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2014-10-21 16:42王宏庭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化部门文化站边境

王宏庭

文化是多样式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性格,这是由地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元素、层次、类型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样态。各行各业也独具文化视角,都可以从文化层面进行考察,并具有传承价值。我国有56个民族,由于其内部生成的具体条件和相关因素的迥异,使各民族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总长2.2万余千米的陆地边境线上,各民族及区域分合和变迁过程中,通过碰撞、解构、融合和革故鼎新汇聚形成了独具的特色边境民族地区文化。笔者实地走访云南边境,摸清了云南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作一些阐述。

一、边境地区民族的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文化发展现状

目前云南边境地区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边境地区民族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参加活动的人员和观众人数较多;文化馆站及文艺团队不失时机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培训与辅导,举办各类文化表演培训班,同时举办各种书画展、培训及各类文化艺术和管理培训班。二是积极开展达标创建活动。根据上级文化部门的要求,结合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百县千乡文化站建设、万村书库建设,开展了以完善硬件设施和管理措施、文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主要内容的达标创建活动。通过达标创建,完善了部分基础设施,激发了各级文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理顺了大多数文化部门的工作思路。三是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工作,摸清了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四是贯彻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取得重大成效。建立了市、县(区)农村电影业务管理站,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二十一世纪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的目标。五是围绕实施知识工程,发挥图书馆在服务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中的作用。扶持基层图书馆、库,合理配置图书资源,建立科学的图书分类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措施,开发馆藏文献为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潜能。

二、边境地区民族的文化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在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然而由于认识、观念及措施等多方面原因,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部分乡镇的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文化的正常发展。

1.专干不专用等问题非常突出。多年来由于国家对文化工作的重视,曾经若干次机构改革,但文化一直都被作为重要部门被保留下来,而且机构一直延伸到乡(镇),使每个乡(镇)都设有文化站,并配备了文化专干,有些乡镇的文化专干甚至多达5人。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专干不专用的问题。一是文化专干的精力无法集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有90%以上乡镇的文化站工作人员被长期借用或抽调去做本职以外的工作,有一部分只是在需要搞活动的时候才被临时调回来组织一下。二是在招收或调入文化站工作人员时,不考虑文化站工作和需要的特点,安排一些并不能适应文化工作需要的人员进入文化站,有的甚至就是为了照顾,而文化主管部门对人员的进出却无决定权,致使一些文化专干干不了文化工作,有能力干文化工作的人又没有机会专干文化工作。

2.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各类培训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基层文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有较强的号召力、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和能力,懂得其特殊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必须经常性的举办一些业务培训,以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方面的培训很少,绝大多数基层文化工作者都没有受到过培训。致使很大一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不知道怎么抓群众文化,也没有从事基层文化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思路。

3.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随着国家免费开放工作的不断落实,基层文化工作在资金上有了一些保证。但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仍然不健全、資金投入严重不足,这是这个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文化是一个软实力,虽然它的影响是强大而深远的,但是它毕竟不能或很难直接用经济指标或数据来反映成果,也就是说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使得一些地方在研判各项工作重要性的时候出现了偏颇。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大多数领导目光主要都集中在经济建设和经济指标上,形成了思维定式或者说习惯,还很难适应全面的、科学的软硬指标兼顾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文化的重视力度也就不可能有很大改观,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自然就会普遍存在。虽然随着全国大气候的逐步回暖,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力度会有一些改观。然而由于临沧财政收入的情况不尽如人意,对文化的投入要想有很大的改观是不大可能的。其它文化活动经费就更少。个别地方不仅不投入,反而还将上级补助资金挪作它用。已经建成的文化设施也因多方面原因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因配套设施不到位而成为空房一座,有的文化站被长期占用,文化站或文化中心却只能退守会议室的一角。

