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引入

2014-11-14 15:26杨芳
老区建设 2014年18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杨芳

提 要 目前,中国许多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学广泛存在课堂空洞、教师备课准备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而高等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应当给予关注。

关键词 研课;高等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杨 芳(1987—),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读硕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江西南昌 330031?雪

一、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

高职高专为社会的生产发展提供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既要具备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还要能够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能够接受生产需要的新技术。笔者在高职高专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无法掌握与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煎熬,而教师在教学中,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主要事情。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现归结如下:

1.教学课堂空洞

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过程是建立于一条枯燥的逻辑主线之上。教育者若是毫无改变地按照其原有的面目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于本就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一场艰苦的学习历程。

2.教师备课“敷衍了事”

数学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都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要让学生易于接受与掌握。然而在现实中,教育者往往面临着教学任务、课题任务等压力,而无精力去探讨与研究教学这一在其工作中并无硬性要求的任务。

3.学生基础薄弱,知识断层

当下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大学,高职高专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水平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高职高专的课堂中,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质量与速度十分缓慢,再加上学生们知识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学生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二、研课的基本内容

研课发源于日本,指教师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授课形式而自行组织授课进行对比、探讨、研究。研课并不是教师之间的相互模仿与借鉴,而是以此为基础对课堂内容进行试讲、反思、重构、再分析、再反思这样一种循环往复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形式。

(一)研课的对象

1.对教材的研究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媒介,教师通过这一媒介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于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深刻的领悟教材,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解读授课内容,形成个人对教材独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融进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授课内容进行反思、重构形成自己的课堂授课框架。在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组织教师展开探讨、研究,集思广益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2.对学生状况的研究

学生是授课的对象,教师所准备的一切皆是为他们服务,因此,教师需要对他们的接受能力、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心理学资料、课堂实际考察、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等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对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了解,再“对症下药”。

3.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堂教学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实现,教师不可随感而发盲目的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对教学方法的选取也需经过熟思之后方能定夺。如何选取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显得十分重要。在高职高专中许多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较低、课堂配合教师较少,因此如何选取教学方法应当是每个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

(二)研课形式

研课对于当下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怎样去开展研课?笔者现给出四种研课的方式:

1.对学生进行微分研究

所谓微分研课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一个教室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经过相同的课堂教育之后对他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之中是否存在差异,然后针对不同群体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基础知识的分布状况分组,一般分成3~4组,还可以根据性别将学生分成两组。微分研课能够使得教师更加深刻了解学生的状况,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2.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点研究

一节课蕴含许多成分,比如教材组织的合理性、教学情境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知识表述的准确性、课堂提问准备问题的严密性、学生配合教师的有效性。这些环节的各个部分若是由一组或者一个教师去完成显得十分的繁重。这就需要将教师分成若干组,然后每一组针对一个固定的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课堂的分点研究,能够更深入、更细微地研究教学中所遇到的各个问题。高职高专教学中对于课堂研究的文献太过贫乏,并且类似于课堂研究的活动也十分少见,在高职高专中引进分点课堂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3.对比式课堂研究

对比式研课有两种模式:同课异构和同课再构。同课异构是指几位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独自组织教学,课后再对比研究这些教师之间教学形式的异同。同课再构是指一位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组织授课,课后教师们对其研究并提供教学意见,然后,这一教师在修改教学内容之后再次组织授课。对比式课堂研究利用对比的方法,展示一个教师的教学格特点,在比较中,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认识增加、教学思路开阔、教学水平提高。

4.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研课

网络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可以相互展示各自的教学视频、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灵感,然后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相互解惑释疑。利用网络进行研课,教师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群,选取更多的参照对象,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当下高职高专课堂研究水平十分落后,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借鉴,因此网络研课的推广显得格外迫切。

三、数学研课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中的引进方法

数学研课是依据课堂经验与课堂现象在数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能够提升教学经验与发展教学专业。数学研课建立于实践的基础之上,教育者依据研究教学现象、理论探讨、具体实施研究这样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逐渐提供教学质量与经验。数学研课并不是肤浅地解决“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关于认知方面的问题,而是要求教育者解决“为什么要这样”、“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怎样做会更好”这些具有探索性、实践性的问题。

(一)研课实施逻辑路线

研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自于课堂受教育者的接受现状与教育者的经验与反思,研究的内容可分为:教学现状、教学经验、教师知识结构状态、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课堂教学形式的改进对策。研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经验的增加。

依据以上理论,教师可以依据图1-1所示的逻辑路线来展开研课活动。

(二)研课启发性问题

在研课实施中,教师应当多问一些“为什么”,并且要深入的挖掘研课中所遇到的问题。现列出以下问题,教师在研课中应当提出与解决:

课堂上注意到哪些现象?是否还有什么?具体是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是否存在问题?具体是什么?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和自身经验是否吻合?我可以怎样解释?我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这样解释合理吗?能否用专业理论来解释?需要哪些专业理论?这对我有什么感想?我有何结论?

对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了吗?获得什么经验?以后怎么对待这样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研课”的形式来改善这一局面。众所周知,高职高专在基础课教学方面较为薄弱,部分教师抱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并没有为改变这一局面而去寻找应对办法。笔者在从事高职高专教学中,搜集大量资料对比国内外的教学方法,认为“研课”的提出能够缓解当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问题,笔者给出了研课的执行路线,以供参考。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关于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兴趣驱动对策探讨
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