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的变迁及应对

2015-02-09 11:20王爱丽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环境大学生信息

王爱丽,高 飞

(济宁医学院 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是人们获取知识、提高修养的重要活动。当今时代,手机、电脑等已普遍成为大学生的阅读工具,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方式更是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用。阅读模式的转变使大学生更加快捷方便的获取信息,但与此同时,“功利阅读”、“浅阅读”等声音的出现也说明阅读模式的转变已经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要正视这些负面问题。因此,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阅读,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的变迁

1.1 新媒体的界定

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旧”而言。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人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网络等个性化媒体[1]。相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媒介,新媒体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是海量、便捷的信息,影视图文并茂,更新及时,这都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

1.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的变迁

当代大学生是与新媒体共同成长的一代,在传统的“青灯黄卷”、“一杯茶、一本书”细品慢读的阅读方式尚未成为固定习惯时,新媒体就进入了他们的生活。此时,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喜欢猎奇,希望与外界有充分的交流来展现自己。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希望通过学习来增加专业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因此大学生阅读需求转变为希望能随时随地、快速有效地获取资源信息。而新媒体阅读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随着新媒体产品的低价高质、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成本降低,大学生的阅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迁,由传统的“手捧书卷,心有余香”的传统阅读模式嬗变为“浏览性”、“快餐化”的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为主的新媒体阅读模式。

第一,阅读方式由单一阅读变为多样化阅读。传统的阅读多是以文字所记录的词语、语句所串联起来的单一文本形式,给大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而新媒体阅读则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信息,阅读的内容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图像和声音,大学生阅读时的主观感受更加具体、形象、真实。

第二,阅读过程由思考性阅读变为浏览性阅读。传统阅读,需要聚精会神,理解思考,是一种深阅读。而新媒体阅读由于呈现的信息量大,链接多,大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信息,只能放弃深度思考,采取浏览性的浅阅读方式。而且大学生在浏览文字时,还需要分散精力去关注图像、声音等内容,更无暇进行深入的探究。

第三,阅读内容由集中阅读变为杂乱阅读。传统阅读,信息被顺序排版于书面上,相对有限的阅读区域让大学生易集中注意力,渐行渐入。而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大量的链接使信息具有跳跃性和复杂性,大学生在阅读时面临“多窗口”、“多任务”的选择,常常一心多用,阅读内容杂乱。

第四,阅读交互性由单向阅读变为互动阅读。传统阅读,只是大学生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一种单向阅读活动。而新媒体阅读下,大学生拥有公共话语权,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途径来表达阅读感受,并可即时获得他人的反馈信息,成为一种互动式交流活动。

2 阅读模式的变迁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2.1 正面影响

第一,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激发了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多采用影音图文一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直观逼真,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信息量大、类型丰富、更新速度快等都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新奇、喜好刺激的心理,激发了大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第二,增强阅读方便性,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率。随着IPAD、手机等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和网络全面覆盖,大学生可随时随地进入阅读状态,且通过在线搜索即可查找相关信息,方便快捷。新媒体阅读提供文字、声音、图片等多样化信息,阅读变得轻松便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效率。

第三,提高了阅读针对性,满足阅读需求。新媒体阅读模式下,网络的检索功能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或需求,定向快捷的查找所需内容,满足了大学生阅读时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2.2 负面影响

第一,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浏览性”、“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使大学生丧失了对信息的自主思考,心态浮躁,难以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同时,因为新媒体信息影音图文并茂,使大学生丧失了想象的能动性,大脑易惰化。长此以往,导致大学生思想懒散,降低思维深度,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加重对新媒体的心理依赖。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网络资源对猎奇心理强、自控力弱的大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导致沉迷网络,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引发失眠、食欲下降等健康问题和网络孤独症、社交障碍等心理疾患,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发育。

第四,易产生“迷航”问题。新媒体阅读的客体是超文本链接,存在多种并行选择,大学生容易被不相关的文字图片吸引,从而偏离了原来的阅读路线,难以对原问题进行纵深思考。“迷航”问题容易导致大学生阅读时的浮躁心理,难以专注阅读,降低阅读质量。

