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4-07-05 09:41胡慧慧马文忠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自控电气工程教学效果

胡慧慧,马文忠,董 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555)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个性化发展势必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1]。我校作为有着鲜明的石油特色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学校”,提出了“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的新体系[2]。笔者为贯彻落实“三三三”培养体系精神,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提出把自动控制这一概念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即实现自控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3]。在这一模式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是个性化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实施者,依托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作为另一主体,不仅是教育的承载者,也是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反馈主体。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才能打造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教师个性化的培养

笔者通过长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最终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并非完全是所选用的教学方法等外界因素,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学生对学习是否喜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自控型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要具备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展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并自我提升的。

全身心投入的态度表现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时刻提醒自身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教师积极深造可以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可以弥补专业方向的不足。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传帮带和组建学术团队等形式形成梯队,全面融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提升整个专业的教育水平。

高校教师光具备上述从业要求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鲜明个性,很难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学生。对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我们鼓励他们开设双语课教学。我们为善于组织学科竞赛的教师,提供实验设备和场地支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性的大学生电子竞赛。

我们应该从外部积极营造教师个性化的培养环境。具体做法是发挥传统的课程小组的优势,构建新型的基层教学团队。有组织地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法的研究,比如定期召开例会,针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讨论,并形成统一认识;充分利用和发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站、微博和微信等互联网技术,建立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本科生实行导师制:选派治学水平高和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导师。另外,将教师的创新型教学内容和成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政策扶持,进一步实施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

2 专业的特色和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赋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主动求变。这里的变代表着个性化,集中体现在专业特色和创新上。

所谓特色,就是要发扬自身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学科探究自动控制的理念,一套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不仅需要控制器、信息转换和执行机构,还需要良好的反馈环节。每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机的形成一个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稳定系统。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自控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性化发展。两种模式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所谓创新,就是要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主动求变,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1)与学校特色相结合,落实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想。比如,将三相电路中的Y-△变换关系与油田生产中的抽油机节能运行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2010年施耐德电气杯大学生节能增效创新设计比赛并荣获全国特等奖。这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一个佐证。

表1 传统培养模式和自控型培养模式作对比

(2)通过输送教师到海外访学,鼓励教师参与全国性的学术交流等形式扩大与外部的交流;并借机引入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校访问讲学。我们通过近两年来的不断努力,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省级特色专业,获准成立“卓越工程师班”,获准开办“国际留学生”班。这些成绩为专业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本文以创建特色院校中通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提出自控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一方面要重视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利益出发,主动求变,要突出特色,勇于创新。这样可以在不断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胡建华.大学办学个性化内涵、必要性及条件[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1,(1):68-70.

[2] 刘华东. 构建“三三三”培养体系,推进本科教育迈向更高目标[J]. 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2(18):34-36.

[3] 戴先中. 我国自动化专业的特色、特点分析与发展前景初探[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6):1-5.

[4] 张凤阁等.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模式的改革[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2):8-9.

[5] 于晓红等.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9(2):34-36.

猜你喜欢
自控电气工程教学效果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成功来自于自控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
自控技术优化3D打印机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