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处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与对策

2014-11-17 21:01程昕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运动处方高校体育现状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为运动处方的普及提供帮助,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处方;现状;对策

我国政府于1999年6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出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主导思想。但是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仍然存在心血管功能差,身体机能水平低的现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很多学者提出了运动处方教学。

一、运动处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1954年,KarPovieh提出运动处方类似医生给病人开的医药处方,是指符合个人状况的运动程序。发展到1993年我国学者刘纪清根据自己10多年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锻炼经验,概括为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结果,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人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即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分类有很多种,按应用的目的和对象可分为四类:(1)竞技训练运动处方;(2)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处方;(3)预防保健运动处方;(4)临床治疗运动处方。

目前,我国关于运动处方的研究很多是医疗保健方面,学校教学中涉及的很多也只是体育保健课。在仅有的一些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文章中也是理论的研究,很少有具体实施的措施。其次,普通高校运动处方教学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表明,很多学校没有开设运动处方课程,有的也只是作为选修课与实验课,或者是保健课里的一部分内容,课时量很少。此外,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只与学分挂钩,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不会去了解运动处方。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运动处方的对策研究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竞技运动为中心”的观念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运动处方在高校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应充分了解运动处方在教学中的意义,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锻炼的长效性。而且专业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运动技能还需懂得相应的医学知识和指导运动处方实施的能力。“医体结合”(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引出“医体结合”)实现了医学、体育学和营养医学的有机融合。首先通过进一步的培训与学习让体育教师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其次引进相应的医学人才。

2.提高学生运动的参与意识,普及运动处方知识

运动参与意识是从心理、身体上提高人们对体育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等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投入到行动中去,增进健康,增强自身优势。拥有良好的运动参与意识,是促使人们主动、积极参与运动的内在因素。首先,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其次,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重视起来,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扭转因缺乏对体育深层价值的理解而带出的一大批体育被动人口的局面。

通过运动处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制订方法,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依据运动处方的针对性特点,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用运动处方的形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时间及频率,然后主动地进行自我锻炼和评价。这样也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参与意识。譬如,运动处方运用初期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运动处方运用通常分为适应、增进和维持三个阶段,在开始适应的阶段,可能会有很多的不适,这时不需要随意地更换运动处方。

3.做好教学与医疗并重的准备

在每个学期可以让学生体检至少一次,首先,测定其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指标,评价静态心肺功能状态、心肺适能、肌肉及柔韧适能;其次,运动负荷试验及体力测验包括运动血压、运动心电、心脏功能能力、有效锻炼强度范围、有效锻炼心率范围等。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缩短体检检查的时间距。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医疗、运动器材、场地设施作为保障,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购买或借助。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处方根据体育课的性质来决定。体育课按照课的性质可以分为普通体育课、选项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按照课的任务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在组织教学上,要轻松、活泼、灵活、多样。选项与专项体育新授课中尤其要处理好技能在运动处方中的使用,不能因为学生不精通运动技能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导致运动处方无法实施。在任何运动处方实施中都要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

4.实施课内外锻炼

很多国内外的研究证明,每周进行3~4次的有氧锻炼,每次45~60 min,即可取得最佳的健身效果。而我们的体育教学每周只有1次90分钟的锻炼,这样的运动量远远不够。因此,只有运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我们的“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运动频率可以是每周1次体育课(90 min),再加上2次以上课外锻炼,改变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提高运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显军,任建生.运动处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5):79-82.

[2]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程昕,男,副教授,就职学校:江苏省淮阴工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运动处方高校体育现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