第五,给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新媒体阅读内容良莠不齐,虚假低劣信息泛滥,阅读环境易受污染。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各色信息缺乏清晰的辨别能力。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易受到误导,造成判断力削弱,导致道德滑坡,甚至误入歧途。

尽管新媒体阅读环境对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正能量,但也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谁也无法否认,阅读在当代遇到了重大危机。就像一切重大危机一样,它的表面现象不是萧条,而是极度扩张。网络上的阅读那么方便、那么丰富、那么快捷,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兴高采烈的告别了那个需要排队借书、细心摘录、长久品味的传统阅读时代。[2]”

3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应对机制——五力模型

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健康的阅读行为,是我们整个国家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政府、家庭、高校、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五个主体多元合作,统筹兼顾,构建系统完善的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五力模型”机制,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阅读。

3.1 政府主体: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推动大学生阅读

大学生阅读是国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国民阅读情况的影响。因此,政府首先要借助影响力和权威性,将国民阅读活动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制定阅读相关条例法规,提供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及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对大学生阅读“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其次,新媒体存在大量不安全内容,给大学生阅读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政府还应构建新媒体监管机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剔除垃圾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拒绝新媒体的不良影响[3]。再次,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图书馆资金投入,满足大学生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阅读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增加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营造思考性阅读的环境氛围。

3.2 家庭主体:支持阅读行为,培养阅读习惯

目前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上学费用等,使得一些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他们对孩子阅读行为放任不管,难以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因此,这些家长应及早改正认知,支持孩子的健康阅读行为。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儿提出阅读的五阶段模型:人一生的阅读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开始阅读阶段(6-7岁)、掌握阅读阶段(7-8岁)、为了学习新知而阅读阶段(9-13岁)、多重观点阶段(14-18岁)、构建与批判阶段(大学及大学以后)。其中,第二、三、四阶段是阅读的关键阶段[4]。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就应以身作则,支持孩子的阅读行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可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便捷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孩子交流新媒体阅读内容,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

3.3 高校主体: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和媒介素养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新媒体阅读,也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但由于高校排名主要靠科研实力,所以对阅读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阅读活动都是由图书馆来组织推行,缺乏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图书馆作为高校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对学生缺乏强制力和号召力,只能依靠自身文化资源来影响学生,导致多数阅读推广活动都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际效果[5]。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以图书馆为组织实施的核心单位,由教务处、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学生社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实施,统筹部署,对大学生阅读活动进行宣传推广,营造健康阅读的良好氛围,打造“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实施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的阅读教育严重缺位。高校可实施开设相关课程、文化讲座等形式的活动,让大学生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另外,还需要指导大学生科学利用新媒体资源,培养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分辨力,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3.4 大学生主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大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阅读方向和内容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那些能加强自身修养的信息的阅读。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虽然有阅读行为,但沉迷于浏览新闻娱乐信息的浅阅读,难以静心思考、深入探究。因此,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主动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积极参加各项有关阅读的课程、讲座等活动,掌握阅读技巧,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5 社会各界:改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空间

首先,目前出版行业中出版物泛滥,质量下滑,特别是电子出版市场混乱,使得大学生阅读无从选择,因此,出版界应积极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打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精品书目,助推大学生阅读。其次,图书馆界也应加大国民阅读活动的策划实施,塑造良好阅读的社会环境,引领国民阅读。同时,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应该针对大学生进行书目的学科导航建设,更有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健康阅读。第三,新媒体行业自身要加强监管,运用好自己把关人的职能,严格抵制垃圾信息,建设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主流网络。

4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的变迁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事实。如何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高效健康的阅读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依靠某一单位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更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35928/36353/3160168.html.

[2]余秋雨.信息时代的阅读危机[J].党建,2010(9):44-45.

[3]施 华,梁春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象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8):175-176.

[4]赵 霞.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2):24-26.

[5]苑世芬.信息化语境下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11):66-69.

猜你喜欢
环境大学生信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