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成长“护照” 推进有效德育

2014-06-06 10:44华林飞
成才 2014年4期
关键词:护照学分德育工作

■ 华林飞

开发成长“护照” 推进有效德育

■ 华林飞

走进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每位学生身上都怀揣着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它深得学生喜爱,被师生称为“学生成长护照”。

一、“成长护照”的主要内容及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护照》是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有效德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以德育校本课程为类项,创新运用护照式管理方式的德育过程性评价手册。它不仅是对德育量化考核的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通过对考核项目的精心设置来引导学生行为,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的一种探索。它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课程制管理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护照》的实质是一门德育校本课程的成绩单。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在“生态德育”的实践中,注重开发德育资源,融合德育课程,积极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德育课程体系。其中将校本德育课程以《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为依托,整合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创新开设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校本德育课程,采取弹性的课时制,不单独开设常规课程,设置了包括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及自主管理、劳动服务3大类23种德育课程项目,这些德育课程又根据实现的难易程度分为选修和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共计11种,选修课程共计12种。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才能取得相应的规定学分,完成课程学习。课程的得分只设置下限,学生自主选择课余时间来完成。课程得分将作为每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授予各种荣誉的基本指标、高三自主招生推荐的重要参考以及高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

(二)学分制管理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护照》采取学分制管理,学生每学年按照护照所设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德育学习,必修课程11种必须获得23个学分,选修课程12种必须获得7个学分。必修课程学分取得方式为每按照课程认定方式完成课程内容的要求则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印章,根据印章数量计算学分,如表1所示的社会实践类课程。选修课程取得学分的方式与必修课程相同,但由于每类课程都规定了必得的选修学分,因此选择余地为一类中的不同选修课程,如表2所示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

表1 必修社会实践类课程设置及学分认定方式

表2 选修人际交往及自主管理类设置及学分认定方式

(三)导师制管理模式

“生态德育”理念倡导“五位一体”的德育主体模式,即学生、全体教师、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德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地明确各个主体的德育任务,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是《综合实践活动护照》解决的又一问题。导师的内涵为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会根据自己所实践的内容来邀请导师指导帮助,导师应给予知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并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中,我们倡导教师的无私奉献,同时也将记录教师作为导师的经历。如表1和表2所示,学生的德育课程学分认定是由导师来认定。学校为每位教师配置了一枚印章,每位教师可以用印章来认定学生的成绩,对于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的认定、家庭劳动的认定或助人为乐的认定则由社会、家长导师来担当,方式为签字。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身也是相互间的德育导师。我们设置了互帮互助结对课程,对同学的帮助可以得到受助同学的认证,这种伙伴式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德育的有效性。

(四)升级制管理模式

本护照以一学年为单位,三个年级具体的综合实践课程不同,随着年级的升高,护照的等级也会升高。升级的前提是完成上一年度的所有规定学分,否则不予以升级,而视作留级。三本护照全部过关者为绿色通行者,算是圆满地完成了高中的学习生活。

二、“生态德育”理念催生成长护照

为什么想到开发这样一本“成长护照”呢?起因是2010年武汉市实施的“有效德育工程”。学校基于对高中德育现状的反思,为了适应德育改革的需要,在对传统理念和办学思想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德育”的理念。生态德育将“以学生为本,涵养其德性,尊重其个性,舒展其生命”作为德育工作目标。它的内涵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养成和健全人格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精神家园,改善德育评价,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魅力和活力,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总体要求是,回归生活、创设情境、凸显体验、关爱生命、改善评价、和谐共生。“生态德育”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促使着德育工作在诸多方面需要做出改变,而这些改变亟需一种或几种内涵丰富、形式新颖、乐于接受、便于操作、作用明显的评价机制和物质载体做支撑。于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应运而生。

(一)成长护照适应德育主体转变的需要

在中学德育中,德育主体通常被认为是德育分管领导、政教老师、班主任,而“生态德育”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提出家长、学校、全体教师、学生、社会“五位一体”,在德育工作中形成合力。这种转变需要所有德育主体之间有着不同的分工,权责明晰,否则最终又会陷入相互推诿的局面。《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实行的导师制管理模式,能使不同类别的德育主体在学生德育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二)成长护照适应德育目标转变的需要

“以学生为本,涵养其德性,尊重其个性,舒展其生命”的“生态德育”目标改变了以往德育表现看行规、德育效果看学习成绩的片面的目标要求,开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考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实行的课程制管理模式,必修项目人人都要做,人人都能做到,选修项目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为每位学生的进步发展都提供了机会、预留了空间,实现了德育目标的累进。

(三)成长护照适应德育方式转变的需要

长期以来“灌输”已经形成德育工作中的习惯思维和行动模式,德育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管理基本上靠守,教育基本上靠吼”,重视灌输和说教,轻视体验和反思。“生态德育”倡导在德育主客体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融洽的氛围,实现“我想做、我能做、我做得好”的局面。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德育主体转变思想观念,还需要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并为学生所接受的载体。事实证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形式新颖、便于操作、内容丰富、科学合理,是十分有利于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

(四)成长护照适应德育评价方式转变的需要

过程性评价是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它的主要功能不是要获取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这正是“生态德育”所应该倡导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实行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每个学分的获得在护照上都是一个过程的见证,也是对每个学生每一分努力的肯定,更能够激发学生发展的自主性。

三、小护照带动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护照》是学生作为十一中学子的标识,它不仅具有德育功能,学生在校期间还可凭借此护照进入校园,并凭此借用校内公共物品。它附有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与评价功能,是一门开放式活动课程成绩单,是同学们在同龄学生中独有的一张最具特色的成绩单。它可以准确如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个最具有意义的功能在于,它能如实地记录下学生高中生活的美德。一枚枚印章反映的是学生生命中的亮点,小小的护照中永久保存的是学生这段花季年华的美好时光。经过三年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护照》的试行,提高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加便利教师、家长、社区参与学生素质的评价。

(一)“成长护照”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综合实践活动护照》记录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的点点滴滴活动,让学生看到了自己三年的变化和发展,不管最终的高考成绩如何,这个小小护照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一个闪亮的高中生活。正如班主任童云老师所说,“《综合实践活动护照》启用之后,这种过程性、日常性、动态性的多元评价方式将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亮。同时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改变自我的信心,让他们变得更加阳光。”成长护照实施后,我校涌现的大批优秀学子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如应邀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的全球唯一的中学生代表刘汉生同学,他在瑞典就怀揣着“两本护照”,他的成长护照上面的一片红色彰显了他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卢仰泽同学成长护照上一个又一个的红章记载了他的多才多艺、博爱善良;在我校留学的瑞典学生Emil在个性特长和社会实践上的满满红章,见证了他从完全不懂汉语到半个中国通的求学历程;“拯救了一个家庭”送迷路孩子回家的汤福乾同学在面对家长重谢的时候,只要求在护照上面签上家长的名字作为永久的留念。

(二)“成长护照”是一面明镜,折射出班级的生态

成长护照不仅成就了优秀学子,还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在护照的激励下主动改变。高二(15)班每周开展“晒护照、晒人品”活动,促进大家争做好事,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种生生互动互促共同进步的活动有效促进了班级“土壤”生态的改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均有所进步和发展。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护照》的实质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为实现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在对有效德育方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套规划学生全面发展,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手册。它被学生视为高中时代收到的最珍贵、最美好的礼物,而且它还被教师家长称为“魔法护照”,视为教育管理学生的“神器”。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德育、学生科研、行规管理等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护照的实施拉近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距离,形成了德育合力,收到了始料不及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护照学分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学分美食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护照力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