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方对急性脑梗塞患者NIHSS、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2014-10-21 17:07袁志岭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脑梗塞中医药

袁志岭

【摘 要】目的:中药益气化瘀组方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TNF-α和IL-6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中风量表(NIHSS)的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中药益气化瘀组方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水平、TNF-α和IL-6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血脂指标、TNF-α和IL-6水平及NIHS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组方治疗脑梗塞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控制血TNF-α和IL-6水平,改善NIHSS评分,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药;美国国立卫生院中风量表;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47-01

前言

脑梗塞是常见脑血管病,有较高的致残率,中医学上属于中风。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组方结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主要评价组方对血脂水平、血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中风量表的评分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31例 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57±16岁。对照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59±1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仪修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经脑CT和MRI检查证实。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中药益气化瘀方:川芎10g、黄芪60g、红花1g、赤芍10g、桃仁10g、地龙10g、当归20g、石菖蒲、丹参30g。

用药方法:每剂生药加水约1400ml,浸泡30分钟,煎完后分装2药袋,一次口服1袋,早晚各服1次。用药14天左右。

治疗组:中药益气化瘀方煎服。

治疗组和COPD对照组患者均可给予控制脑水肿、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阿托伐他汀钙及对症支持治疗。

1.2.2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清晨空腹抽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用酶联免疫吸取附法(ELISA)测定TNF-α和IL-6,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同时由专门人员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1)

在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G、TC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TNF-α和IL-6水平比较(见表2)

3 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是老年致残的主要原因。脑梗塞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损,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脑血管内血栓。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脂升高时内皮细胞分析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纤溶受阻,促进了脑梗塞的形成。所以有效控制血脂对防治脑梗塞有积极意义[1、2、3]。从中医角度讲,脑梗塞属于中风,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风痰瘀阻、气血逆乱[4、5]。中药益气化瘀组方中黄芪益气,当归、川芎、红花、赤芍补气,丹参化瘀活血,菖蒲利窍化瘀,联合应用产生益气化瘀的功效。我们研究显示,益气化瘀方可以有效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治疗疗组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这对缺血性脑血病治疗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脑梗塞患者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炎症反应,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引起继发性脑损伤,控制炎症反应水平对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价值,可以减轻脑损害,改善预后。我的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化瘀组方可以有效治疗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过度状态,减轻脑组织损害。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是一套通用、简明易行的综合性脑卒中评价量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卒中,可以准确的评定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我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益气化瘀组方治疗可以减轻脑梗塞患者神经损伤,改善预后,这可能与该组方的降血脂、抗炎作用有关。

总之,益气化瘀组方治疗脑梗塞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控制血TNF-α和IL-6水平,改善NIHSS评分,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冯雪华,严敏.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J].山东医药.2014; 54(6):97–98

[3] 朱幼玲,朱双根,徐格林.脑梗塞患者的颈动斑块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11(9):686-688

[4] 張晓明,何吉桥,刘丽珍.从痰论治脑梗塞[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126.

[5] 张秀胜.中风的中医药治疗探析[J]陕西中医,2011,32(10):1354-1355.

猜你喜欢
肿瘤坏死因子脑梗塞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探究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消银汤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