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专管共享的实践与剖析

2014-09-19 10:10袁筱先丁弘才刘蜀知黄志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石油大学有偿仪器设备

袁筱先,丁弘才,刘蜀知,黄志强

(西南石油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四川成都 610500)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专管共享的实践与剖析

袁筱先,丁弘才,刘蜀知,黄志强

(西南石油大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四川成都 610500)

基于对西南石油大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用户的不记名问卷调查,对设备用户群体、使用方向和预约用机3方面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揭示了该校大精设备共享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围绕大精设备开放共享、有偿使用的实践,讨论了在共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同类省属高校建设和完善大型设备共享管理提供经验和建议。

大精设备;共享平台;有偿使用;管理

从2004年我国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共同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起,一大批“211工程”高校参与到项目共同建设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也推动了许多重点高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发展[1-2]。但是,大部分省属高校和非“211工程”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的建设上还没有开始,或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信息平台尚不普遍,有的学校内部系统共享机制还未建立,有些学校已经建立的共享开放机制尚不完善[3]。这些高校不能简单地复制重点高校的成功发展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状况和专业分布的特点,确定自身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建设发展模式[4]。因此,这部分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建设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一个课题。

1 西南石油大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

西南石油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该校也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方面学科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中支地等专项资金的不断投入,学校的固定资产持续增加,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08—2012年5年间,该校仪器设备台套数和总价值分别增长了50%和100%,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简称大精设备)台套数翻了一番,总价值增长了150%。

可以看出,学校购置10万元以上的大精设备增长相对较快,在对科研硬件增加投入的同时,如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运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5]。

1.1 大精设备共享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2008年,西南石油大学已初步形成了大精设备的开放共享框架体系。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文件精神,发布实施《西南石油大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管理办法(试行)》和《西南石油大学大精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这2个文件,定义价值10万元以上的教学科研设备为大精设备,设立专项开放基金,鼓励开放共享。

“大精设备专管共享系统”是2009年底开始由学校自主筹建,2011年正式投入试运行的一套设备共享信息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共享的设备,除供学校教学、科研使用外,还接受企业和社会的测试委托,向相关单位有偿开放使用。校内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平台,查询设备信息并预约使用。

2010年底,学校成立了大型设备管理中心,负责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入网共享、平台维护和基金管理等,并在平台上公布共享设备使用状况,接受公众的监督。2011年开始实施《西南石油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共享的管理制度和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除本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计划以外,使用入网设备均需支付费用,包括科研服务和对外服务;所有服务收入全部纳入“大精设备开放基金”,由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用于入网共享设备的维修、功能升级、运行物耗、人工费用和管理费。

科研项目经费承担一部分大精设备的成本支出,主要用于大精设备的运行消耗,这是投资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6]。有偿服务机制使得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有客观、真实的了解和掌握,为实施大精设备绩效管理提供了基础。

目前学校共享设备的管理模式是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即大精设备分散安置在各学院实验室并委托设备所在单位具体管理,但是由学校实行集中的开放共享管理,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平台。这种管理模式适合目前没有建立分析测试中心的高校。在责权分明的情况下,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可达到大精设备开放共享的目的。建立专管共享的大精设备共享平台,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可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增加设备开放度,避免校内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7]。

2011年,学校纳入共享系统的大精设备共90台套,其中使用达到学校定额机时(400机时)的有38台套。2012年入网设备增加到110台套,达到定额机时的有34台套。到2013年春季学期为止,入网设备达133台套(见图1)。2008年实行开放共享,到2011年明确有偿使用办法以来,“大精设备开放基金”收入从2008年的15.6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80万元,增加了4倍(图2所示)。

图1 共享设备数和额定机时达标设备数

图2 共享设备收入

1.2 问卷调查结果

用户的意见是对一个产品或服务好坏的直接反映。2013年初,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校内大精设备共享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155份。问卷共设立11个问题,其中主要内容是:(1)大型设备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什么,设备主要用于什么方向;(2)用户在预约和使用设备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和困难,从中分析共享管理的难点;(3)用户对大精设备共享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2.1 用户群体和使用方向

