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卫天霖油画艺术的东方意蕴

2015-02-18 00:18牛二春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牛二春

摘    要: 卫天霖是现代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油画技法为主,结合中国泥塑、年画等民间艺术,尤其将中国书法中的线条、章法融入作品中,从而形成浓丽苦涩、斑驳厚重的油画风格独特艺术风貌。“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卫天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他心灵上的孤独与精神上的伤感。

关键词: 卫天霖    油画艺术    东方意蕴

卫天霖,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和油画创作,是现代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将西方油画与民族美术传统相融汇的探索,尝试将民间美术的质朴特色引入自己的创作。他强调视觉感受与主体表现的“色感”观念,画面虽仍属写实范畴,但厚积的颜料,显示出强悍的色彩意识,充满写意性和律动感,表现出画家高昂的生命意志。他的作品光影交错、色彩斑斓的画面总是传达出空间、运动与生命的力量,纯正老到的堆积、点染与新鲜、真挚的感受,共同铸成他厚重而优雅的艺术个性。卫天霖以对色彩的卓越驾驭着称于现代中国画坛,被称为“杰出的油画大师”(李瑞年语)。作为留学八年国立东京美术学校的高材生,他对印象派技巧有深刻的体认,而以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个人风格,更是贯其一生。吴冠中曾评价他的风格既有印象派画面色彩的和谐、呼应和新鲜感,又具备中国工艺美术中华丽的装饰效果。印象派追求刹那间的印象,重视即兴的手法,卫天霖与此截然相反,他刻意推敲,一如贾岛的苦吟。正是由于卫天霖所坚持的带有印象派特点的绘画语汇,使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游离于主流美术运动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他善于融会贯通,中西兼容,在接受消化欧洲艺术的同时借鉴吸收传统的中国文化内涵,始终没有脱离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尤其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传统的纯粹的审美内涵。

卫天霖的作品极具东方艺术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虚实相生,予情以线。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对他反复强调“东方艺术要有东方特色”、“艺术是民族审美意识的反映”,卫天霖从藤岛的素描和油画中获益极大。卫天霖绘画艺术语言独辟蹊径,除了学习与研究西洋绘画的技法与表现方法外,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与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卫天霖的艺术在技法上体现了他对西方绘画光与色的表现,在精神上体现的则是传统文人超越社会功利的纯粹的审美态度,追求一种隐逸与反璞归真的心境。他从心境到表现显示出平淡与天真,他与古代文人一样,旨在通过山水、花卉包括世俗的物品构筑自己的一片灵境,或闲淡,或寂静。如《母亲》这幅肖像就是突出的一个例子。它吸取了传统中国肖像画的构图,采用了大半身正面静坐的姿势,蕴藏着浓郁的民族情调。作品通过着力刻画了一位普通中国老年妇女,显示了中国老太太那特有的勤劳朴实、敦厚而又忧心忡忡的内心世界,真实地描绘出抗日战争时代人物的风貌。整幅画面以暗色调为主,从暗色调中透出母亲的庄严与稳重。对比衣服等物品,手的刻画较丰富,画家运用直接勾勒的方法进行塑造,干涩的用笔很好地体现了母亲操劳的一生。背景中的暗红色方桌,上方的青花方瓷瓶和仙人掌,下面的鼓型圆凳,甚至这幅作品和国画一样具有年月的题款和绘制出的印章,无一不显示出中国民族的气派,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感和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卫天霖在三曲屏风上绘制出《仙鹤》和《孔雀图》,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和色调,但用的是油画颜料和工具绘制的,使这两幅画既充满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又感到与传统的工笔或写意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给人以清新别致的感觉。卫天霖的作品善于从大处着眼,尽力表达他对事物的感受。“在研究描绘对象时,首先必须注意整体,向整体要答案”[1]。他的作品有一股很强的内在力量,他充分发挥出油画的本质特点,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卫天霖将中国传统的书笔之美完美地融入油画这一西方外来画种,打破东西方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他的作品层层积色,绚丽厚重,笔触苍劲斑驳,从而给人一种饱满深沉和醇厚的享受。印象派对色彩的重视大大超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卫天霖的作品源于印象派但与印象派有截然不同,他的作品更多地吸收了中国民间色彩特色。“卫天霖的油画是以个人审美理想造就的一个绘画世界,光是配角。印象派属于客观主义,卫天霖的油画更多的是自我成分”[2]。他的作品摆脱自然光线的束缚,按照作品的要求从物体发出光,进而自由自在地罗织他理想中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他不仅将中国的传统水墨和工笔重彩书法篆刻等都融入他的油画技法之中,而且,我们可以看见他画面中西方近现代油画诸流派的影响。如《白芍药》《花瓶与画》等画,卫天霖多年致力于将印象派的光色变化和激情笔触植根于中国油画之中,并在同民族艺术的融合中形成凝重、淳厚、色彩斑斓的油画风采。1970年后,画家悄然开始他生命中最后一个静物画创作高峰,并进入挥洒自如的写意境界。《瓶花》以斑驳浓烈的色彩,苍劲、有力的笔法,映照着画家内心深处火热的激情和永动的生命力。他每一笔都调和多种色彩,用几根线条连成色块,从而整合出物体的空间关系。画面上色彩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无一笔不见形,无一笔不见色,从而形成光怪陆离、斑斓错综的过渡色,各种变色,随笔涌出,展现出画家纯净高洁孤傲冷僻的人格世界。“画家做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这里他毫无炫技之心,笔随情到,意摄笔魄,随心挥洒,方为上品。而神与笔合,心与天游,无法而万法生,这是所有艺术家梦寐追求的艺术妙境”[3]。在所有色彩中,他喜欢蓝绿紫这三种颜色,尤其是钴蓝和钴紫,更是被他认为是颜色中的贵族。但把他的作品和外国绘画放在一起,他的色彩明显不同于其他画家,他的色彩具有典型中国元素。他曾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壁画雕塑古建筑泥塑,创作写生的作品几十幅之多,这些物体身上的色彩,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他,甚至他还研究用中国画中的传统色彩花青、石青、藤黄等颜色调和油作画。他的作品中色彩都很素雅,但在简朴中尽显敏锐精神的光芒。越到晚年,他的色彩越加凝重简练,他的作品日益成为色的交响曲。

