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差异

2014-10-21 14:53王沛寒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主持风格中美主持人

王沛寒

【摘 要】受多种因素影响,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异多同少。文章通过对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风格的整体统观、比较分析,全面查找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中主持人主持风格的优势、不足,并扬长避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舆论环境、受众特点的主持风格,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宣传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差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受众被裹挟着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作为茶前饭后必需的消耗品,各类新闻正从不同路径、以不同方式把受众包围在一场场视听盛宴中。这其中,新闻评论类节目异军突起,受到普遍青睐。近年来,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背后既有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与各类节目所归属的文化机构的宣传导向、主持人自身的能力素质等息息相关。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应在与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比较中找到闪光点,乘势作为,除旧布新,全面优化主持风格,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一、统观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

人的主持风格

美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包括时下比较走红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美国广播公司(ABC)的《20~20》、《拉里金现场》等,这些节目的主持人无一例外都是美国炙手可热的明星主持人。例如,《60分钟》不仅把迈克·华莱士、凯蒂·库里克招至麾下,还邀请了有线新闻网(CNN)王牌主持,39岁的安得森·库柏加盟,从他们所主持的节目中,可以窥见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主持风格,他们装无定式、站无定形、言无定法。

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着装较为随意,他们很少穿正装出镜,多数场合穿的是便装,给人一种较为自然亲和的感觉;主持过程中,他们很少正襟危坐,常在演播厅内来回走动甚至会抓耳挠腮、左蹿右跳;在语言表述方面,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顾忌较少,思想比较开放,敢于直言不讳。主持的时候,立场比较中立,敢于破解事件背后的复杂情况、敢于指出国家政策措施上的不当、敢于向国家权威机构和国家领导人发难,表情自然放松,语言犀利风趣,语速较快,较为口语化,甚至还会说一些脏话、粗话,主持人个性特点比较鲜明,很多观众会因为喜欢一个主持人而喜欢上这档节目。诸如,在美国,每天有900万人准时将电视机切换到他们熟悉的频道:The Oprah Win-frey Show(译为《奥帕拉·温弗丽访谈》),他们要看老朋友,黑人女主播奥帕拉那熟悉的面孔,富有亲和力的笑容,要听她那犀利如剑、妙语连珠的评论。奥帕拉站在演播厅中心,观众围坐在周围,她边走边谈,谈论性、虐待儿童、办公室暴力、减肥困难、自我评价低下等现实问题,并随时走近任何一位观众,与她讨论,很多人评价,看奥帕拉的节目更像是接受一次心理治疗。

目前,我国中央台有新闻评论类节目,诸如《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道德与法》等,地方台新闻评论类节目发展也很快,如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重庆卫视的《网罗天下》等,这两种不同归属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不尽相同。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不管是做时政新闻评论还是做民生新闻评论,着装基本全是正装,甚至连衣服的样式和颜色都有规定,给人一种庄重大方的感觉,但也显得严肃刻板。他们的分析和评论缺少一定的自由度,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特别是评论国内社会热点话题时,主持人幾乎完全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解析问题,所起的作用不是为受众解惑,而是为某个事件定性或者为政府的某些行为解释、做保证,语言也很正规,有板有眼,很少出现诙谐幽默的评论,主持人主持风格千篇一律,没有特别明显的个性特点。

近年来,地方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有了一些变化,主持人的着装趋向多元,着正装的场合较少,大部分时间以较为生活化的着装出现在镜头前,甚至还会着特意服装,如唐装、马褂等,语言风格也与以往大相径庭,一改庄重严肃的面孔,像日常聊天一样,嬉笑怒骂,尽显百态。以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为例。主持人窦文涛衣着简单随意,像北京人侃大山、四川人摆龙门阵那样,招来两个聊友,用独特的圈点方式以及亦庄亦谐的语言,从市民的角度去解读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问题,在节目中,他俨然成为一个“爱管闲事,怪诞”的市民,他的评论言词犀利、幽默风趣、一针见血、掷地有声,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善于将严肃新闻“软处理”,用主持人生动幽默的表达方式把严肃信息娱乐化,让观众们既喜爱,割舍不开,产生共鸣,又骂声连连,大呼过瘾。

