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的媒介与表现方法

2014-10-21 14:26黄心琦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表现媒介摄影

黄心琦

【摘 要】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和影像器材在不断被更新着。摄影术的普及度也随之被扩大。尤其是数码时代的到来,使得普及广度发挥到极致,数码相机、手机、电脑飞入千家万户。数码媒介的简单易学,影像修改也易如反掌,迅速成为人们实践拍摄的新宠。电脑、手机、网络构成的格局,彻底颠覆以往,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而在这样一片新的天地里,摄影的媒介也随之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化。不同于传统摄影的物质性,数码媒介的非物质性,摄影的媒介也从纸质发展到手机、电脑的网络媒介。新的摄影媒介凭借着快速的特点,迅速抓住广大观者的心,随之拥有了其第二个特点——广度。面对新的数码天地,我们需要避免其所带来的晕眩和浮躁,借着不断变化的摄影媒介,脚踏实地地“说”好自己的话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

【关键词】摄影;媒介;表现

“摄影的知识与书写的知识同等重要。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不知如何使用照相机的人,他们就像现在那些不会用笔写字的人一样。”20世纪初的纳吉就曾经这样说过。摄影本身就像是书写一样,只不过是运用照相机来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感,在那个年代的纳吉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的确他预言到了摄影知识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料想到科技的迅速发展,数码时代的到来。最初《墨子·经说》中“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就提到了小孔成像这一光学原理。后来尼埃普斯花费长达八个小时而成的《窗外的风景》展示了摄影成像的可能性,直到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摄影出现并不断发展着。

一、摄影的媒介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传统相机到傻瓜相机,再到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摄影不断被普及,当今的数码时代已经很少存在纳吉所谓的文盲了,数码媒介不再像传统摄影那样必须经过专业特训,它简单易学,拍摄和影像后期修改也易如反掌。即时性、无成本和可修改性、传播性使数码摄影迅速成为大众和艺术实践的新宠。而在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当中,摄影的媒介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胶片摄影,在暗房中对影像进行修改,并附于胶片上。数码摄影无需依附于胶片,无物质性。但是不论摄影器材发生如何巨变,攝影始终都需要媒介。所谓媒介就是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物。摄影中的媒介从一开始就主要依托于纸质,如报纸杂志等刊物。只不过发展到今天,伴随着新的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的媒介中又出现了新成员:手机电脑网络所形成的数码媒介。这一摄影媒介的出现,对于纸质冲击相当大。相对于刊物需要耗费时间进行排版印刷,即便是每天都发行的报纸,排除运送时间,最终到达人们手中是存在滞后性的,更不要说是周刊或者月刊。新摄影媒介拥有快速性,只要有网络,人们就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数码用品可以快速收到,随时随地接收到摄影作品。在数码时代3c产品的使用人数众多,各种软件APP的开发,生活中充斥着无处不在形形色色的低头一族,所以新的摄影媒介又被赋予了广度大的特点。另外这种新的媒介所需要花费的成本相对于报纸杂志等刊物的成本是较低的。人们可以随时将喜爱的摄影作品保存下来,以供传阅。

二、摄影的表现

伯格曾说照片“它隶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情势,隶属于摄影师的生活,也隶属于一场争论或是一个实验,对世界的一种解释方式,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次展览等等”。这些作品通过摄影的不同媒介,呈现在观者面前。不论媒介怎样发生变化,重要的还是相机背后那敏感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关于摄影的表现,最根本的是以拍摄内容为依据,决定风格,选择相关技法进行表达。摄影是一种重视内容和题材的选择。

不同的人对于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在摄影的表现方面,当表达同一内容和主题时,会选择不同的事物和方面进行表现;若选择了相同的事物和方面,也会选择不同的视觉语言、不同的方式。这是基于每个人专属的生活经验和所受文化熏陶的不同以及审美的差异。虽然不同,但都是基于对内容和题材的切身感受、不断思考、反复推敲琢磨而进行表现。正如艺术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所认为的,一张照片“绝对不会比射气(物体所反射的光波)所记录的要少多少东西,那是其主题的一种物质痕迹”。来自不同作者的不同照片,就会有不同的物质痕迹,这种痕迹就是每个人专属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语言。

1.纪实摄影。不同的内容体裁的融合,不同摄影表现让人们创作出许多有趣的新型作品,有很多拍摄者仍选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创作。卡蒂埃·布列松就说:“我最渴望的就是抓住正展现在我眼前的某些情势的全部本质。我深信只要一张照片就够了”。当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表现时,对某种苦难、危机的现象进行表现时,对某个事件进行表现时,纪实手法就会被很多人运用。纪实摄影几乎从诞生之日,便能有利于社会生活中的视觉记录。在全球化时代中,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在创作纪实作品,但这样的表现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政治摄影了。这种风格的选择,一定要基于摄影者对生活的敏锐而又细致的观察、体验,才能够通过取景框,从杂乱无章的世界中, 不断做减法从而选择出呈现在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纪实摄影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意义。对于某个时间或者某个瞬间的捕捉能力是纪实摄影不可或缺的另一要素。纪实摄影记录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景象,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作纪实。人们在工作中、娱乐中的行为,一天24小时中、四季中甚至一年里的周而复始的活动。兰格的纪实摄影《季节工母亲》有着直击人的心底,打动人心的力量,画面讲述了环境的恶劣、人的沮丧以及放映出来的人的勇气和坚韧,传达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观者不仅能够看到当时的场景,也能被引发思考。这也就是纪实摄影的魅力所在。

2.商业摄影。当表现内容为商品时,所选用的表现方法就是要对产品的理解,对商家的需求为主,审美造型是基于服务对象之上的。这时的摄影表现就需要创造力,能够有修辞一般的影像内容以及内容隐含的商品文化。也就是说这种创造力能够将世俗文化和商品美化。这也是摄影对商品赋予意义与特性的一部分,而这些意义与特性和商品毫无关系。数码技术的到来,就可以辅助表现,将创造力发挥淋漓尽致。如陈曼的很多作品就选择先拍摄主要产品和素材,数码辅助造型,来对产品进行解读,同时画面新鲜犀利。这种数码技术辅助再创作,能够创造出新的空间,比现实更加浩大。

三、结语

摄影是借着工艺技术和器材,将人的“看见”进行转化和翻译,再借助一定的媒介得以传播呈现在观者的面前。从摄影诞生开始直至今天,经济的齿轮碾压过科技,科技的触角涉及到摄影技术和器材以及媒介。数码时代,信息化的世界,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展现发现了的美,在摄影层面上就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袋:如何将美恰到好处的表现?选择哪种风格、视觉语言更为合适?一双敏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头脑是处在数码时代的,摄影师所必备的。媒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更加有力于创作的传播。作品能够快速度和广范围的被传阅,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不要被这种快速度的数码时代所带来的眩晕感和浮躁感所蒙蔽,要加强审美造型修养,视觉语言的掌握,深入生活的每一细节。在需要的时候,借助数码技术的辅助,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要打好基础,累积文化素养,脚跟站稳,借助数码时代的“浪潮”和新媒介的快而广的“风力”,把自己的摄影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①约翰·伯格,让·摩尔著,沈语冰译.另一种讲述的方式[M].广西师范大学出社

②苏珊·桑塔格著,艾红华,毛建雄译.论摄影[M].湖南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表现媒介摄影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