主要调查对象为大精设备已有的用户和潜在用户,涉及7个学院在校师生,其中30岁以上占70%以上,30岁以下的比例小于30%,被调查者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使用过共享的大精设备。在设备使用方向上,70%用于教学和科研,其他为用于完成毕业论文。如果按照年龄比例推论,在用户群体中,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比例约占70%,学生占30%,那么设备使用方向与用户群体所占比例相符。

然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调查对象只针对校内且是通过各学院收发,可能有的单位将问卷主要发放给教师,而有些单位主要发放给学生,所以从用户群体比例上还不能得出“教师科研人员群体大于学生群体”的结论。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大精设备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其用户群体和使用方向是相符的,即教师和科研人员使用大精设备的主要方向是教学和科研,而学生使用大精设备的主要方向是毕业论文。

1.2.2 有偿使用和设备预约

调查表明,在使用过大精设备的用户中,仅有约50%的人通过访问大精设备共享平台来了解设备信息。还有约50%的用户对共享平台并不了解。80%的大精设备用户被要求按照学校相关管理文件规定付费,其中60%用户认为收费合理,20%认为不合理,20%不关心这个问题。认为收费不合理的用户中,一部分反映设备使用价格贵,一部分质疑收费定价标准,还有一部分用户认为对本校师生应当免费开放,对有偿使用的做法并不理解。

调查用户预约使用设备的途径表明:95%的用户是通过电话或直接到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员协商预约,仅有3个人是通过网络在共享平台上预约。70%的用户表示预约方便,也有约30%表示预约不方便。用户反映在预约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设备忙,需要长时间排队;预约人较多,难预约成功;处理样品时间过长,样品处理达不到用户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友好等。被调查者中也有设备管理人员,他们的意见包括测试样品数量大、实验人员压力大。有用户建议成立中间协调机构,一方面可以监管设备使用情况,一方面保障用户对设备的预约。

2 共享管理难点讨论

2.1 入网设备增加,使用效率不高

表1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入网大精设备台套数增加近20%,在收入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达到额定机时数的共享设备却减少了11%。2011年,学校规范了大精设备有偿使用办法,将大部分服务收入返还机组用作运行费用,一部分还用作奖励设备管理人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调动了仪器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2012年的服务收入比上一年明显增加。学校还针对入网的大精设备建立了考核机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效益年度评价表》对共享设备进行绩效考核。服务收入作为其中一项考核指标,对有偿使用服务收入的增加也起了一定作用。

表1 2011—2012年有偿使用收入和达到额定机时设备对比

然而在大精设备有偿使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部分科研经费困难的用户使用设备产生一定影响。如果这是造成设备定额机时不达标的原因,那么学校2011年发布的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大精设备的专管共用管理办法中规定校内外科研用机的收费是有区别的,政策上给予了校内用户一定支持,因此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上得到大多数校内用户的肯定。但对于少数科研经费困难的用户,学校应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不是以服务收入为目的,而是一种鼓励机组自愿将设备纳入共享、提高设备共享开放程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果这种方法影响到一小部分用户对大精设备的使用,从制度上是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些“211工程”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有偿使用上设立了开放测试基金。以清华大学设立的实验室开放基金为例,对课题组给予一定比例的分析测试费用支持,通过开放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自筹基金,对年轻教师和经费不足的项目支持作用明显,更好地支持了设备共享平台的发展[8],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2.2 共享的设备预约难,共享平台访问量低

4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使用过大精设备,他们的年龄段为20~40岁,是学生和年轻的教师。其中有近30%的人访问过共享平台,也有近30%的人表示在预约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过困难。这说明未使用过大精设备的被调查者中,有一部分对设备有使用需求,但是在预约过程中遇到问题而未能使用。预约难的问题主要是由2方面造成的:一是大型设备管理中心在用户和设备管理人中间没有起到协调作用,对设备运行监管不够;二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服务不到位。

虽然学校成立了大型设备管理中心,但对设备使用状态的监管有限,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考查主要依靠机组填报的机时记录和中心对设备的不定期抽查,预约使用和设备开放状态完全取决于机组设备管理人。用户在预约过程中遇到困难,管理中心不能起到协调的作用。有人提出成立中间协调组织,既对设备运行和设备管理人有所监管,也使用户权益得到保障。