如今,很多地方台顺势作为,都开设了类似《有报天天读》这样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在充分维护国家利益、满足受众心理基础上,不断地演变,变得越来越开放自由,这是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与西方接轨的具体表现,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只要把握准度的问题,新闻评论类节目必然大放异彩。

二、探求影响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

主持人主持风格的要素

中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差异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两个国家的新闻生态环境不同。美国文化中极力崇尚开放、自由和多元化,“天赋人权”、“言论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在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评论的,如果政府或特定机构横加干预和管制,就涉嫌侵害了他们的言论自由权和新闻自由权。此外,美国的电视台都是独立的新闻机构,不受任何政府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干涉,这样的文化、法制、运营环境导致美国的新闻生态环境异常宽松,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似黄马褂加身,主持节目时,无所顾忌,言语非常大胆,甚至竭尽所能,用充满刺激性、挑逗性的形体和语言,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价值理念去判断某个事件乃至政府行为的是非曲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推崇的是中庸、尚合原则,这从根本上给新闻工作戴上了“中规中矩”的帽子,在国家严格的新闻法规和新闻道德规范的作用下,在传统的、挑剔的受众眼光影响下,中国的新闻生态环境相对保守,中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更注重政治性、教育性和引导性,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像被套上了层层枷锁,往往谨小慎微、慎言慎行,不敢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能想用什么形体语言评论社会热点话题就用什么形体语言,更不能不合时宜的将一些超越道德规范的、触犯政府威严的话语堂而皇之地搬到节目中来。

2.两个国家的传媒职能定位不同。美国是世界上传媒行业最发达、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迄今为止,美国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电视台,其国内绝大多数广播电视媒体都隶属于某个财团或个人所有,电视节目的采编也完全采取的是纯商业化运作模式,其首要的、根本的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地抓住观众,以便获取高额的商业利润。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传媒行为,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律,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也不例外,此类节目的主持人过分迎合受众需求,常站在受众立场上分析问题,即便戏谑抹黑政府,也毫不留情,甚至用低俗化、挑逗性的语言,对受众异常感兴趣的种族冲突、性文化、暴力事件等毫不避讳地加以评论,在他们眼中,只要能带来利润,没有什么是不能谈论的。

目前,我国传媒产业、事业的双重属性,喉舌、经营的双重功能已被广泛认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的传媒行业正突破重重旧制,在节目内容设置、新闻语言运用等方面实行了大胆改革,但不管怎么改革,它都在国家新闻法规政策、制度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其作为的目的除了获得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喉舌作用。官方文书系统式的宣传教化,已成为媒体约定俗成的职能所在,这也就决定了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要旗帜观点鲜明,通过带有舆论导向性的观点引导受众,要语言规范得体,通过规矩恰当的语言,最多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受众,达到特定的宣传目的。

3.两个国家主持人遴选规则不同。新闻评论类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人个人的风格与魅力对节目的成败影响很大。美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大多是明星主持人,他们的主持风格特立独行、独成一家,很多观众往往会因为喜欢这个主持人而喜欢上这档节目。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阵营中,年轻的人并不多见,因为在美国人看来,社会经验、从业经历是无可替代的。美国传播学者们对新闻节目主持人年龄考察后得出结论,43岁是黄金年龄——性格成熟稳重、权威和个人魅力处在巅峰状态,容易赢得受众信任和好感。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队伍中有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有长相丑陋的老头,他们虽其貌不扬,但其良好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十足的幽默感,帮助他们在主持节目时显得信心十足,从容老道,并为节目喷上了独特的、吸力强劲的标识码。诸如,《拉里·金现场》主持人拉里·金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衬衫、背带裤外加独特的沙哑的声音,成为他的标志,他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睿智的形象,即使一些比较难堪的话题也能在谈笑间顺利进行下去。

