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研究“细线会不会被拉断”*

2015-01-08 07:11谢紫娟邱胤发
物理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量定理细线重物

谢紫娟 邱胤发

(1.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教育局,广西 贺州 542601)

动量定理是力学中一个重点内容,而关于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具体的应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文中运用力传感器对课本中“做一做——细线会不会被拉断”进行了实验,成功地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力传感器实时记录了实验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真实的物理过程,理解掌握动量定理,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实验设计

实验设备有数字化实验系统(DIS)包括计算机、数字采集器、力传感器(-20~20N)、软件、细线、普通橡皮筋和重物(100g)等.如图1所示为用传感器研究“细线会不会被拉断”的实验示意图和实物图.

(1)将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器用数据线把连接起来,然后将力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重物分别用细线和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悬挂在力传感器上,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通道相连接,并启动数字化实验室系统软件,如图1所示.

图1

(2)打开数字化实验室系统软件菜单,设置数据采集取样点时间间隔为0.5ms.为了实时动态记录和观察重物从同样的高度释放细线受力的情况,将显示模式换成波形模式,同时打开和数据记录功能.

(3)点击开始采集数据按钮,绘制“时间-力”曲线,通过“图形控制”功能,扩大纵、横坐标,“时间-力”曲线显示如图2和图3所示.

____图2为重物用细线悬挂在力传感器上的情况,A为细线开始受力点(传感器没有校正),B为细线受力最大即拉断点.由A点到B点经历了0.0199s,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即拉断时为7.7568N.B点后的图线为细线拉断后,传感器震动情况,直到平衡.

图2

在图3中,重物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悬挂在力传感器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橡皮筋在瞬时外力作用力下的形变并不是简单地满足胡克定律,而是存在更为复杂的滞后现象.C为开始受力点,D为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受力最大点没有被拉断,由C点到D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0512s,是A点到B点所经历时间的2.57倍,端拴一段橡皮筋的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9052N,与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7.7568N相比,减小了1.8516N,端拴一段橡皮筋的细线不会被拉断.

在相同高度和相同重物下,重物分别用细线和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自由下落.当细线开始承受拉力时,它们的动量变化量相同.根据动量定理,重物分别对细线和上端拴一段橡皮筋的细线冲量也相等,而A点到B点经历了0.0199s,C点到D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0512s,细线上平均拉力是上端拴一段橡皮筋的细线上平均拉力的2.57倍.显然,上端拴一段橡皮筋的细线不易拉断,橡皮筋起到缓冲器的作用.

图3

2 实验总结

“DIS实验系统”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验的简称,比传统实验具有简单操作、灵敏度高、实时记录、数据处理快、效率高的优点.将传感器技术与传统实验装置结合,不仅解决了有关动量定理的问题,而且完美地记录了作用过程中瞬时力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真实的物理过程,理解掌握缓冲原理.“DIS实验系统”能紧扣实验原理,还能使传统物理实验得到补充、扩展和创新,在实验课中和课后为学生准备多种有趣的创新实验和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李渝翔,刘艳春.用DIS进行橡皮筋滞后现象的实验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06(13):58-59.

2 唐利芳,陈娜娜等.拉伸方式对橡皮筋的弹力与伸长关系的影响[J].物理教师,2013(4):43-44.

猜你喜欢
动量定理细线重物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细线转圈
超重失重演示器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最初的陆地交通
分类例析动量定理的应用问题
动量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厚膜导电细线印制的研究
以禅宗为灵感:细线生成的天然晶体座椅
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的比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