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1-14 23:40徐正华
老区建设 2014年18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

提 要 稀土资源的开发,有力推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但江西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资源无序开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较大;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产品太少;行业管理薄弱等问题。文章在分析江西稀土资源开发现状、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江西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以实现江西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稀土保护

作者简介 徐正华 1969—,男,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资源经济。(江西抚州 344000)

基金项目?演江西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策略研究——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11YJ51)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资源类型可以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离子型稀土)两类。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2008年国内探明的离子型稀土矿共计805万吨,江西省资源量约283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并且90%分布在赣州。经过多年发展,江西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以及稀土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推进了江西经济的发展。但江西在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过程中仍存在非法开采屡禁不止,冶炼分离能力扩张太快,环境破坏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制约了稀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最先发现离子型稀土矿并实现工业化开采的省份是江西,其离子型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1/3左右,在我国乃至世界稀土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以寻乌为代表的离子吸附轻稀土类型 ?穴钇含量12至14% ?雪,其二是以信丰为代表的富铕中钇型?穴钐、铕含量约为10%,钇为30至40%?雪,其三是以龙南为代表的富钇重稀土类型?穴钇含量大于50%?雪。投资开采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大多为民营资本,生产经营主体为个体采矿业主。年开采规模能力已超过1万吨,约占全国离子矿总产量的2/3左右。

离子型稀土开采技术方面,由于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属于风化淋积型稀土矿,稀土金属是以羟基水合阳离子的形式吸附在黏土矿物上,磁选、浮选和电选等物理方法难于实现有效回收,只能用池浸、堆浸、原地浸矿等化学方法提取,池浸资源利用率只有26%左右,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原地浸矿资源利用率可达75%左右。目前,龙南县已经全部推广应用原地浸矿的新技术,寻乌、定南等县的原地浸矿新技术也正在日渐推广应用,采用池浸或堆浸的矿山只占少数。随着江西省政府、赣州市政府对池浸生产矿山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当地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几年池浸生产产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的县已全面取缔。

离子型稀土分离方面,2001年以前,江苏、广东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分离企业的主要省份,之后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分离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扩张十分迅速, 2006年前只相当于江苏分离能力的1/3,到 2006年后一跃超过江苏,出现了强劲的规模扩张势头。随着各开采县纷纷建设一批批稀土分离企业,江西分离处理离子矿能力已达 2-3万吨/年,大大超过市场需求。供矿能力相对不足与分离能力严重过剩之间的矛盾,导致离子型稀土矿分离企业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重新洗牌。

离子型稀土金属生产方面,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江西当前已形成了3家规模能力较大的企业。这3家企业是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2500吨)、赣州虔东稀土实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3000吨)、赣州晨光稀土金属材料厂(年生产能力可达2000吨)。加上其他几家金属冶炼企业,总体规模可达9500吨/年,约占国外稀土金属需求市场的近六成,国内市场的近四成。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赣州还成立了10多家钕铁硼废料回收生产企业,形成了“收购废料—兴建冶炼金属企业—生产镨钕镝金属—返销给钕铁硼企业”的回收产业链,每年处理的钕铁硼废料可达近万吨 ?穴相当于国内钕铁硼市场原料需求的10%左右?雪,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钕铁硼废料回收生产基地。这种循环生产对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做出了较大贡献。

离子型稀土资源保护方面,江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开采措施:一是根据国家下达的生产指标来控制开采稀土总量,如《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规定,稀土氧化物产量控制在 9000 /年吨以内。二是加强稀土行业管理。2004年11月26日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2004年11月4日赣州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印发赣州市稀土矿山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市府发?眼2004?演39号),各开采县市如龙南、寻乌和定南等县也都纷纷成立了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联合小组,国土资源、公检法、工商等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各司其责,联合行动,并严格实行问责制。这些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稀土资源无序开采、资源浪费大

首先,稀土资源无序开采。江西、广东等省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熏堪称世界最大的中重稀土资源(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独有的宝贵资源,国家已立法并控制开采。但受利益驱使?熏江西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的无序开采却久禁不止?熏稀土资源开采国营、集体、个人开矿一起上,“证”出多门?熏一证多用、无证开采、非法盗采、乱采滥挖。

其次,资源消耗过快。近些年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大量进口重稀土产品加以囤积,镝、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一些离子型稀土开采各县过于强调自身利益,盲目招商引资,重复建设严重,导致资源消耗过快。例如号称“重稀土之乡”的江西赣州龙南县,根据江西省稀土协会2008年调研结果,已探明的高钇重稀土矿的可开采工业储量仅40000吨左右,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年产约4500吨,70—80%的利用率计算,龙南稀土资源大约7、8年内就可能枯竭。

第三,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据统计,目前江西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浸析池一般建在半山腰,剥离物和尾沙就近堆于半山腰以下,这样半山腰以下的矿石就基本上被掩埋而无法利用,加上露采到半风化矿时,由于矿石品位略低,往往会丢弃不采,资源浪费极大。

