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与发展

2014-10-21 14:53李汶姬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创新能力意义

李汶姬

【摘 要】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明艺术也处于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我国目前所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普及范围相比过去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开设音乐审美课程的重点并不是希望选拔优质的音乐家,而是对人民审美情趣的陶冶。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学习、完善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其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音乐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学习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文章首先阐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重点分析了音乐审美事业所具有的特殊教育意义,最后就如何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创新能力;意义;发展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46年,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所提出,他将音乐教育作为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距今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与此同时,在世界的另一边古希腊文明古国中也广泛流传着关于音乐的神话,神话中将音乐作为引导灵魂之路的重要条件。而哲学家们也都认为优美的音乐对人的心灵以和道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纵观世界宗教发展史,佛教与基督教都有各自的代表音乐,基督教徒在教堂中唱诵赞美耶稣的圣歌,只为强化自己的内心,坚定对主的信仰,佛教所创的佛乐也有着洗涤心灵,清洁心中污浊之气的作用。由此看来,音乐是一门贯穿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艺术。关于美的含义,曾有哲学家做出这样的解释:美是一个社会的道德。美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例如,唐朝以肥为美,而拿到现今社会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身材纤细,美的享受是由社会发展变化统一的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精神与道德上获得陶冶的都是美,而通过审美,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世界。音乐是一种艺术,艺术能够展现世界最真实、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最高级的艺术类型,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当社会主体在欣赏音乐艺术时,主体所具备的艺术欣赏能力往往优于他的艺术创作能力,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也是一项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业。社会中的人们都具备各自的审美需求,并且在心中也保持着对音乐之美的追求,而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实现人类的审美价值。

二、音乐审美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完善学生心理审美结构。一个发育成熟的心理审美结构主要涵盖了主体的感知力、想象力以及理解力等内容,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审美主体不断补充与完善。一是主体感知力的培养。音乐艺术是由多个音乐表现要素组成,音乐感知力就是对各个要素具备一定的认知、分辨能力,能够反应和把握不同要素在音乐作品种的具体表现。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对学习者深层次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行挖掘,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也将音乐感受能力作为课程教育目标。欣赏音乐艺术,并不只是分辨对单一的音乐要素,而是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旋律、节奏以及整个创作结构等有正确的感知,也就是具备“音乐之耳”。二是主体想象力的激发。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质的不同,音乐没有具体的视觉形象,也不像文字一样感知艺术逻辑,但是在大部分音乐作品中也融合了大量的美术和文学艺术,而这些都需要审美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深入的感悟。音乐是一种无形态的朦胧艺术,以音符为画笔,为人们勾勒出各种各样的视觉形象,审美主体必须开动脑筋,跳出世俗的艺术桎梏,遨游在节奏之上,跟随着旋律在内心感受一系列的情景变化,也可以说,音乐源于想象,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学习者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思维,对主体的智力发育也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主体理解力的提高。音乐艺术中包括多种意蕴,以不同的形式灌注在音乐作品之中,通过音乐理解力的培养,主体才能够在情感上更投入、对音乐作品的层次结构表达感悟更深刻。(2)有利于审美主体情感与人格的升华。音乐本身就具备陶冶性情、精华心灵的天然作用,人有七情六欲,人困与情欲之中一旦失衡必然难以走出窘困。音乐欣赏是一个心灵洗涤的过程,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谆谆寓意有所体验必然在内心感悟世间之美,从而萌发出真与善,满足饥渴的内心空寂,化忧愁为欢愉,平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降低内心的粗野与浅薄,重塑理性。(3)有利于审美主体的智力发育,思维创造力的完善。很早以前就有著名学者将音乐作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三大法宝之一,数字有公式规律,文字有形态内容,只有音符无形无态、飘渺朦胧,但恰巧是音乐能够真正达到全方位知觉能力的培养。人有五官,五官所代表的视、听、触觉都是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逐渐成熟。音乐属于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对人听觉能力的训练培养,但音乐审美也并不止于“听音辨律”,而是更进一步地对人类所有感官的刺激与调动,听觉为线索,视觉与触觉的想象都是感受音乐之美的必要条件。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最根本的还是一种教育行为,只是以音乐艺术为主要教育载体才突显其特殊性,因此音樂审美教育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授。音乐作品种的各类表现要素作用原理都需要基础课程的学习才能够理解。基础技能中包括器乐学习与乐谱学习,这一过程是锻炼学习者触觉与视觉的过程,也是为音乐审美能力的获取奠定基础。其次,即为音乐审美能力的掌握,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学习者需要集中注意力感受音乐织体,调用记忆力识记乐谱、旋律,发挥想象力感悟作品。因此,发展音乐审美教育可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1)更新音乐教育观念,重视音乐审美教育价值。音乐教育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也是长期不受重视的小学科。自清末办学为起点,音乐就是基础教育课程之一,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事业的重要窗口,但由于音乐教育观念的陈旧与落后,应试教育下一时难以普及教育均衡理念。一些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技能教授的途径就已经偏离的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2)革新音乐审美教育技术,科学开展音乐教育课程。音乐是一门以音乐艺术为载体的特殊学科,必须运用到多用器乐以及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学习者的音乐视野,调动音乐审美学习兴趣。而音乐教师所承担的是学习者心灵陶冶的责任,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突显音乐课程优势,弱化枯燥理论,将音乐审美教育服务于学生智力成长于发育的需要。(3)重视学生思维创新,开展音乐审美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创新促进作用,通过开展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能够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也能够巩固音乐审美的教育意义。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应融合所学音乐基础知识于技能,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吸收与利用能力,让课堂上所学所悟有所用。自学期初教师就应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所掌握,以分级分层的方式制定实践内容,重视学生的先天条件,坚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教育步骤,让学生真正感知音乐的魅力所在。

音乐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一般学科教育,音乐是一种艺术性载体,也应以艺术的形式在教育活动中贯穿,音乐审美教育首先是服务与人类社会的审美需求,其次才是满足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的学习需求。社会对美的追求是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根基,必须始终坚持以美为先,以人为本。(作者单位: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①朱裔文.中国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渊源探索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5

②刘满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

③陈雅先.论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40~143

④蔡卉.音乐审美教育对后进生转化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⑤李渝梅,李方元.解读“功能音乐教育”——读书札记:关于当前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之一[J].中国音乐.2005(4):49~57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创新能力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