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的艺术

2014-05-30 17:08陈建林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革命意识

陈建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科书不再是唯一课本,而是众多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教学目标也向三维方向转化,师生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日益确立。而这一切要其大成,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导,在于能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表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时的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以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求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也是融于教学的过程。笔者曾有幸观摩了四川省南充高中陈治全老师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公开课,获益非浅,在此表示感谢,并以此为例剖析唤醒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众所周知,该课理论性较强,难度大,教师不敢放,所以极容易落入传统的教师主讲巢窠或者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目标。那么,陈老师这堂课是如何兼顾这两方面的,请看课堂回放。

导入部分:教师开篇设问“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学生们众说纷纭,表达自己观点后,教师指出孙中山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爱国,那么在当时的中国怎样才能爱国呢?接着倒数读秒后,播放一段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面貌的视频。指出在那个时代革命是爱国的最强音。小议:读秒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同时这种巨大的思想落差,震撼着学生心灵。中国近代的屈辱也创设了必要的历史情境,唤醒了学生的爱国心、大国梦、强国梦和强烈的求知欲。过渡:(教师展示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力量的相关史料)列强:希望中国永远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待机会成熟的时候瓜分中国,灭亡中国。清政府:起先有一定的斗争意志,但是屡战屡败,最终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以对外卖国,对内镇压作为生存之道。民族资产阶级:有一定的实力,拥有自己的革命团体。受到列强和清政府的压迫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但是对列强和清政府有一定的依赖性,往往带有一定的妥协性。工人阶级:人数少,且分散不集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劳动条件和生存条件极端恶劣,革命的愿望最强烈。农民阶级:占人口90%以上,生活贫困,对土地有强烈渴望。受到列强和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较为强烈,但处于“不自觉”状态。接着教师提问:1.你觉得要革命,对象是谁?2.你觉得在当时中国社会,哪个阶级最有可能首先起来革命?3.谁又是可以团结的力量?4.革命的任务是什么?也就是说“革谁的命,革命为啥,革命靠谁。”学生活动(略)。小议:这既梳理并补充了相关背景知识,也为后面新课的探究做好了铺垫。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探索意识。

新课探究:教师将同学们以民族、民权、民生进行分组,分别提供不同材料,依序设置不同问题,探究革谁的命,革命为啥,革命靠谁。现以革谁的命——民族主义为例,教师提供材料:“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设置问题:1.革命对象是谁?2.“鞑虏”与“中华”相对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请简要评价民族主义?教师分别进入各组,引导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平分土地和平均地权是一回事吗?”的疑问,教师在赞许的同时,和同学一起探究得出二者并不相同,堪称经典。三民主义探究完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的革命情况并指出最终失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革命事业才能顺利发展,从而自然过渡到理论的创新问题:革命再出发——新三民主义。本部分参照三民主义的模式,探究“还要革谁的命、革命还为啥、革命还可以靠谁”。仍然以民族主义为例,教师提供材料一:“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皆继续有效,赔款和外债照旧担任,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1912年《告各友邦书》”;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國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教师提问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新三民主义学习完后,学生对新旧三民主义进行填表比较,接着教师提问,如何才能实现新三民主义,进而厘清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读秒后,教师小结并布置课后探究“如何正确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小议: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让学生从三维目标的已知区向就近区、可能区发展,师生形成了良好互动,完美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革命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三民主义说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