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2014-08-15 00:43孟恒芳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教育

孟恒芳

(山西大同大学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西 大同03700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举国上下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确责任与使命等方面,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国家的主人。大学正值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为了促使他们继承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立志刻苦攻读早日成才,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增强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就是为了促使他们更加清楚肩上所负的责任,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断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国家的中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为了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觉悟水平,更加坚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意志,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1.教育模式保守,流于形式。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探知欲望强烈,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却还在板着面孔教训人,通篇枯燥的理论说教,这种灌输式的流程作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也很难收到实际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现在的大学校园学术氛围开放热烈,各种观点错综复杂,大量信息更迭频繁,而老套的爱国主义教育却还中规中矩、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调低效,教学氛围沉闷乏味,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学价值得不到体现。

3.脱离学生实际,难被认同。毋庸置疑,现在的大学生根本不缺乏爱国热情。倒是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仍一味地偏重于概念理论的深入剖析,热衷于长篇累牍的经典讲解,既很少与现实相呼应,也不涉及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不仅难以被学生认同和接受,更在消耗他们的勃勃激情。

4.评价体系陈旧,缺乏创新。目前高校所采用的教育评价机制,只是以数字“量化”了所谓的教学过程和成果,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种看似科学实则狭隘的评价方式,同样是制约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瓶颈。

“穷则变,变则通”,当前,摆在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摒弃陈腐的育人理念,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深入到学生中去,集思广益改革创新,打开局面走出误区,将爱国主义教育引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三、改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1.加强思政必修课程的教学。现在,高校的思政理论课已经由7门整合为4门,这些必修课程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引导大学生通晓国情、了解中国革命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精神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只能加强不可放松。

广大授课教师在积极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职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仅要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还要充分备好每一次课。要精心整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巧妙设计教学的重心和闪光点;同时还要把握好传统内容与当前现实的过度与衔接,努力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了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可灵活采用如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情景创设、媒体教学等组织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生动、丰满起来。例如在学习革命史的时候,可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为主题,或是组织大伙儿开展深入热烈的讨论,分析解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先辈是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的,或是观看几部影片专题片,更为直观的领略感受爱国英雄的大义凛然。再比如说,可以某个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为题,要求全部学生事先都准备讲稿,上课后再随机选几位登台演讲,最后由教师总结评判;还可以直接邀请著名英雄人物来校讲学等等。总的来说,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强与趣味性,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需求,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3.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开展校园主题系列活动,积极营造爱国主义文化氛围,启迪熏陶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具体比如像演讲赛辩论会、读红书读好书心得交流会、红色电影专场,以及各种球类或棋类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纯净化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组织这类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紧扣爱国主义主题,力求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并加强正面引导,避免娱乐性太强。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教育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要定期组织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尽早地接触实际了解国情,不断培养落实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活动的内容可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比如组织学生进社区参加公益劳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利用小长假进行红色旅游,以小组为单位搞专项社会调研等等;活动的原则首先是必须确保安全,其次是适度。

5.净化网络环境,拓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的思想学说铺天盖地充斥网络,而西方社会的腐朽文化更是隐匿混杂于其中,正一天天侵蚀毒害着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更有甚者,一些网站干脆旗帜鲜明地传播极端言论,公然挑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彻底封堵过滤各种不健康的网站,净化我们的校园网络环境。与此同时,也要及时拓建我们自己的思政网络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大张旗鼓地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牢牢掌控好网络话语权。此外,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审定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尽快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办法。

[1]骆宾岚.当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张伟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弱化原因及应对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

[3]刘磊,田志久.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2).

[4]周晔.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金色通道,2009,(2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