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校传统手风琴教学改革

2014-10-21 14:53马云思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手风琴高校改革

【摘 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通常沿用音乐演奏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使学生盲目追求专业水平拔高,影响了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的顺利和持续发展。高校传统的手风琴教学需要改革,本文探析了高校手风琴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高校;手风琴;改革

手风琴具有多种可变的音色,携带起来方便,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手风琴又被誉为“乐器家族中的轻骑兵”,既能用于重奏,也可以进行独奏;既能用于伴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相配合进行合奏,因此手风琴课程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所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随着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手风琴专业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我国高校传统的手风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开始显现,需要对传统手风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等院校手风琴专业的教学目标有自身的特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学、具有全面音乐素养的教师,不同于专门的音乐学院培养“精英式”的音乐人才,因此不能照搬音乐学院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手风琴教学遵循传统音乐演奏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得学生盲目的追求专业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培养学生音乐知识的全面性。对高校传统手风琴教学要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这一基点出发,在改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手风琴教学的基础性

高等院校的手风琴专业的教学目的为让多数学生了解和掌握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方法,熟知手风琴的性能,培养学生一定的手风琴演奏意识,使学生可以较为熟练地演奏中小型手风琴作品。通常而言,进入高等院校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重,实用性、全面性、广泛性应为手风琴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对于音乐天赋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其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演奏专业方向进行教育培养,提升其专业水平。高等院校的手风琴教学应当从基本的演奏姿势、演奏技巧和演奏意识出发,演奏曲目不宜过难,应当贯彻规范化、科学化的总体原则。在实际演奏中,一些学生演奏时有驼背、脚打拍子、身体乱晃等习惯,这些不良姿势在无形之中都严重影响着演奏效果,对于不良的演奏姿势,教师应及时告之并予以纠正;演奏技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不同程度布置作业,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演奏技能;演奏意识的建立最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体会,包括学生在演奏中气息的运用、乐句的划分、音色的控制等一系列環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对学生音乐意识的培养要具体到每一个音符、乐句之中,展现乐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演奏意识。

二、高等院校手风琴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手风琴教学不应只重视一对一教学,应当丰富教学形式,可以考虑手风琴小组课、手风琴个别课、手风琴演奏课和手风琴合奏课四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手风琴小组课课容量三至四人,教师在小组课上运用启发式和比较式的教学。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们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存在普遍的疑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式教学是针对学生遇到问题不同的情况,教师通过把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认识到问题的差异性,可以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手风琴个别课为一对一教学模式,更为适用于音乐基础较好,可塑造性大的学生。该种教学方式集中解决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该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加深学生对手风琴这种乐器的掌控力和理解力,不断提高其音乐感染力。手风琴重奏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学生独奏之外感受共同合奏的乐趣。教师在指导手风琴合奏课时,应多引导学生聆听弦乐四重奏和木管、铜管重奏的演出,培养学生合奏意识。手风琴合奏课适合于所有程度的学生,教师在合奏课中将学生分为高声部、中声部、次声部和低声部,通过分声部共同演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习惯,培养其对声音的敏感度。此外,通过合奏课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整体凝聚力,培养学习兴趣。

三、加强高校手风琴专业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高等院校手风琴专业学生除了完成本专业课程任务外,还应当不断拓展知识层面,提高自身内涵,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音乐范畴内和音乐范畴外的书籍和文章,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范畴内的知识,应当包括中国音乐史、世界音乐史,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还应当了解世界名曲创造的背景和其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学生还应了解一定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对钢琴艺术史、弦乐艺术史等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了解音乐范畴外的知识一般包括绘画、雕塑、文学、戏剧、哲学、心理学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艺术感,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书籍资料,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有利于为毕业后工作提供一个良好条件。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将其所读到的东西进行筛选,对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进行汲取,取其精华并运用到手风琴课程学习之中。对于学生学到的课外知识不能原封不动的直接应用到手风琴学习之中,教师应教学学生转换方法,对课外知识兼收并蓄,吸收有益的部分为手风琴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此外,在高校手风琴专业教学改革中还可以考虑多开办手风琴即兴伴奏课。手风琴即兴伴奏课时手风琴演奏时间与声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演奏者在短时间内,根据指定歌曲旋律,运用手风琴即兴演奏出适当的和声和织体的伴奏。参与手风琴即兴伴奏课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在即兴演奏之前要认真分析歌曲,确定调式调性,之后在分析每一小节的和声构成,视旋律走向选择相应的和声连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练习和声编排时多思考几个方案,可以择优选择,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调式、和声分析能力。学生在即兴演奏中选择织体时,要根据情绪、歌曲类型的区别选择相应的伴奏织体。另外,良好的视奏能力是学生能够运用手风琴即兴伴奏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视奏能力不强,在短短的几分钟准备时间内,学生便很难演奏出编织合理的伴奏织体。可以说,视奏能力的好坏对即兴伴奏的成功与否有决定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加强培养学生视奏能力的工作上多注意。还有一点很重要,学生除了自己要多增加舞台经验以外,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机会。手风琴即兴演奏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练习和舞台经验积累的过程,演奏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积累经验,不断与各种类型的歌曲进行磨合,增强自身的专业实力。

四、结语

总之,高校手风琴专业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专门音乐学院演奏专业的教学之中,应该健身自身的教学特色,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对传统的手风琴专业教学模式进入深入改革。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手风琴基础知识为基础教学目的,不断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①林少军.浅谈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专业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2011(12)

②张冠男.高校传统手风琴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2(17)

作者简介:马云思(1980~)女,汉族,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本科学历,键盘方向。

猜你喜欢
手风琴高校改革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改革之路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二)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