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规范抢救室护理记录中的作用

2015-01-09 11:02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抢救室圈员品管圈

苏 琴

(江苏省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215400)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我科于2014年03月成立“急救平安圈”品管圈,针对抢救室护理记录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管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1 品管圈概况

1.1 圈名“急救平安圈”,苹果寓意平安,苹果不完整表示平安受到威胁,一颗心型图案将两个正常的心电图连接起来,维护了苹果的完整,用我们的急救护理和爱心使病人转危为安。

1.2 人员组成质控护师为品管圈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科护士站和护士长为品管圈指导员,成员由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本科5名,大专3名,平均年龄31周岁,平均工作年限10年,负责各分管项目的实施。

1.3 活动阶段 包括:制定工作计划、掌握部门内的问题、确定主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掌握改善主题的重点、制定目标、提出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定、效果维持、活动总结与发布。

2 方法

2.1 确定主题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圈员针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待选课题,通过头脑激荡法,小组全体成员从问题的紧迫性、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预期效果、经济性等方面用5分,3分,1分3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要解决的问题,即“规范抢救室护理记录书写”,通过后立即开展品管圈活动。

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2.1 现状调查 根据本课题目标制定调查表,内容包括:记录不全、缺阳性体征、评估不全、缺去向、缺体温、缺血糖6个项目,调查2014年01月01日到2014年05月31日抢救室护理记录漏项的情况。抢救室护理记录415份,漏项达到393项,漏项率为15.8%[漏项率=总漏项数/(总份数×6)×100%]。

2.2.2 原因分析 列出特定要因分析图,从人、机、环、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护理记录漏项的各种因素,运用关联图进行分析,从治本问题、过渡现象及治标问题3个层面找出彼此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2.3 制定目标根据现状调查所发现的存在问题进行分类统计,用柏拉图列出主次漏项项目(见图1)。可见,记录不全、缺阳性体征、评估不全在前三位,根据“80-20原则”可将这3项作为子目标,设定品管圈活动达标的目标值。

图1 抢救室书写漏项柏拉图

2.3.1 抢救室护理记录漏项率目标设定根据公式 漏项率目标值=6类项目总目标值/总份数×100%,得出抢救室护理记录漏项率应从15.8%降至4.6%。

2.4 提出对策及对策实施 根据5W1H原则将关联图中所有原因罗列出来,圈员对其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进行5、3、1打分,找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点,即记录不全、缺阳性体征、评估不全。根据这3个问题点,逐个设计PDCA计划P plan计划,即确定方针、目标及设计;D do执行,即实地操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ek检查,即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行动,即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之处加以肯定并推广、标准化之,失败则总结教训,避免出现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

3 结果

3.1 有形成果发放调查统计2014年06月01到2014年08月31抢救室护理记录漏项情况,抢救护理记录400份,漏项达到58项,漏项率为2.4%。

3.1.1 目标改善成果 抢救室漏项率有改善前的15.8%降至改善后的2.4%,工作改善前后漏项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2 无形成果用评估问卷10分量表,对6项内容进行评价,分别由各圈员填写,每项每人得分为1~10分,满分为60分。统计各圈员评分的平均值,改善前后对比,在以下8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无形成果,见表1。

表1 活动前后平均值比较(分)

4 讨论

4.1 有效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 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2]。针对抢救室护理记录所存在的问题,品管圈采取科学的方法分析原因,找出最根本原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通过效果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 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针对重视程度不够问题,通过对安全目标管理、护理纠纷和隐患防范、特殊病种规范化书写管理等进行全员培训,加强护士对护理书写的重视程度,合理排班,由老护士带、帮年轻护士,培训并学习使用新制度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4.3 促进了标准化的建立 本次活动将抢救室护理记录质量详细地列入抢救室护士量化考核细则,纳入急诊科护士各班岗位职责,从而形成标准化规则,护士长以此为依据对全体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4.4 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品管圈活动,圈员都学会了使用品管工具来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大家感受到共同协作的快乐及与他人建立友谊的快乐[3],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极大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增加了集体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及组织策划能力。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推进了抢救室护理记录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特殊病种书写规范,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互联环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2008,1(6):255 ~256.

[2]魏红蕾,李萍.科护士长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48 ~50.

[3]邓少芳,邓桂芳,黄英群,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4):23~24.

猜你喜欢
抢救室圈员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急诊抢救室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