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肾动态显像评价肾功能与静脉肾盂造影的对比研究

2014-10-21 15:24王松润杨波夏燕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肾功能

王松润 杨波 夏燕燕

【摘 要】目的: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肾动态显像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评价肾功能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60只肾脏)经临床症状、体征、超色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为肾脏疾病的患者,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结果: 30例(60只肾脏)患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52只有功能占87%,无功能的肾脏有8只占13.3%;IVP检查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28只占46.7%,无功能的为32只占53.3% ,IVP显像无功能而核素显像有功的肾脏有28只占40%,证实核素显像的灵敏性明显高于IVP检查。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较理想的方法,明显优于IVP,当IVP患肾不显影时应进一步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DTPA;IVP;肾功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91-02

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非常灵敏、简便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明显优于IVP,而且还可以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有助于估计肾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根据肾脏功能受损的程度不同,肾血流灌注和动态影像的改变也不同,轻度的受损可表现为定量指标的异常,而较严重的功能受损则显示血流灌注和显像剂摄取减低、分布稀疏及排泄延迟,甚至肾脏不显影。本研究就30例肾脏疾病患者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IVP的住院肾病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9-65岁,平均48.3岁,其中尿路结石20例,肾脏占位3例,输尿管狭窄2例,慢性肾衰竭1例,肾结核4例。

1.2方法

显像剂:选用肾小球滤过型显像剂99mTc—DTPA(二乙三胺五醋酸),用量111-296MBq/1ml,为肾血流灌注显像首选药物。

显像方法:病人检查前30min饮水300-500ml,临检查前排空膀胱,SPECT选用低能通用型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患者体位取仰卧位,采集后位影像,视野包括双肾及膀胱。选择肘正中静脉以“弹丸式”注射肾动态显像剂,注射体积小于1ml,注射后立即启动SPECT行动态采集,血流灌注像:以1s/帧的速度采集60s,得到肾血流灌注图,此后以20s/帧速度采集69帧,共采集24min,得到肾动态系列图像。当24分钟时有肾脏不显影或显影较差时均进行延迟2小时显像,以确保更好的评价肾功能。

图像处理:显像结束后,利用计算机ROI技术分别正确勾画出双肾、膀胱及其本底,通过计算机软件生成肾血流灌注曲线及腎功能动态曲线和相关参数,求出分肾功能、高峰时间、半半排时间等肾功能参数。还可以同时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有效血浆流量(ERPF)。图像处理有两位有经验的技师完成并且每个肾图均做两次以上。此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读片并作出诊断。

造影剂:选用碘海醇50ml,17.5g。

造影方法,造影前先摄1张腹部平片,打药后5分钟摄第2张,为了使造影剂停留在肾盂,要用束腹带将患者腰部压住。打药后10-15分钟摄3张,并解开束腹带,呈现两侧的输尿管。打药后30分钟摄第4张,观察膀胱的充盈度。排尿后摄第5张,观察膀胱排尿是否干净。当30分钟肾脏不显影时,延迟2小时后摄第6张,避免漏诊。此后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读片并作出诊断。

图像分析及标准 根据核素显像结果将肾功能分为5个等级:0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良好,患肾GFR≥40ml/min;1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轻度减少,患肾GFR30-40ml/min;2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中度减少,患肾GFR20-30ml/min;3级肾实质放射性摄取重度减少,肾皮质变薄,患肾GFR<20ml/min;4级肾实质不显影,患肾GFR<10ml/min。

2结果

结果 30例(60只肾脏)受检患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52只占87%,无功能的肾脏有8只占13.3%;IVP检查显示有功能的肾脏为28只占46.7%,无功能的32只占53.3% ,IVP显像无功能而核素显像有功的肾脏有28只占40%,可见核素显像有功能率明显高于IVP检查,IVP检查不显影的患肾核素显像主要表现为2-3级,即放射性摄取中度以上减少,GFR平均25.6ml/min。由此表明,核素肾动态显像对各种原因导致的IVP不显影的患肾肾功能评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术前评估肾功能从而决定患肾是否切除提供重要的理论及数据依据。

3讨论

肾动态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安全和无创等特点,明显优于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

男性,53岁,左腰部间隙性疼痛痛1年余。A,IVP左肾不显影;B,99mTc-DTPA显像左肾皮质具有部分摄取与清除功能。

肾动态显像的突出优点是将形态与功能融为一体,采用99mTc-DTPA作肾动态显像既可以观察肾血流灌注,又可以显示肾脏形态及了解其功能。泌尿系统结石和肾炎病人都可以由显影时相和肾内发射性物质分布的改变判断出肾损害程度。

肾动态显像与IVP比较的不足之处:肾动态显像不能检出肾结石,只能看到哪里有积水或扩张,解剖部位定位不清。IVP对泌尿系的细微结构显示较清晰。肾动态显像在尿路梗阻的病因诊断还是较困难,另外核素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在尿路梗阻的诊断中,肾动态显像可以与IVP相互弥补不足,但不能取代IVP。

参考文献:

[1] 张永学,匡安仁,黄钢等《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 李少林 王荣福等《核医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

[3] 胡平 梁宏《临床核素影像诊断》 广州科技出版社,2003.1

[4]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 北京军医出版社,2004.3

[5] 周钱《中华影像医学、影像核医学卷》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肾功能
NLR与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TLR4与MyD88蛋白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益气养阴膏方治疗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效果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陆伦根:警惕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