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教学法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运用

2014-10-21 14:53陈慧
中国文艺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视唱练耳音乐作品

陈慧

【摘 要】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外视唱练耳越来越重视技能训练与实际音乐作品的结合的整体教学法,以便使学生所学内容得以学以致用。

【关键词】视唱练耳;技能训练;音乐作品;教学模式

法国费提期说:“音乐不仅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认识,并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在关系的学科。视唱练耳课程集中体现了听觉艺术的基本特征:听音——用耳朵感受音乐,视唱——用声音表现音乐,最后通过音乐基本理论——创造和欣赏音乐。而大部分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仅仅停留在“触动心灵”层面,如果将所学技能与实际作品相结合,即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更能升华到“激动心灵”的境界。

一、传统纯技术训练教学模式的弊端

视唱练耳教材主要采用十八、九世纪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教学手法主要采用听、唱、写等单一形式。部分教师对视唱练耳授课时只仅传授理论技能知识,并不与音乐作品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在生活中音乐作品听记方面往往力不从心,演奏乐器时没有很快的识谱能力及乐感从而导致错音漏音百出,也缺乏分析乐曲、和声曲式的分析能力,从而不能正确理解乐曲的内涵,也使乐曲迟迟背不下来。再加上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多元性,通过网络、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使他们迷失,传统的视唱练耳训练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技能训练与作品结合教学法之探究

1.音程训练。在训练中以往传统训练的基础上改变训练的视角,其训练遵循“单个要素训练”—“音乐作品综合要素听辨”—“单个要素”,即先找出视场曲目中某一技术难点,再结合实际音乐作品将技术置入,最后重新认识这一要素与整体的联系,这样做即提高了学生的听觉整合能力,又能使学生了解各种音乐元素对作品的实际影响。下面以旋律音程二度为例,并做二度音程的模唱训练(见例1):

此条视唱曲目以二度为主,二度音程具有尖锐、不协和特性。连续的二度模进,又使旋律具有流畅性,所以在乐曲中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又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根据谱例1,再找出一条大小二度关系很突出,并且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见例2):

这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中的《土耳其进行曲》,此旋律片段是《土耳其进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部主题旋律,其旋律基本上由二度构成。如#G-A E-#D A-#G B-A。这条旋律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唱好,并能够熟练背唱,唱好此条旋律能更好的辅助学生掌握大小二度,从而完成对这一要素的初步认识。最后过渡到实际音乐作品中,教师可先在钢琴上慢速弹奏其乐段,再通过音响刺激再次感受二度音程这一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力。此乐曲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二度音程之外,还能让学生听辨同一旋律不同乐器演奏效果。这首乐曲是先由吉他奏出几拍“二八”节奏,从而奠定乐曲欢快的基调,先由手风琴奏出主部主题,接由木琴重复奏出。然后木琴和手风琴再合奏第二主题。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和听辨,学生对于二度音程已经能很好掌握了。通过技能与实际作品相结合方法,加深了学习者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

2.和声听觉训练。和弦连接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和弦连接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常以四声部形式出现,而实际音乐作品中和声功能是隐藏在其织体之中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实际作品中提取某和声的骨架再与实际音乐作品对比进行训练,为其听辨实际作品的和声功能打下基础。(见例3):

第一步:C大调的功能听记,要求听辨其音高及功能

C大调 Ⅰ Ⅴ Ⅰ Ⅴ Ⅰ

第二步:通过和声功能的织体过渡到实际音乐作品中。

谱例

C大调 Ⅰ Ⅴ Ⅰ Ⅴ Ⅰ

第三步:再次聆听例四的和声功能,再感知声部间的连接关系。并且可以再让学生在钢琴上弹奏出来,无疑把听觉和弹奏紧密联系起来了,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听觉控制下的即兴演奏能力,又能使技能与作品完整结合,从而使学生做到真正学而所用。

三、单声部节奏听记

在高师视唱练耳教材中,带连线节奏是重点也是难点,连音线节奏的运用使原本节奏变复杂了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节奏间带上连线,学生就会从内心对此感到恐慌,再加上在常规练习中常常采用打分拍的办法来解决,但这种枯燥训练虽然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拍打,但在旋律听记过程中遇到此节奏任无从下手。如果把此技能训练与实际作品相结合,就能从本质上改变此现象。

第一步:对基本节奏型的学习

第二步:将节奏中所出现的节奏型与学生熟悉的歌曲联系起来

杨丞琳《左边》

此旋律对于九零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都非常熟悉,对此类流行歌曲也非常感興趣,几遍哼唱之后便能背唱出来。

第三步:再让学生将此旋律记谱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记谱能力,又能把此类型节奏准确掌握,结合实际作品,更能快速掌握连线节奏这个知识点。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视唱练耳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是应将其看作组织和发展听觉的体系,并且视唱练耳的各种技能应用于音乐教育的所有方面”,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视唱练耳学科的特殊性,它不能是单独的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与实际作品结合起来,才是其根本目的。本文对视唱练耳课程的技能与实际作品相结合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还有待不断完善,特别是将此与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以实践为核心改革视唱练习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视唱练耳教学在专业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①何乾山选编.西方哲学家 文学家 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4

②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6

③赵苏.试论用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听觉训练.(出自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本乐科理论与教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1.10.01.

④奥体特洛夫斯基,孙静云译.视唱练耳是一门教学科目[A].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视唱练耳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