卫天霖不是循规蹈矩的画家,他的艺术血脉中,所奔腾的是“异教徒”的血液,同时也就是“创造”的血液。中国油画要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绝少不了“中国的身份”。在卫天霖早期的油画创作中他就已经有注意在西画中汲取民族化的精神的想法。他的油画,常有意渗进国画的技法,以明快、简洁、概括的线条、颜色和笔触,形成浑厚有力的中国民族气派,他要在油画形式中注入中国的民族精神。在创作中,卫天霖常以国画的眼光观察自然,以中国画式的线条、笔触,加上特有的意境,使油画别具一格。他的《白芍药花》这幅作品,所用色彩极其丰富,色彩互相撞击着、融合着、交叠着,似乎进出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种种原因,卫天霖形成冷傲孤僻的性格。尤其在晚年,他经历种种打击,更走出对于名利、荣誉的追求。卫天霖更多地在追求一种超越社会功利的纯粹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心境上的隐逸与超越,追求一种隐逸与反璞归真的心境。他从心境到表现都显示出平淡与天真孤苦与悲凉,在精神上体现的是传统文人超越社会功利的纯粹的审美态度。其所表现的许多富有浓郁生活气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花卉静物是一种媒介,在这种媒介下面是其内心的孤独与愤然。尤其在他的晚年《自画像》中,更有一种洗净铅华尽情袒露内心情怀的表白。

卫天霖将毕生精力用于将中国民族精神改造西方油画的实验上,力图通过形式美的表象传达东方的意境和审美。西方抽象表现的笔触与画面的运笔痕迹往往是激情的体现而止于视觉的体验,而中国书法的笔触却能给人与意境的联想,自形式而内容而精神,比西方的表现方式更增加了哲学层面的意义。正如刘海粟评价,卫天霖对于中国传统的承继,使他将印象派的点彩手法加入传统的线造型的特色,变油画笔触为以线的表现,而且不是单纯的轮廓线,纯属面线结合的卫派技法。这就是他很了不起的花技法上的变革,是用油画的材料,却又以传统的审美手段表现,从而使人感受出对物象的摹写,而是一种艺术升华的表象。他的构图是以传统的多点透视处理画面的,即使是一幅静物,也是以鸟瞰的视点与其光、色相结合而处理画面的,这是我国油画发展的一种光辉成就,很值得我国当代画家们研究和继承。

参考文献:

[1]纪学艳,主编.安格尔画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袁运甫.有容乃大.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柯文辉,卫天霖.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