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展好县市级职业教育

2015-02-18 01:06宋利波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产学结合就业导向职业教育

宋利波

摘    要: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目的是培养高级职业人才。高级职业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紧密联系。本文主要对县市级职业教育进行探讨,认为县市级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才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产学结合    对策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县市级经济快速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在县市级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就业困难[1]、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教育特色不明显等现象,因此,应对县市级职业教育进行理性分析,防止县市级职业教育走向歧路,促进县市级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1.当前县级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二五”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各地方经济难免遭遇产业结构升级缓慢、资本严重外流等危机,地方经济发展出现了瓶颈。职业人才是一种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的专门人才,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国家之所以大力培养职业人才,目的就是通过职业人才加快社会经济转型进程,促进经济发展[2]。目前,许多县市级职业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工作中,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要把学生推荐到实习单位进行相关实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末倒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工作,但并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人才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仅把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未免太过局限。职业教育不仅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使人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综合发展。

1.2教学形式单一。

就目前县市级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看来,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单调的现象。教学形式单一是当前县市级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职业人才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许多职业院校也迷茫无路。有些职业院校简单地将学生实习认为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教学方法。更有甚者认为学生在实习机构完成实习任务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现象说明当前县市级职业教育工作中对职业人才教学的狭隘的、片面的认识,虽然培养职业人才与学生实习紧密相关,但其仅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一种方法,真正的职业人才教学形式远比那些简单的认识宽泛。

2.促进县市级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对策

2.1改革思想,深化认识。

在当前教学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教育部相继颁发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当前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时代发展,国家教育教学体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鉴于新的教育形势,国务院于一九九六年又做了一个决定——《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了国家教学的功能,即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种种文件和决定表明政府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大重视。要改革思想,深化职业教育认识首先要改革认识理论。我国政府推行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积极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人才对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就能增强人才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最终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2.2实行产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

县市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并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县市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表明,实行产学结合,走校企合作道路,是完善以高质量为导向高等教育机制的必然要求。

首先,实现县市级职业教育目标要求产学结合。县市级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决定了县市级职业教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根据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县市级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实行产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以高质量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帮助,只有与企业不断融合,才能制定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市场需要。相对单一的学校教育而言,企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企业具有更大优势。学校培养人才是以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主,没有足够场所供学生实践,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而言,单一的教学模式具有局限性,但是如果县市级职业教育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就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安排实践岗位,这样就能解决县市级职业教育学生实践难的问题,并且企业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丰厚的实践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及时解决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行产学结合,聘请优秀企业家开展就业讲座,与学生分享工作经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县市级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企业的生产环境及工作氛围都是课堂教学中没有的,学生通过在企业参加生产活动,受到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其次,校企合作有利于推动县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如今县市级职业教育实行的是职业人才教育,必然要面向市场。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自身发展壮大。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校企合作实质上是双方各取所需,即企业需要高技术人才,学校需要实践场所。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为向县市级职业教育投入大量社会资源,以获得高质量的毕业生。学校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技术研发,反过来应用于企业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校企合作保持稳定发展,双方才能实现全面、长久的合作。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不断互相适应对方,因此学校必须不断改进教育模式,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必须注意承担双方义务和职责,平衡双方利益,使学校和企业在产学结合中达到双赢。

最后,校企合作是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方式多种多样,订单培养人才模式一直受到学校和企业的青睐。订单模式即学校根据企业所需,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3]。在订单培养人才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培养合格企业人才,企业保证录用,这样就能提高县市级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率。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对校企合作办学意义重大。对于企业而言,能够获得技术型廉价劳动力,能够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县市级职业教育建设;对于学校而言,可以获得更多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订单培养人才模式,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可以实现有机整合[4]。

2.3创新县市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县市级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显著,发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功效明显,构建县市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方面,必须以高质量为导向设置专业。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载体是专业,同时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通过专业结合,专业设置应当依据市场需要,并考虑当地经济建设具体情况,根据自身特色,适时对专业进行调整。这就要求设置专业时,必须突出地方性和行业性,以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避免盲目设置专业。同时专业设置应当有针对性和融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院校特色纳入专业设置规划。

另一方面,以高质量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当前县市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重视合作,让企业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工作,这是发挥企业对县市级职业教育促进作用的重要形式。如让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以此为根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或者让企业、行业专家对院校教学课程内容进行评价,指出不足,学校根据企业意见进行课程改革,切实发挥企业对课程设置的建设作用[5]。课程改革要求院校优化课程结构,贯彻少学时、多实践的教学原则。以高质量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增加课程弹性,按照人才培训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就业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应当分层讲解,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化及专门化,就业教育课程应当体现就业方向特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减少课时,让学生将时间充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王昊.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36-138.

[2]戴雪头.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02-104.

[3]王艳娜.对就业导向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4):290-291.

[4]刘丽果.就业导向视阈下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策略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8-21.

[5]刘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6):33-36.

猜你喜欢
产学结合就业导向职业教育
基于产学结合的高职药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产学相互支撑校企共同发展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