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固定方法改良在普外科的应用观察

2014-10-21 17:52陈佑梅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普外科应用

陈佑梅

【摘 要】目的:探讨改良固定胃管方法在普外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52例放置胃管的患者,将入住1—22床置胃管的患者为对照组,23---44床置胃管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鼻翼及颊部胶布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胃管方法。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胃管固定成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固定胃管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鼻翼与颊部胶布固定方法,有效减少了易松动脱落的风险及患者鼻翼和面颊部贴胶布带来的不适感,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置管带来痛苦及额外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因脱管后重复置管所导致的工作量。

【关键词】胃管固定方法;普外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5-01

留置胃管在普外科病房是较为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如何使留置胃管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关键是固定,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患者的舒适,因此牢固固定胃管方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环节。操作中由于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颊部容易出汗度,通过采用常规固定胃管方法,固定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脱出,我科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75例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胃管滑脱的次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52例经鼻放置胃管患者,留置胃管时间为2~9天,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15~88岁,平均年龄56岁。患者神志均清楚,其中肠梗阻42例,胰腺炎32例,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 消化道溃疡或穿孔21例,结肠直肠癌症15例,门脉高压8例,其他病例1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入住1—22床置胃管的患者为对照组,随机入住23---44床置胃管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7例,观察组为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诊断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方法:(1)用物准备:放置置胃管所需常规用物,另备长7cm、宽2 cm胶布一块,根据患者鼻部形态及大小,剪一大約上底为1 cm、下底为2 cm、腰为1.5cm的梯形,其中下底留长约5厘米长,在两边各减掉0.5厘米,然后在中间剪开成为2长条;(2)根据《基础护理学第五版》[1]中放置胃管方法插胃管;(3)插管成功后,将梯形部分固定在患者的鼻部,下面两条长胶布分别一圈圈紧紧缠绕在胃管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鼻翼与颊部胶布固定方法[1],放置胃管方法同观察组。

2结果

3讨论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用操作之一,尤其对于普外科病房来说,留置胃管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经临床对比观察,应用改良固定方法明显优于常规鼻翼及颊部固定法,因鼻翼部及面颊部易出油及出汗,所以导致传统方法易脱落,通过固定方法改良,更多的贴在鼻根及鼻尖部,此部位出油少,并采用相互缠绕胃管的方法,从而减少了胃管因胶布粘贴不牢或打喷嚏、咳嗽、翻身活动时导致的胃管脱出。

临床中因胃管较粗硬,固定在患者鼻翼及面颊部常导致患者感到不适,使用改良后方法,通过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看起来也比传统方法更为美观。

改良固定胃管方法也便于鼻腔的清洁,由于固定牢靠,护士可随时用棉签清洁鼻腔分泌物,符合临床卫生需求。

改良固定胃管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家属经济负担,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9787117160742

猜你喜欢
普外科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