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表现

2015-01-22 11:29项光涨丁国勇刘克昌祝继青杨国平曹晓青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含气放射学胸部

项光涨,丁国勇,刘克昌,祝继青,杨国平,曹晓青

(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325024)

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表现

项光涨,丁国勇,刘克昌,祝继青,杨国平,曹晓青

(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325024)

目的探讨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PACS系统中1132例胸部和颈部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1132例胸部和颈部CT资料中发现48例气管旁含气囊肿,46例位于气管的右外后方,2例位于左外后方。结论气管旁含气囊肿大多数位于气管的右外后方,熟悉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诊断及好发部位,减少漏诊。

囊肿;气管;体层摄影术

气管旁含气囊肿发生部位较为特殊,常位于颈下部与胸上部,文献很少报道,但临床并不少见,诊断中不够重视,易被忽略,容易发生漏诊。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PACS系统中颈部与胸部气管旁含气囊肿病例的CT表现,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5月本院PACS系统中1132例胸部与颈部CT平扫病例进行分析,主要查看气管旁含气囊肿的CT表现。本组1132例颈部与胸部病例中发现48例诊断为气管旁含气囊肿,其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2~75岁,平均(43.0±0.5)岁。其中30例有咳嗽、咳痰症状,其余18例为体检病例。

1.2检查方法 采用CT设备为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颈部、胸部扫描范围分别自颅底至主动脉弓、胸廓入口水平至肺底部,然后在AW4.5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CT扫描参数:层厚5mm、层间距5mm,然后按1.25mm进行三维重建;扫描条件:120kV、150mAs。扫描图像存储在PACS系统中,并进行阅读。

1.3图像分析 对PACS系统中的1132例胸部与颈部的CT平扫图像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气管旁含气囊肿的常发部位,并进行影像分析。所有病例均在纵隔窗上(400~40HU)进行观察,并在纵隔窗的基础上进行微调,由二位主治医师进行分析,两位诊断意见一致为阳性。

2 结果

从1132例胸部与颈部CT扫描中发现气管旁含气囊肿48例。位于气管右外后方者46例(图1~6),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囊状透亮区,边缘较清楚,内见多发囊状融合结构,囊内有多发条索分隔 (图1~6为胸部CT,图7~9为颈部CT),部分粗细不均;位于气管左外后方者2例(图10~12),一般情况下发生率低,而且形态结构、大小较细小,易于漏诊。

3 讨论

气管旁含气囊肿是指邻近气管旁含有气体的类圆形囊状低密度组织[1],在文献中很少报道,患病率只有0.75%~3.7%[2]。其形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沈亚芝等[3]指出,气管旁含气囊肿是由于气管憩室引起的。

本组病例在CT上多表现为形态上呈类圆形或多环形的含气囊性结构,囊内可见多发条索状分隔,部分粗细不均,最大者直径约17mm,最小者直径小于3mm,小者常表现为气管憩室,显示与气管相通多见[4]。

气管旁含气囊肿常被漏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该病认识不足,缺乏根本了解,未引起足够重

视;(2)对该病没有全方位观察,颈部CT检查时,只关注颈椎及周围大器官,忽略小病变而引起漏诊。胸部CT检查时,只关注肺部的病变,而忽略了对上胸部隐蔽部位的观察;(3)没有合理的调节窗宽、窗位,误认为是脂肪密度影或其它结构;(4)病变过于细小,仅仅有几毫米,由于囊肿在气管内壁上的开口细小,易被漏诊。

本病需与气管囊肿鉴别,气管囊肿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气管支气管树或肺芽发育异常所致,为前肠囊肿,常表现为位于纵隔内和/或肺内的含液或含气囊肿,常表现为较气管旁含气囊肿大,临床症状明显。位于气管右外后方的气管旁含气囊肿应与食管憩室鉴别,后者与食管相连,与食管关系较为密切,随着食管的改变而改变,如囊肿内出现气-液平面,提示为食管憩室可能性大,确诊还需依靠食管吞钡造影。

总之,气管旁含气囊肿并不少见,了解该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可减少漏诊的发生。右侧气管旁含气囊肿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如果囊肿只有几毫米,也比较容易引起漏诊,特别是表现为小憩室时。左侧气管旁含气囊肿的表现,往往会被认为是扩张的食管,容易漏诊,如果仔细观察,食管壁较厚,与含气囊肿的薄壁表现明显不同,可资鉴别。应加强对气管旁含气囊肿的认识,熟悉颈下部及胸上部的特殊解剖部位好发的特点,严格按照读片程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方位地进行仔细观察,尽量做到全面,减少漏诊发生。

[1] 刘士锋,郭健,林吉征.气管旁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6):903

[2] 黄和涛,黄春锋,赵金丽.胸腔入口平面气管右旁气囊影:临床与影像初步观察.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7):970

[3] 沈亚芝,朱时锵,方雄,等.气管支气管憩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5):664

[4] 赵亚春,贺文,金焱,等.气管小憩室CT表现.放射学实践,2014,19(7):779

猜你喜欢
含气放射学胸部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基于特征线法的含气输水管道水锤特性分析
利用快中子散射截面定量评价砂泥岩储层含气饱和度的方法及应用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基于全波波形时频分析的方法对地质储存的应用研究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地球物理含气性预测技术在煤层气中的应用
——以沁南东三维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