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初探

2014-05-30 17:08晋功新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快乐学习情感教育

晋功新

[摘 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因素都在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变化当中,这个变化就使得学生的身心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需求,形成了带有规律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年龄特点。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音乐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发展。因此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为原则,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音乐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 心理发展 快乐学习 动静适宜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得以蓬勃发展和信息化浪潮正以强劲势头席卷全球的今天,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科技的进步,人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越来越趋于高智能化,而其情感和心灵却被排挤、冷落,人的某些生理机能随着片面的开发和使用在萎缩退化,缺乏活力,缺乏情感,缺乏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整体认识。

现在的学生因为家庭保护和时代的影响,交流单向化,情感投入得不到正常的“回报”,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疏于现实生活中人际间的正常交往,导致人际关系的淡薄。

针对此种情况,教育尤其是承担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自己的责任,唤回人类久违的鲜活而灵动的心灵,使人重新学会用心去体验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生命的活力,并实现“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初衷。

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全部心理过程仍具有一些无意性、情绪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与感性经验、具体形象性相联系,在10—12岁之间会出现一次思维的飞跃或质的变化。

小学生的兴趣由肤浅向深刻发展,不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对事物发展的原因、结果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兴趣,已经具有一种积极的求知欲,兴趣开始具有稳定性和丰富性。学生的想象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再造性和幻想性,中年级之后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强,无意想象逐渐减少,但仍起作用,想象中对表象的创造逐渐明显。

到了高年级,学生可以想象出直接经验中从未有过的事物,想象更具有现实性,现代的儿童受书籍、影视、科学的影响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活跃。小学生的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也逐渐加强,但情绪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影响。情感日益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也不断增加,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都开始产生和有所发展。学生的主导活动从游戏也逐渐向系统的文化学习,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三、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特点

音乐心理发展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如音乐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情感、音乐表现、音乐评价等等。根据调查表明,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每年都在迅速发展。在小学低年级时期学生审美状态处于“写实”阶段,只是看音乐作品刻画的形象与生活实际是否相像。学生对节奏的感觉迅速增强,听觉能力也是最敏感的时期,对音乐的感觉和把握可以用耳朵来记忆,可以用身体动作来作出反应。由于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到了中年级,即为音乐审美态度正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开始对音乐作品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审美态度。学生听觉显著增强,节奏变现和旋律表现更加丰富,更有助于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学生手指功能的提高也能增强学习器乐的能力。记忆力的提高也能有效地促进音乐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因此也可以说:“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发展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

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继续发育与成长,听觉、运动感觉、智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音乐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应得到进一步的熏陶和培养。这时的学生对音乐音色的变化、音乐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音乐表现的不断变化都感兴趣,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乐曲的喜爱,同时也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音乐知识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四、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兴趣容易转变。特别是刚从幼儿园入校的学生(幼儿园以唱游为主),爱动不爱静,集中注意的延续时间也较短,注意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学设计在形式上要多样化,不能从一而终地套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在内容上要形象化、趣味化,要接近学生的生活,要将“靜”态的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如歌表演、律动、游戏、乐器演奏、节奏练习等,始终体现“动”的教学原则。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让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让学生边表演边模拟音响,使学生愉快地接受。

在唱歌教学中,应以歌表演为主。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少,机械性的强行记忆易产生精神上的疲劳。用表演来形象地帮助理解和记忆歌词,效果就好多了。

词忘记了,但表演动作的连贯性会帮学生想起来。同时,歌表演创造了一种愉悦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感情产生了共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美感,而且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中年级的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识谱、唱歌的技巧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学习上,他们喜欢新奇的内容,以满足自己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不再喜欢单纯地“接受”,而愿自己“试一试”,让自己得出答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反应,在教学中要“动”中有“静”,“动静”相结合,学习的新知内容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去想、去做。

在唱歌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视唱能力,老师只在难点部分“点拨”。歌表演的目的不再是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而是要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设计编排动作,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器乐演奏是学校音乐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对于学生掌握音准、节奏,强化感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更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器乐进课堂,既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强烈需求。

总之,音乐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的发展规律,

把握好教学的有利时机,因材施教,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教育部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蔡觉民.音乐课程教学理念与策略.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李春燕.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快乐学习情感教育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怎样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乐学习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