学校大型设备管理中心成立之初,确有协调的职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没有接到过相关投诉而忽略了这方面的监管。由此可见,管理中心应在加大面监管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向用户说明管理中心的职能。有的高校,如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对入网共享设备安装了硬件监控设施,能对设备的开机、待机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这种方法在设备运行监管方面起了一定作用[9-10],但是需要在系统管理硬件上有所投入。

关键问题还是大精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专职人员缺口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结构失衡,很难有高的工作效率,不能得到科学的持续的发展[11]。一些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主要依靠研究生进行操作,不能形成可持续的技术支撑力量。例如设备管理人员处理样品的结果和时间无法满足用户要求,难以沟通等[12],严重制约了大精设备功能的开发利用,更抑制了设备的开放共享。

学校一方面应通过管理中心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监管,另一方面要提高大精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大精设备的增多,设备管理人员编制也应有相应的增长;设备管理人员应有足够的培训和交流学习机会,学校应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培训和交流学习;设备管理人员职称待遇、考核晋升与其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挂钩,也可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自我提升的意愿。

据调查,在使用过大精设备的人中,有51%的人访问过共享平台;而没有使用过大精设备的人中,仅28%的人访问过共享平台。从调查结果看,共享平台自2011年试运行以来,对它了解的人并不多,平台访问量低,通过网上预约使用设备的很少。平台公布了全部共享的大精设备信息,包括较为详细的设备参数、功能、存放地点、管理人、联系方式和在线预约等,是用户获取大精设备信息的良好途径。然而较低的访问量说明对共享平台的宣传力度显然不够。

应加大对平台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学校师生的宣传,让更多的人通过平台资源了解共享资源。对共享平台的推广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例如在为在校学生举办讲座等,既是推广共享平台的有效途径,也是平台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和用户之间相互交流的良好机会。

3 结束语

推进大精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大精设备的利用率已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西南石油大学近5年通过文件来规范和激励学校设备纳入开

放共享,并通过共享平台公开设备信息和运行情况,初步取得了设备开放使用成效,纳入共享的设备台套数和设备服务收入稳定增加,入网积极性和开放共享意识加强。对于大精设备开放共享存在问题需要积极解决。在设备逐年增加的同时,要配置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设备技术管理人员,通过设立开放测试基金对年轻教师或者经费不足的用户提供更大支持,进行共享平台的推广宣传工作,举办交流讲座,充分发挥管理中心作用,监管设备运行状态,有效协调用户用机预约。

(References)

[1]王祎,华夏.促进我国科学仪器管理与共享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29-33.

[2]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8-30)[2013-05-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208/xxgk_141305.html.

[3]闻星火,黄乐,王琦.探究大型仪器共享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90-91.

[4]闻星火,杨树国,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28-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06-02-07)[2013-05-1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40244.htm.

[6]Coulter C L.Research in Instrument Sharing[J].Science,1978,201:415-420.

[7]尹立苹,刘雁红.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1):63-64.

[8]梁国华,杨树国,武晓峰,等.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88-193.

[9]严薇,柴毅,廖琪.构建高效运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24-27.

[10]张树明,吴守辉,樊庆文,等.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探索提升国有资产效益的新途径[J].经济师,2008(4):107-108.

[11]蒋景华.营造一个高效率的科学实验的工作环境:我对实验室与设备处工作目标的理解[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4.

[12]陈敬德,温光浩,周海涛.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机理机制的系统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32-35.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sharing management for large-scale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Yuan Xiaoxian,Ding Hongcai,Liu Shuzhi,Huang Zhiqiang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Administration Office,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610500,China)

This article state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the instrument sharing a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 recent 5year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t found many problems in instrument sharing management,possible reasons of those problems have been discussed.It aims at providing the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similar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through this empirical study and discussion.

large-scale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haring platform;paying to use;management

G647

A

1002-4956(2014)1-0238-04

2013-05-22

袁筱先(1981—),女,重庆,硕士,助教,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刘蜀知(1963—),男,四川金堂,硕士,教授,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工程、实验室和设备管理.

E-mail:szliu@swpu.edu.cn

猜你喜欢
石油大学有偿仪器设备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东北石油大学简介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