4.机制不畅,制约文化的快速发展。现行的运行机制暴露出很多弊端和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个方面的支配权上。对人的进出、管理、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在进人的问题上,乡镇一级很难把握进人关,往往没有把能否适应文化工作的需要作为权衡的重要标准,而文化主管部门又无权过问,导致文化站充斥着一大批门外汉。另外就是乡镇文化专干的工作精力很难集中在文化站工作上,85%以上的人和精力都用在了文化以外的工作上,有人戏称文化专干是“工作队专业户”,不是没有道理。对物的支配与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多年来上级对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可谓费尽心机,在“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百县千乡文化设施建设”及“兴边富民工程”等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了很多文化站或文化中心,但是由于在财与物的支配权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使很多投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资金流失没有用在文化项目上,有些项目虽然建成,但是都被改变了用途,最终文化站还是没有像样的活动场所。而文化部门却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问责或跟踪。

5.对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虽然中央一直强调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但时至今日,由于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越到基层越感觉到对文化的重视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实际工作当中还是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很多乡镇文化站名存实亡,人员被长期抽调他用,日常工作或活动被搁置在一边。房屋另作它用,图书资料、学习设施不翼而飞,有的基层挪用建设购置费用,擅自变卖文化设施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文化”在这些地方的地位是极其低微的,这些地方的领导对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严重不足的。这与认识有关,同时也与有些地方官员的素质有关,部分素质低下的干部不把文化当回事,认为文化活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就是年轻人“瞎来一通”。

以上这些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这种阻碍得不到消除,那么和谐文化的建设就会困难重重,难以深入进行。

三、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意识问题,树立大文化观念,总体布局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最关键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认识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应该说就好办了。应该从各级领导开始,强化对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内涵及外延内容的认识,开展各种讲座、谈话、研讨班等,把人们对边境民族地区文化的认識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使大家都明白建设边境民族地区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重要任务。进而深入挖掘边境民族地区的文化底蕴,找出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共振”点,从而形成上下一致的大文化观念,让各行业都能认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各县区、乡镇也要认真研究各自的文化构成,摸清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找准突破口,研究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当然,这个意识的转变也包括了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跳出文化就是艺术、就是文化活动、就是唱歌跳舞的片面认识,倾心行政管理。从而把握好整个和谐文化发展的方向,合理布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框架,使之逐步走向完善。同时,建立文化发展问责制,定期对各地的文化发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理顺关系,逐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及服务体系

管理体制的不顺,严重制约着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步伐。理顺管理体制,激活各级文化部门的能动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应该理顺的关系很多,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基层文化站的管理问题。对基层文化站的管理应该实行以文化部门为主、乡镇为辅的办法。人员编制属于乡镇,但人员的进出由双方根据岗位的需要共同协商办理。业务培训、工作指导由文化部门负责。资金问题实行分块管理的办法,工资和公务费按现行供给渠道不变,上级或者条块下拨的项目资金由文化部门控制,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文化站房产设施的管理实行相对独立的办法,由文化部门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的进行管理,以期物尽其用,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流失。二是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随着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面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现有的科室和人员编制已经很难维持运转,应该增设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两个科室及相应人员。三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调整文化部门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可以提高活力、促进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逐步扭转政事不分的局面,把文化事业单位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同时也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从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布局宏观文化、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从干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文化的投入力度关系着和谐文化建设的步伐,所以,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在资金投入的方法上,一是可以按人头核算每年由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不低于每人、每年1元的文化发展基金,用于购置图书、设备、开展文化活动、奖励突出贡献者等;二是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各界踊跃捐赠;三是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管理使用好国家免费开放资金,地方财政弥补部分配套经费;四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应该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或目标。建设标志性综合文化广场,个别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还应该建设一个综合博物馆;乡镇要有一个集图书阅览、文化娱乐、历史民风展示、文艺表演于一体的文化站;每一个村民委员会所辖范围,至少有一个文化室,并配备相应的设备。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

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私人参与兴办文化产业、文化经纪、演出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增大文化覆盖面,同时也减轻政府兴办公益文化的压力。

综上所述,做好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工作,有利于边境地区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有利于提高当地群众幸福指数,有利于巩固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地位。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增强群众的归宿感。(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文化馆)

猜你喜欢
文化部门文化站边境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画家乔战雄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女性高层次人才男女同龄退休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文化部门的调研数据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