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的含义、功能与价值※

2014-12-02 04:21张凌云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大学生文化

彭 菲 罗 锐 张凌云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高校体育文化含义

1.1 文化概念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从汉语的词源来看,在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文”字,本义为“纹”,各色交错的“纹理”,如纹身、花纹、有花纹的人形。因此,《易·系辞下》云:“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云:“五色成文而不乱。”可见,文的本义是纹,引申为象征符号,特别是文字和语言等象征符号。“化”的词源含义很简单,就是“变”“改”“生”,也就是产生、改变、改造或创造的意思。文化顾名思义为人类通过语言文字来改造自身的过程。

在国外的研究中,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式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他提出:“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它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英国人类学家R.弗思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组织要素》一书中指出,如果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组成的,那么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在众多对文化一词的解释和定义中,中国《社会科学简明辞典》中的定义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文化”一词作为名词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动词是指“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是指对人自身的改造过程。

1.2 体育文化概念

近几年,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几乎每一位学者在谈论体育文化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在现存的体育文化诸义中做出自己的选择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国内提出的体育文化定义有十余种。综合起来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体育文化从属于文化,是特定范围中的文化,具有文化的普遍特质。因此可以用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关系来定义体育文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体育文化是有关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即一定社会中的人们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

第二,可以借用文化结构主义来界定体育文化。目前,关于文化结构,理论界存在诸多提法,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层说;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较常见的是三层说。因此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从文化结构三层说来定义体育文化。

1.3 高校体育文化概念

对什么是高校体育文化,学者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有专家认为,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活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一种亚文化,是某一特殊群体的价值和行为模式。[1]有学者讲到,高校体育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高校现存环境中,在高校体育教育、学习和活动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从狭义上讲,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2]还有的专家认为,文化按结构由内到外分为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高校体育文化也应分为三个层次,由内到外依次是高校体育意识文化、高校体育行为文化和高校体育物质文化。[3]

综合众专家对文化、体育文化和高校体育文化的阐释,我们认为,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内到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高校体育意识文化、高校体育行为文化和高校体育物质文化。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进一步对高校体育文化进行解读,高校体育文化从属于体育文化,同时也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体育文化定位

高校体育的意识文化是指对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各种以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体育观念、价值以及思维方式。具体可以表现为:崇尚健康的身体美,铸就顽强的拼博意志,发扬团结合作精神,热爱健康的运动休闲生活方式等意识形态。体育行为文化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方式表现的各种机制、制度、行为规范等。具体可以表现为:体委负责制下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机构管理模式,学校运动会竞赛机制、体育代表队选拔机制、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等。体育物质文化是以可视的物质或物化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具体可以表现为:场地设施、体育器械、体育服装、体育雕塑等。体育文化结构如图2所示。高校体育文化三个层次的关系遵循文化由内向外渗透发展途径,也就是有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体育行为制度文化,有什么样的体育行为制度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体育物质文化,同时三层之间又相互影响。

图2 高校体育文化构成

2 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

2.1 育人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在德、智、体、美的教育中都可发挥功能作用。高校体育文化可以育德,大学生们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可以磨练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品德对于大学生融入社会有积极的意义。高校体育文化可以育智,因为运动技术的掌握是身体运动形式内化为思维的过程,身与心的协调运行增长了智慧的能量。高校体育文化可以育体,身体运动通过科学组合的身体锻炼给予各器官、系统以一定量和强度的刺激,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高校体育文化可以育美,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欣赏或享受健康的身体美、动感美、集体比赛的协调美有积极作用,通过体育锻炼,一个人不仅可以拥有健美的身姿,还可以塑造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气质。

2.2 凝聚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通过班内、校内、校际等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运动俱乐部的活动增进了大学生的友谊,这都是高校体育文化凝聚功能的体现。如我国高校间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代表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篮球队曾经在全国取得辉煌的战绩,他们成为了电子科大学子们的榜样,每个学生在观看比赛时都为自己是学校的一员感到荣耀,学校的团结空前高涨,这种凝聚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一个国家的人民有了这种凝聚力,国家才能走向富强。

2.3 导向功能

高校体育的意识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的行为,因此具有导向功能。如一旦在高校校园中形成了崇尚健康的身体美、顽强的拼博意志、团结合作精神、健康的休闲生活等意识形态,文化就会发挥其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2.4 休闲娱乐功能

