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2014-10-21 14:26赵璞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

赵璞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女性作家所写围绕着乡间绅士淑女的恋爱婚嫁的情节展开的女性小说。本文借助小说中所描述的几起不同类型典型婚姻,并结合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等背景,同时通过作者对女性婚姻中金钱与社会地位同情感抉择的思考,结合小说人物,重点分析了小说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财富观;婚姻观;女性意识

《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最能改变女性对自己评价的一部文学作品”,它本质是一部揭示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以恋爱结婚为主题,作者在小说里阐述了一种生活意识、婚姻意识的革新,这种意识结合时代背景,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①。

一、《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开始,18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工业革命带领了英国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升级的环境下,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成为一股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获得了经济实力与接受教育的机会,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也始终不能与贵族同日而语。当时女性没有社会权力也没有工作的机会,面对世袭贵族与中产阶级并存的社会现状,妇女没有任何独立的权利,延续长期以来出身、金钱的联姻方式,一批批中产阶级热衷于以丰厚的嫁妆把女儿嫁进豪门,作为攀附上流社会的最快手段,平步青云。这种经济当头的婚姻,与印度宗教化的婚姻相似,在结果上都导致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即使出嫁,女性也只是丈夫的附属品,中产阶级妇女深居简出,社交方式大部分是茶会舞会,不需要工作,家务有仆人,他们是社会的闲人,没有独立意识②。

二、《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简·奥斯汀生活在十八世纪末纪十九世纪初封建势力还相当庞大的农村,她本人是一位美丽、多才多艺、高素质高素养的中产阶级女子,她一生创作的小说大多讲述恋爱婚姻,但是在她四十二年的现实生活中,婚姻却始终一片空白,她最终没有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也正是这段时期,成就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在经历了感情的辗转后,奥斯汀从成熟的视角审视自己感情心路历程,使用作品中几个中产阶级女主人公来演绎她十二年来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种种感情和婚姻,受作者生活经历所影响,小说中女性意识有以下几点体现:

1.男女平等、女性独立意。当时社会主流认为女性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道德品质,优雅端庄的举止,为社会中的男性群体服务。最大的美德则是:谦卑的自我克制,深居简出,含蓄,隐藏自己的学识。而在小说中伊丽莎白风趣、睿智,她的智慧与理性不输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位男子,即使是达西这位各方面近乎完美的人物,他们的对话无不透露着伊丽莎白的聪慧与才气。奥斯汀在小说中以达西来表述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一个妇女不仅应该精通音乐绘画舞蹈以及文学,更重要地还应该多读书、长见识、有点真才实学。”这种能力要求实际就是把女性放置于同等于男性的位置,而达西更注重长见识,把才艺放在第二位,这种思想丰满了他思想中理想的伊丽莎白形象的塑造——一个代表平等独立意识的灵魂人物。伊丽莎白这个人物,不仅是《傲慢与偏见》中的灵魂人物。也是当时妇女小说的经典人物,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塑造了许多举止优雅、教养颇高,如花似玉的女性,都无法与伊丽莎白抗衡,伊丽莎白她并没有出挑的容貌,出类拔萃的才艺,但是涉猎书籍,并且有自己的見解与观点,聪慧敏锐,她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反映的正是她思维的独立性的重要部分,她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周边的事物进行了解和分析,不会因为他人的观点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她高品位的鉴赏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一个要求妇女被统治,被支配的社会中,这种思维的独立性恰恰就是她作为女性的独立意识。伊丽莎白先是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并没有受到金钱以及社会地位的诱惑。达西虽然出色,几乎拥有了一切,如容貌仪表、社会地位、金银财产,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无数女性追求的结婚对象,但因达西傲慢无礼,不尊重感情,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她的求婚。即使是优秀的达西也在伊丽莎白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在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时,达西发现伊丽莎白的自主观念、勇气、果断,她不受金钱和地位的诱惑,让自己明白自己的贵族观念有多么的狭隘,借此反衬出伊丽莎白的独立的女性意识。

2.不同的女性婚姻意识。一种是依附婚姻意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既不能顺利继承自己父母的家产,正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五姐妹,无法继承父亲的遗产,又不能进入社会工作,她们只有三条路:老姑娘、家庭教师和结婚,大多数女子都选择了最后一种,但是结婚选择对象同样竞争激烈,所以有女孩的家庭都会把金钱和社会地位作为挑女婿的第一条件,在这个背景影响下,男女之间的感情被淡化③。在小说中第一次舞会后,夏洛特说:“他(达西)骄傲得有理由。这么出色的一个小伙子,门第高,又富裕,条件优越,难怪傲慢无礼。要我说啊,他有权力骄傲。”对于柯林斯,她明明知道柯林斯与自己极不相配,对自己也并不是真心实意,这段婚姻注定是貌合神离,但是她自己盘算着自己的后半生,考虑到柯林斯的财产与社会地位,她认为像她这样受过良好教育但是家境一般的女子,为后半生做的最好打算就是嫁给柯林斯这样的男人,她知道自己的好友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那一刻,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柯林斯。另一种是理性婚姻意识。首先承认婚姻是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伊丽莎白在遇到英俊潇洒的威客汉姆时,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一个落魄军官,之后伊丽莎白在对待他追求有钱的金小姐这件事上是如此评论的:“漂亮英俊的小伙子和相貌平平的年轻人一样,也得有饭吃、有衣穿。”并对此表示十分理解④。可见伊丽莎白完全承认金钱在婚姻中的一定地位。对于伊丽莎白来说,不幸的婚姻有两种,一种是夏洛特的婚姻,为了金钱与地位而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妹妹莉迪亚的婚姻,建立情欲之上,贪图享乐的婚姻。幸福美满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爱与金钱的共同基础之上,并且爱情的基础重于经济基础。在《傲慢与偏见》中,吉英的婚姻固然是成功的典范,而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诠释了完美。作为这部小说的主线,两人开始时误会重重,伊丽莎白先在舞会上有偏见地回应了达西傲慢的表白,几经波折之后伊丽莎白了解达西暗里地帮她解决家庭问题,被他深深打动,而且发现了达西的优秀,最后他们彼此真正地爱上了对方。达西表白道:“我当初向你求婚,我以为你一定会答应我。你使我明白过来,我既然认定有一位姑娘值得我去博得她的欢心,那么我就不应该自命不凡地去对她。”达西在伊丽莎白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骄傲,之后伊丽莎白答应了他的求婚,最终他们完成了在金钱基础上,有理智、有情感的,互相尊重的幸福美满婚姻,他们的婚姻也充分体现了奥斯汀笔下理性的女性婚姻意识⑤。

三、结语

简·奥斯汀在其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以婚姻与爱情为主要题材,重点通过对伊丽莎白的聪慧与理智的描写,以女性角度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现象,并对婚姻观财富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重新定义了女性的价值,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当时的人们对女性意识有了认识上的革新,对当时女性文学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①齐婉丽.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J].作品研读.2012(7):78~79

②雷佳.《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与妥协[J].文教资料.2012(21)

③刘晶晶.浅析《傲慢与偏见》之婚姻价值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

④王娟.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M].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20~121

⑤岳春梅.半边天空的放晴——结合人物形象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M].安徽文学.2013(10):49~50

猜你喜欢
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