(二)环境破坏较大

1.原矿开采环节。池浸采矿要剥离表土,导致大面积的植被破坏。表土被移走任意堆放,造成表土下面的全风化层在没有表土保护的情况下大量流失。据统计,池浸采矿每生产1吨矿产品要排出约1200立方米的尾沙以及表土剥离物,造成开采地及周边地区地表裸露风化,寸草不生。堆浸使用机械化作业,对资源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据测算,每生产一吨稀土氧化物,大约需要破坏160—200平方米左右的地表植被,使土地荒漠 450平方米左右。原地浸矿虽然基本消除水土流失,但需要向山表皮下的矿层注入大量硫酸氨,再把吸附稀土离子置换出来,1吨氧化物的开采需要注入7~8吨的硫酸氨,而这些有毒的溶液长期残留地下,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2.冶炼分离环节。除原矿开采会造成巨大的环境破坏外,冶炼分离环节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由于相当数量的稀土企业环保设备不全,有的冶炼分离企业甚至没有环保设备,分离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化学元素,这也会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产品太少

虽然政府对离子型稀土的研究投入不少,一批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稀土产业中也开展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但由于研究力量分散,加上相关企业受自身财力条件的限制,离子型中重稀土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进展缓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稀土新材料器件及终端应用技术更加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新技术、新成果较少。

赣州号称稀土“王国”,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居全国、世界同类矿种第一。但是,赣州稀土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精深加工几乎没有。稀土产业还主要集中在“稀土矿开采—稀土分离—稀土金属冶炼”的稀土原材料生产链条中,稀土精矿、单一稀土金属、混合稀土、稀土富集物等原料型产品的出口仍有相当数量。离子型稀土产品用量的近一半用于附加值较低的经济产业,高附加值的稀土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的发展严重滞后,所开采出的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大部分都送往外地作原料。

(四)行业管理薄弱

管理不到位是江西稀土资源开发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稀土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稀土开采和生产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治理面临障碍,难以治本。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熏江西稀土企业的资产分属冶金、有色和核工业三大不同的系统?熏加上近二十多年投资新建的地方稀土企业?熏 使稀土行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困难重重。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管理?熏 在小集团利益的驱动下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各生产企业无序竞争加剧,在资源开采上乱采乱挖?熏各自为阵。

三、江西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一)依法定期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控制采矿证发放

1.依法定期开展专项整治稀土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离子型稀土各相关产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公检法、工商等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偷挖盗采稀土资源以及“非法选矿、非法冶炼、非法销售”稀土资源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无证采矿、越界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以及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直接责任人,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未经审批机关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相关企业,可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对重大非法开采企业,可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2.严格控制采矿证发放。江西要严格控制稀土开采总量,加强对重点稀土产区的联合监管。明确对违反法律法规批准勘查、开采稀土等矿产和颁发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离子型稀土产区发放许可证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开采规模是否符合国家下达的指标;二是所选择的工艺以及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三是环境保护设施是否齐全。坚决打击无证开采、无序开采、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及生态环境者。

(二)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严格环保执法,提高生产企业的环境成本。一方面制订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尽快完善相关稀土管理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部门及其他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肃查处超标排放、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同时,政府还可考虑提高地方环境污染补偿(如排污费用等),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并严格规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经济责任,增加稀土生产的环境成本。

第二,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南方离子型矿采矿、选矿采用重、磁、浮联合先进工艺流程,要尽快停止使用堆浸等落后工艺,推广采用原地浸矿技术开采和无氨氮冶炼分离等先进技术。

第三,综合利用“三废”。稀土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流程较长,许多工序都产生三废。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环保中的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激励相关科研院所开发先进可靠的工艺和实用技术,鼓励相关企业运用已有成果,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利用产业化进程,有效处理和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和尾矿,综合利用稀土生产和应用中的三废物质。

(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1.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可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第一,国家制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设立项目时可设立专门的稀土专项,给予经费保证;第二,由政府组织专家和企业研究人员整理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项目,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并鼓励高校(如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及有条件的大企业成立离子型稀土开发研究中心,形成国家、相关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协同攻关。

2.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一方面,江西要鼓励稀土企业积极利用原地浸矿、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不断加快淘汰池浸开采、氨皂化分离等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同时尽快推广“复杂工艺地质类型”矿床浸取收液工艺(即矿体底板以下工程收液),进一步攻关研究“极复杂工艺地质类型”矿床的新工艺,以及由于浸矿而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为提高离子型稀土产品的开发利用效率、提高开发的工艺水平及产品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江西要鼓励发展稀土深加工产品,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从卖资源到深加工,不断拉长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形成稀土金属—钕铁硼合金—永磁材料—手机振动马达的产业链条。同时,大力拓展稀土的应用范围,在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磁性材料及纺织医药等领域推广使用。

(四)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快整合稀土生产企业

首先,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离子型稀土矿山开发涉及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国企与民企、企业与居民等各方利益,稀土开发秩序治理难度很大,有许多矛盾有待于协调和平衡。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尽快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协调,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以及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关系。

其次,加快整合稀土生产企业。由于指令性计划缺乏执行力,整合可能成为江西控制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总量最好的选择手段。江西要坚持集约发展,推进稀土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一要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推进稀土资源整合;二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通过对一批“散、乱、小”矿山实行关停重组,抓紧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使稀土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以解决稀土资源开发中的“散、乱、小”现象。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
离心运动低成本趣味实验资源开发
“关键时刻”理念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