体育具有娱乐功能,是古人较早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原始人在狩猎之余用来宣泄情感而进行的嬉戏活动,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稳定的运动方式,却是一种很明显的精神生活形式。《帝王世纪》记载的“击壤而歌”就是原始人在休息时间唱歌的一种游戏活动;《太平清话》还记载了始于黄帝时代用于调节军士枯燥生活的蹴鞠活动。体育形成初期,亦即古代开展民族、民间体育阶段,许多供娱乐消遣的身体活动项目,常在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和表演技艺中出现,对调节和丰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休闲时间充裕,高校体育文化可以发挥其休闲娱乐的功能,让大学生能感受到身与心同时娱悦、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一种较好的寓教于乐的休闲方式。

3 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

文化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文化价值是人创造出来的,为人的需求服务的。[4]高校体育文化价值是指高校师生创造的,为高校师生服务的满足高校文化发展需要的特殊性质或文化形态属性。

3.1 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身心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强健的体魄,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5]

首先,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通过说教,也可以通过参与性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实践证明,参与性体验对品德的形成更有深远的意义。体育精神崇尚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团结合作,这些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感知到,并扩展到社会品德修养的形成。

其次,体育锻炼给人以强健的体魄。经常参加运动可使骨骼变粗,骨密质增厚,骨骼抗弯抗压能力增强,从而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人体在非常状态下的适应能力。此外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坚持体育锻炼能保证大脑能源物质和氧气的充足供应,使大脑神经细胞发育充分,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人的大脑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会疲劳,根据高级神经的负诱导规律,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可使思维记忆中枢得到完全休息,从而很快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加强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当代许多大学生都缺乏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挠的意志,缺乏面对风云变换的社会和人生的积极心态。体育运动对心理素质的增强有巨大促进作用。如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决定了竞争是残酷的,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每个人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又如体育运动把人生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成功、失败、挫折、欢乐和痛苦等情感融入短短的瞬间,使人们经受意志的考验和心理的冲击,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等。因此,体育锻炼可使大学生养成积极的、冷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困难。

3.2 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对哲学、美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的积淀,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最后提升了大学生的个性修养。[6]高校体育文化的现实载体是各种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的历史变迁可以折射出人类历史文化变迁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一旦热爱上了某个运动项目,这个运动项目内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就会引导这个学生去了解历史文化。此外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审美观还处于蒙昧的感性阶段,高校体育文化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美无处不在。经常锻炼的人形体均匀,姿态端正,动作矫健,是一种人体美;高难复杂的运动技术,优美的动作造型,是一种力量美;优美的体育动作配上和谐的音乐是一种和谐美和艺术美;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拼搏、永不言败是一种心灵美和行为美。体育让大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从而去探索美学知识。

3.3 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休闲生活观的形成

运动休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娱乐方式,但目前却大大地让位于其他形式的娱乐方式,其根本原因是许多成年人在学生时期就没有形成健康休闲生活观。运动休闲娱乐前提是要掌握运动技术,或能看得懂运动技术,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掌握和了解基本的运动技术,在成年以后就很难形成运动的爱好。高校体育文化不但能满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个性化需求,最重要是在受到浓郁的高校体育文化熏陶后,能建立起体育运动健身的意识,培养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走向社会后参加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的休闲生活方式之一。[7]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高校体育文化从属于体育文化和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有育人、凝聚、导向和休闲娱乐功能,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休闲生活观的形成。

4.2 建议

基本问题的探讨是为了操作层次的战略指导,从上述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我们提出建设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议。建设高校文化可以从高校体育文化的三个层次上进行展开:第一,核心层次,可以从生活方式上去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8]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方式是价值观的基础,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第二,制度层次,可以成立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机构来引领高校体育行为制度文化的完善。只有具备一个主体机构,文化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行为文化的各种行为制度规范才能围绕价值观念有序地制定。第三,器物层次,高校体委应注重多种形式的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如体育场馆与建筑、体育标语、体育文化宣传栏、体育雕塑、体育服装等。同时,我们应看到高校体育文化的三层结构是由内至外进行渗透的,各层之间又会不断互动,共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向前发展。

[1]胡为亚.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6):64-66.

[2]张健,冯坚.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9(6):79-81.

[3]郭亚飞.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优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36-37.

[4]胡建.文化价值演进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12.

[5]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1):71-72.

[6]马岳良.论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48-51.

[7]苗秀丽.运动休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39-4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猜你喜欢
体育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