该如何理解呢?于是产生疑问,教师利用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考,质疑。再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引入时,提问学生:不过河,如何测河对岸的树高?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互动。

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线段大小的比较”的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这些红线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引导讨论,得知是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由此引入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学生会倍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讨论中去。

总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说、敢说。点燃学生互动的火花。

二、提供展示平台,扩大互动空间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作为个性化动物,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思维和无穷的创造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合作者、引导者,应努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场”,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创造思维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到释放。

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并且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不给现成的样卷,也没有既定的框架,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认真做好这块绿地的“规划师”、“设计师”,几十个学生几十幅设计,集中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通过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扩大互动的空间。

三、精心组织小组讨论,提高互动层次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活动之一,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我们知道讨论一般是学生出现认知矛盾时产生的。当学生遇到认知矛盾时,就会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想马上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产生想探究的欲望。但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如果教师任凭学生漫无目的地交流,会使交流互动处于肤浅状态,大大降低思维的深度,甚至会使学生揣摩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小组讨论,围绕交流互动的主题,将问题层层展开,引导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高互动的层次。

四、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升互动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发散思维训练,设置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互动的质量。如:教学“勾股定理”时可设计下列问题:哪位同学能测出操场中旗杆的高度?几何教学中,设置:点A、B、C在一直线上,AB=3cm,BC=1cm。求AC的长等练习。

五、合理运用课堂评价,保护互动积极性

课堂评价,这是一节好课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而在我们的“常态课”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般课堂评价很少,或单一或被忽略。如有的老师对于回答错误或不够正确的学生,置之不理,直接叫下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对后者的肯定来回避对前者的直接评价;有的老师评价语言就是“不错!”“很好!”“很不错!”“再想想!”,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迷失在一个单调、贫乏的“赏识”怪圈。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合理的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饱满、热情,要有鼓励性和艺术性。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使评价更客观、科学、准确,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激发兴趣、增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指导,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真正体现互动的内涵和本质,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少莲 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 (2)应祖根 初中数学课堂生生互动的实践与反思[J]. 新课程,2009(3)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教学情境互动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