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在评估胸段食管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2015-01-25 08:11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胸段心包主动脉

贾明选 刘书文 郭 亮 王盛超 马文杰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达17%,临床治疗食管癌的方式主要包括放化疗及手术,其中手术是最有效的疗法,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1]。然而研究表明,食管癌手术治疗受疾病临床、周围组织受侵犯、肿瘤长度、食管浸润深度等密切影响。以往临床常采食管钡餐诊断食管癌,仅可根据间接征象判断手术方式,应用价值有待提高[2]。近年来,螺旋CT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中,且可通过数据重建提高图像的质量,清晰显示周围器官受侵、肿瘤长度、食管受累情况,在评估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可行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4]。对此,本文对3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于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旨在为食管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医院治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为34岁至70岁,平均(51.2±4.26)岁;胸段食管癌部位:3例上段,9例中段,27例下段。临床症状:31例食物吞咽困难,19例消瘦,11例四肢无力,23例胸背疼痛。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治疗。手术病理分型:33例鳞状细胞癌,6例腺癌。

1.2 方法检查前6h常规禁食,30min前予以500mL2%泛影葡胺溶液口服,15min前取10-15mg山莨菪碱肌注。扫描前口服产气粉,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取100mL碘佛醇经外周静脉静注,静注速度控制在2~3mL/s。扫描范围为胸骨切迹处至贲门入口部位,分别行平扫、动脉期扫描、静脉期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5~50s、70~80s。扫描参数:层厚和层距分别为5mm、2mm,通过电压为120kv,通过电流为150mA。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传输至独立工作站,分别多个方位进行成像。观察食管肿瘤长度,并对显示最长肿瘤的矢状位图形进行重建。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影像学资料。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64排螺旋CT评估可行手术及实际手术治疗情况;②分析气管、心包及胸主动脉受侵情况。气管受侵:食管与气管壁间隙明显减小或消失,管壁增厚,且存在受压情况;心包受侵:食管与心包间脂肪间隙明显减少,心包内可见病变;胸主动脉受侵:食管与主动脉间夹角、Takashima三角均消失,Picus夹角大于90°;③观察64排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诊断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比。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TⅠ-Ⅱ期:食管壁增加厚度低于0.5mm,肿瘤位于食管壁内部,管壁外缘光滑,有明显脂肪层;TⅢ期:食管壁增加厚度高于0.5厘米,肿瘤入侵是食管壁外层,管腔狭窄,管壁呈结节状突出;TⅣ期:食管壁厚度明显增加,肿瘤突破食管壁外层,病变区域与脏器官周围无脂肪间隙。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文中数据,采用%和(±s)表示,并行χ2、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本组39例患者,32例行根治术,占82.05%,6例行食管癌部分切除术,占15.38%,1例无法行手术,占2.56%。与术前螺旋CT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周围组织侵犯现象手术病理证实,9例侵犯气管,6例侵犯心包,8例侵犯胸主动脉;64排螺旋CT检查显示,20例位于正常胸段,19例周围组织受侵,其中8例侵犯气管,符合率为88.89%;4例侵犯心包,占66.67%;7例侵犯胸主动脉,符合率为87.5%。

2.3 临床分期64排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TNM分期中,Ⅰ-Ⅱ期诊断准确率为66.67%(2/3),Ⅲ期诊断准确率为77.78%(7/9);Ⅳ期诊断准确率为96.30%(26/27),见表1。

3 讨 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有效方式,部分患者可手术后行放化疗治疗,降低疾病远处转移、复发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5,6]。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胸段食管与气管相邻,两者间隙内脂肪及纤维组织较少,易出现器官受侵犯的现象;胸主动脉紧贴食管右后壁,胸主动脉与食管间隙内组织主要为少量脂肪和纤维组织,病灶易穿透外膜,导致胸主动脉血管受侵犯。目前,临床常根据Picus夹角变化及三角变化情况判断心包受侵情况。一般情况下,Takashima三角均消失,Picus夹角大于90°提示胸主动脉受侵。而胸主动脉侵犯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食管与心包接呈紧密接触,且两者阻隔组织较少,故易出现心包受侵的现象。以往临床对心包受侵关注较少,部分患者开胸后探查显示存在心包侵犯,无法行根治术治疗。因此,临床、影像科医师需加强对气管、胸主动脉、心包受累情况的观察,规划好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本组研究中,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侵犯气管、侵犯心包、侵犯胸主动脉的符合率分别为88.89%、66.67%、87.5%。

以往临床常通过食管钡餐进行术前评估,了解病变长度、周围组织受压情况、肿块大小等,进而评估手术难易度。但该检查方式主要通过间接征象进行术前评估,准确性较低,且无法显示病变周围主要解剖结果的受侵情况、是否合并远处转移,临床价值有限。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逐渐用于临床诊断胸段食管癌中,CT图像分辨率较高,且可从多个方位进行图像重组,显示病灶与周围肿瘤的关系、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病灶长度等,便于术前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减少开胸探查的几率;扫描时间短,受呼吸及运动影响小,可降低误诊、漏诊几率。本组研究中,32例行根治术,占82.05%,6例行食管癌部分切除术,占15.38%,1例无法行手术,占2.56%。术前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3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中,32例根治术,占82.05%,6例食管癌部分切除术,占15.38%,1例无法行手术,占2.56%,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研究表明,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结果。

表1 64排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胸段食管癌TNM分期对比

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TNM分期的符合率,发现Ⅰ-Ⅱ期诊断准确率为66.67%(2/3),Ⅲ期诊断准确率为77.78%(7/9);Ⅳ期诊断准确率为96.30%(26/27),其中Ⅰ-Ⅱ期、Ⅲ期略低于程祝忠研究结果,可能与纳入病例数量较少有关。有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明确疾病分期,便于临床医师了解组织浸润情况及与周围租住的关系,对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具有图片质量高、无创的特点,术前行64排螺旋CT检查,能够明确肿瘤分期、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便于临床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1]朱剑锋.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66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12):1719-1720.

[2]史芸芳.64排CT对食管癌外侵的评判及手术评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5):42-43.

[3]李学农,张文清,胡宴宾,等.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4):39-42.

[4]董瑞生,李健丁.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诊断胸段食管癌外侵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532-1534.

[5]于文海,唐伟亮,王爱国.64层螺旋CT评判腹部段贲门癌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8):57-59.

[6]惠刚,乌达,刘继先,等.胸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3,20(4):6-8.

猜你喜欢
胸段心包主动脉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探讨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