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4-11-14 15:23王瑾红罗玮来
老区建设 2014年18期
关键词:研究

王瑾红 罗玮来

提 要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熏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引导地方高校通过设置特色专业、专业能力培养等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熏既是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方式?熏也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眼关键词?演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眼作者简介?演王瑾红(1968—),女,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罗玮来(1973—),男,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穴江西吉安 343009?雪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教育格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此,2011年8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1.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熏这就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熏必须要有新的理念与之相呼应?熏必须适应大学发展的新环境。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学校的基本宗旨是对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地方高校相对其他高校有其本身特点,比如说办学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生源不广,学生入学基础较弱等;这些都对本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影响。而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本人的情绪和前途,还影响到下届甚至所有在读的学生,包括学习、生活及纪律等各方面,影响整个校园的安宁;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招生等各个方面,最终危及学校的立足之本。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和谐校园的建设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实现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高校立足本地,坚持服务地方,服务基层,已经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社会也要转变对地方高校认识上的偏差,充分认识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作用,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建立地方与高校之间合作互动的有效平台,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二.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1.地方高校的特点

?穴1?雪学校方面

大多数地方高校无论是数量还是在专业分布上,都远远落后重点高校。人才匮乏,由于办学层次低,难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学校学习环境不同。重点高校大都有着优越独特的物质文化、清新幽雅的环境文化、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等,这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均有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而地方高校则逊色不少。国家对重点高校的经费投入大,而地方高校则远远赶不上。经费对于高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穴2?雪学生方面

地方高校的大学生也不同于国家重点高校的大学生。首先是生源质量起点不同。考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分数不是很高,由于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勤奋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上的差距。

2.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追求学校规模要大、学科专业要多、人才培养规格要高、科技研究要新。忽视自身优势、特色,造成办学模式趋同,缺乏个性。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难以提升。

3.高校对市场反应的速度与能力不强

现代高等教育应具备对就业市场的灵敏反应与调整机制,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与能力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大的是应用性人才,但很多高校一味追求研究型大学,忽视自身办学条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难以满足市场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造成不利的影响。

4.高校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简单,素质要求不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

我国的高校就业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还停留在政策解说、信息发布、就业技巧指导与就业咨询等环节,能力要求仅限于沟通能力、承压能力与积累人脉关系几项,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等重要环节还很薄弱,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熏开设地方特色专业,培养地方资源开发所需要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地方高校不同于国家重点高校,在培养目标与服务方面,主要是以地方性和行业性为主导,并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分设专业,以培养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主,重在地方性;在性质上,以专业为主线,突出强调专门性;在类型上,以应用型为主体,突出强调实践性;在层次上,以本科为主流,强调并突出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实践性为主载,突出强调创造性。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调整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变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熏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融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选择权,培养学生自我负责意识?熏积极探索分类招生、分流、分段、分模块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目前,高等院校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现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无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终端“产品”其就业率的高低已经成为了社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应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方面,地方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强化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加强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教学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在实验课程设置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形成专业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要在一般课程中,融入就业能力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在课程中共同协作完成指定工作,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沟通、责任感等就业技能。重视从工作经验中学习,强调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大力推动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

4.对高校就业服务机构人员实施竞聘机制,职责明确化?熏更好地完善就业服务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应当将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性人才,作为学校师资的重要来源。为在校生提供学生个人咨询,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相关决策,让学生能够接触用人单位并讨论毕业后的就业,协助安排学生实习。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顺利就业关系亿万家庭的利益。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熏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难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