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交互式虚拟实验研究

2015-01-08 07:11
物理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飞行器直观轨迹

王 维 李 辉

(1.亳州市第三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2.亳州市第五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1 引言

高中物理教材中除了一些学生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常有一些可以引申的问题.这些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是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极好素材,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但是其中有些问题在理论分析上超出中学的限制,而且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或者无法在实验室完成.

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现代化设备的优势,通过自编一些计算机软件程序对这些问题进行模拟,把实验现象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即可观察到不同的结果,相当于虚拟了一个实验室一样,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进一步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对物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通过4个实例来探讨一下虚拟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教学实践.

2 在阻尼介质中斜抛物体运动的轨迹

在讲授抛体运动时,对于理想状况下的运动很好掌握,但在现实状况下是需要考虑空气阻力的.

问题1.从坐标原点以速度大小为v,与水平轴夹角θ发射一枚炮弹,考虑空气阻力,求弹道轨迹.

这个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只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些定性的或浅层思考的结论,那笔者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呢?首先通过计算机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编制模拟实验程序,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找出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虚拟实验首先要根据物理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如下.

根据动量定理F·Δt=m(2-1),若已知F,初速度1,以及物体的质量m,Δt根据需要的精度来选择,则可求出下一个时间间隔的速度2,而走过的位移s≈1·Δt,重复这个过程即可求出所要得运动轨迹.

在本题中,所求的轨迹是二维的,则需将各矢量分解为正交的x,y两个方向.具体的分析过程:设炮弹所受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将各矢量分解,则可写出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在程序中输入不同的参数可得到不同的斜抛运动轨迹曲线如图2所示,图2中的轨迹参数见表1.

图2

从图2中明显可见当k=0即无阻尼的情况下,当初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不同时,射程与射高的变化情况;当初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都为45°时,阻尼系数不同时,射程、射高变化都很大.

另外,为了拓广学生的思路,还可以用本例来讨论弹道曲线、水中射击、礼花等实际问题.

表1

通过计算机对物体运行轨迹的模拟,使很难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增加了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通过研究曲线的性质,从而使人对事物的认识深化,更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3 发射飞行器绕行星运动的轨迹

问题2.某一时刻,在距质心M为xkm的A处有一质量为m的飞行器,正在以大小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速度前进,求飞行器在此时刻之后的运行轨迹.

程序编制:此问题看上去和问题1有很大的不同,但却有相同的本质.取质心的位置为原点,在算法中只需将力改为

即可.

虚拟实验:取不同的m,v,θ值,可以看到不同的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

图3

从虚拟实验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若速度太小,飞行器将落在质心上;若速度适宜(环绕速度),则飞行器围绕质心转动成为它的一颗卫星.图3中给出3种情况下飞行器的运行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若速度稍大于环绕速度,则飞行器将围绕行星做椭圆运动;在较大的速度下,运动轨迹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当飞行器离行星较近有明显的借力现象.从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此时的绘图速度突然加快很多,即飞行器的速度突然加大很多.在发射飞行器时,经常利用这种现象,可使在发射飞行器时节约大量的能源和减小自重.通过虚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了发射飞行器的一些原理,也增强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了解.

稍微变通一下,既可模拟出两个天体大小相近时,相互绕转的双星系统.这种平时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往只能通过抽象的思考,现在可以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即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结果,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虚拟的实验室,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作用下运动的轨迹

问题3.在一个指向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B中,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其中运动,在某一时刻速度大小为v,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求粒子的运动轨迹.

受力分析:Fx=-qBvy,Fy=qBvx-mg.取B,q为1个单位,v取40个单位,θ为0,结果如图4所示,粒子的运动轨迹竟是摆线.

图4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使我们得出带电粒子在做摆线运动的结论,从而促使我们去思考.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粒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势能减少,动能增加,而速度的增大也必造成洛伦兹力的增大,在最低处两力平衡,粒子由惯性继续前进,受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向上运动,由于重力的作用,速度再次减小,达到最高点后,完成一个周期.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现象.另外,由图4还可以直接得出结论,粒子越重,做摆线运动的周期越大、幅度越小.从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研究问题的一个优点,可以通过观察、猜想,进一步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5 波的干涉三维演示

在物理教学中,波的干涉现象是一个难点,按教材要求演示波的干涉现象时,用水波投影效果不是太明显,并且过程较快,学生不容易看清楚.

如何把这一现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出来呢?有不少教师用Flash制作了课件,通常是用一些小圆圈来表示水波,只能做一个示意的说明,和真实的水波相差甚远.

如何表示出比较真实的、立体直观的干涉图样呢?

有的教师用水波的视频文件来表示,虽然比较清晰,但是波的参数无法调整,无法实现人机交互.

笔者通过对波形进行三维建模,使用三维网格线的方式来模拟波的振动和干涉现象,课件直观、清晰、真实地反应了波的干涉现象,即对于相干波源,“某些区域振动始终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始终减弱”这一特点,如图5所示.

课件操作简便,功能丰富.通过提供的不同参数组合,可以演示不同情况下的干涉现象,单一的波动现象等.通过本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对波的干涉概念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刻.

图5

6 结语

通过对虚拟实验的设计和研究方法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虚拟实验具有如下优点.

(1)在解决理论分析上超出中学的限制、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或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问题上,确实是一种解决中学物理研究性问题非常有效的手段.

(2)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只要输入不同的参数,即可得到不同的解.

(3)解题思路简单而有效,研究的问题范围广泛.

(4)直观性好、一目了然,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化抽象为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实验必将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普及开来.

1 汪诗林,吴泉源.开展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0(2).

2 周朝晖.虚拟实验系统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猜你喜欢
飞行器直观轨迹
高超声速飞行器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轨迹
轨迹
简单直观≠正确
轨迹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