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绝大多数是俊男靓女,他们在主持此类节目时充满朝气,显得活力十足,但对于这些年轻的主持人来说,思想深一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新闻评论风格的形成、保持也需要一个摸索和调适的过程。评论类节目要求的是一种深刻感和认同感,年轻人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幽默感等方面往往略逊一筹,这就导致他们主持的新闻评论类节目给人一种沉不下去的感觉,《焦点访谈》起用年龄较大的主持人,如敬一丹、白岩松等,也是考虑到这个年龄段主持人的能力和气场能够压得住此类节目的阵脚,而我国节目主持人在驾驭新闻评论类节目方面,是有欠缺、有断层的,以至于很难形成有特色的节目,也很难成就有特色的主持人。

三、在比较中优化我国新闻评论类

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就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而言,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在比较认知中过滤并摈弃。

在法规道德允许范围内,在维护国家利益基础上,允许主持风格多元化。每一个主持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新闻评论类节目更该如此,它不再是传统的正襟危坐、规矩言谈,而是中规中矩路线、亲和力路线、诙谐幽默路线、语言形体配合演示路线等主持风格的交融发展。在着装上,不管是正装、唐装、马褂还是职业制服等,都应该被允许并根据新闻信息议题的不同而自由选择,这样会增強评论的现场感;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应该允许主持人在特定的语境中,或嬉笑、或怒目、或沉稳、或搞怪,通过主持人纷繁多变的举止作为,增强节目的活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不应该刻板的要求主持人正襟危坐,虽不能像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那样上蹿下跳,但适当的走场、甚至配合一些形体语言,是应该被允许的。这里只是列举了主持风格多元化的几个方面,在新闻实践中,只要不悖法律、不悖规范、不悖国家利益,不损主持人形象、不超越受众心理承受范围,允许多元化的主持风格是推动新闻评论类节目长久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在法规道德允许范围内,在维护国家利益基础上,解放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新闻的灵魂,特别是对于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而言,灵活驾驭新闻语言的能力,往往决定了他所支持节目的风格和质量。我国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支持人,虽然不能像美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那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常常俗话、脏话连篇,但至少不能太生硬、太模式化,像背诵稿子一样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应该像与受众面对面聊天讨论一样,用带有亲和力的家常话、带有说服力的大白话,带有新鲜感的时髦话、带有时代感的网络语、带有特色的方言、口头禅等,传递主持人观点,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同时,有一些表明主持人真实感情、心境的话语,即使显得粗俗一点,也应该被允许。诸如,主持人在解析令人惊奇的社会事件时,如偶尔用到“我的天啊”、“哇塞”等带有强烈渲染色彩的词语时,也应该被允许。这里只是列举了解放新闻语言的几个方面,在新闻实践中,适度解放新闻语言是推动新闻评论类节目形成特色风格的有效路径之一。

此外,要全面提高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素质,实现梯队式发展。评论类主持人队伍往往能够成为受众的舆论领袖,影响甚至改变受众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判断,因而,全面提高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素质,实现梯队式发展,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断层,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类节目领域,我国有优秀的、堪称典范的主持人,如白岩松、敬一丹等,但此类主持人的接续明显不足。从我国目前评论类节目主持人阵营的现状来看,年轻人偏多,他们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从业经验等,无法支撑其担纲观点类节目的“台柱子”,因而,各新闻传播媒介在遴选培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时,必须在年龄、阅历、经验、专业能力、反应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等方面提高要求,并接续培养,形成此类人才的梯队式发展,弥补我国目前这方面人才质量不高、特色不足甚至断层的窘境,培养一批有特色、有名气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打造几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在受众心目中有分量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①孙宝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结构方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7)

②李法宝,张骏德.美国电视栏目《60分钟》与《20/20》的差异化竞争[J].中国电视.2008(4)

③余玉.论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化策略——以央视《东方时空》为例[J].现代视听.2008(2)

④高贵武.中美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特征比较[J].国际新闻界.2007(12)

⑤李伶俐.中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比较研究[J].传媒观察.2005(5)

猜你喜欢
主持风格中美主持人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窦文涛主持风格研究
白岩松主持风格研究
主持风格成就了《奥普拉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