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4-07-05 09:41高清运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半导体器件集电极晶体管

高清运

(南开大学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主要讲授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特性和影响器件参数的因素,理论性强。如何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好该课,为学生下一步学习“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CAD”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十分值得研究。本文从器件的结构与制备这些器件所使用的有关工艺、器件的工作特性用集成电路CAD 软件仿真以及器件参数与电路设计中常用参数有关的三维视角出发,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

1 与“半导体工艺”课程的关系

“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中,我们对所讲的每一种器件,都给出其结构和工作特性。结构不同特性也会不同,其结构与制备该器件所使用的工艺有关。在讲解器件结构时,若给出目前实现该结构常用的工艺,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器件的特性,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对双极性晶体管,在讲解其直流特性时常常介绍两种结构,即均匀基区晶体管和缓变基区晶体管[1]。目前常用的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是在P 型衬底上先做N 型外延,再在N 型外延层上实现NPN 型和PNP 型两种晶体管[2]。这种平面工艺制作出来的PNP 管为横向结构,其基区均匀掺杂;NPN 管为纵向结构,其基区非均匀掺杂,即缓变基区。因此,在讲解这两种晶体管的特性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采用双极型平面工艺制造NPN 型和PNP型两种晶体管的结构图,在讲解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特性时,以PNP 管为例;在讲解缓变基区晶体管的特性时,以NPN 管为例,NPN 管的基区会形成一个加速场,所以其直流放大系数更大。这种结合半导体工艺的讲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器件的特性时,与其制作结构联系在一起,更直观更容易掌握器件的特性,学习效率更高。

2 与“集成电路CAD”课程的关系

“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理论性强,会涉及多个公式。通过公式来说明器件的特性很有说服力,但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公式推导过程会很复杂,枯燥乏味。此时,利用软件仿真会大大降低其复杂性,使学生快速掌握,并能加强记忆。比如:在讲双极型晶体管的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时,首先,给出其集电结零偏(饱和区和放大区的分界线);然后,集电结反偏(放大区),此时可以直接从E-M 方程得出其集电极电流IC和基极电流IB的关系[1];此后,集电结正偏(饱和区),如直接从E-M 方程得出其集电极电流IC和基极电流IB以及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压的关系,式子会很复杂。

“半导体器件物理”教材上通常把工作在饱和区的双极型晶体管特性简化为:不同基极电流IB时,其集电极电流IC是相同的[1-3]。但具体是怎样的呢?可以借助“集成电路CAD”介绍的工具PSpice 软件来仿真[4]。仿真出工作在饱和区的双极型晶体管不同基极电流IB时,集电极电流IC和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压的关系。从仿真结果可以知道,对应不同的基极电流IB时,其集电极电流IC是有差别的。这样可以摆脱繁杂公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 与“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关系

MOS 场效应晶体管是“半导体器件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器件,它不仅是常用的分立器件,而且是集成电路设计中的主要的元件。但“半导体器件物理”在讲述MOS 场效应晶体管时,会讲到它的多个与电路设计有关的参数。例如:在推导MOS 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流电压方程一级近似式时,引入参数δ、沟道下耗尽层电容面密度CD、栅氧化层电容面密度COX、跨导gm以及体效应跨导gmb等。每一个参数在“半导体器件物理”教材中都单独给出。考虑这些参数都是CMOS 集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在讲解这些参数时,我们会多推几步,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现以NMOS 场效应晶体管为例,作为通用情况,当NMOS 场效应晶体管的源和衬底不短接时,半导体的表面势为

沟道下反型层的电荷面密度为

沟道下耗尽层电容面密度为

电流电压方程一级近似式中引入的参数δ 为

由式(3)和(4)可以得到

下面给出gm、gmb与CD、COX之间的关系。当NMOS 场效应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漏电流为

阈电压为

其中K 为P 型衬底的体因子。

由gm和gmb的定义可知:

由式(3)、(4)和(10)可知有

式(5)和上式把CMOS 集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和“半导体器件物理”中给出的参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时能更清楚电路性能与器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在集成电路设计时直接应用以上关系,可简化设计过程。

4 结语

本文从“半导体器件物理”和与之相关课程的关系出发,给出了讲授好“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的方法,使学生能把多门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能更快更扎实地学习好“半导体器件物理”,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陈星弼,张庆中,陈勇.微电子器件(第三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张为等译. 模拟电路版图的艺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曾树荣.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高文焕,汪蕙. 模拟电路的计算机分析与设计------PSpice 程序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半导体器件集电极晶体管
一种新型无电压折回现象的超结逆导型IGBT
集电极调幅电路仿真分析
科学家首次实现亚1纳米栅极长度晶体管
2.6万亿个晶体管
功率晶体管击穿特性及测试分析
高频谐振丙类功率放大器仿真分析
一种“绿色”半导体器件冷暖空调器的设计
浅淡谐波治理
智能功率集成电路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探析
通过伏安特性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