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2015-02-18 05:51李先静刘守江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课程标准课堂

李先静 刘守江

摘    要: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环节中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点,它是学好课程的前提。本文以地理学科为例探索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变化等多个层面都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乐学,好学。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学习动机    地理教学

一、地理学习动机分类

地理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指引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所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1]。地理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如社会、家庭、学校等)和内部因素(个性特征、目标结构、价值观等)两个方面。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是学生的求知需要。人类行为复杂多样,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根据学习动机诱因来源大致可以将地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一)内部学习动机。

这种学习动机来源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对地理科目或实验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对地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及原因产生兴趣,则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就强,乐意学习。这种产生于学习者内部的内驱力能更稳定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二)外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则是由学习者外部的某些因素激发而产生的。该学习动机的诱因可能来自于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等。比如,教师明确规定地理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明白怎么完成任务,这就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总的来说,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影响不能明确区分。无论外界对学生施加何种外力,这种外力仍需通过学生自身反应转化为其内部学习动机,由此,内部动机则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学习动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2],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这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高要求。相比以前,新地理课程标准有了一些变化。

(一)整合了教学内容。

从地理课程的内容看,新课标规定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相比以往有所减少,学生负担有所减轻,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来源于实践的知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践,将课本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目的。

从学生学习目的看,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要达到的能力要求有所强调,三维目标提出不仅要掌握重点知识,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强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久之则会丧失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动机成为必然。如在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讲述“锋”的相关知识时,采用有趣的角色扮演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乐趣,增强学生成就动机,让学生喜欢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教学主体方面看,新课标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和谐的“学习共同体”[3]。在教师帮助下,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实现教师学生双主体。学习最主要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地理教学就没有意义。在学习动机层面,教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通过适当及时的反馈及表达明确的期望等措施促进学生强化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则越能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建设和谐地理课堂。

(四)改进了考试的内容和方式。

课标对考试要求也有了改进,不再强调课本知识的简单考查而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案例观察、信息提取、分析归纳和表述等能力。这个变化这对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知识点分析迁移能力有所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本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及教师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关键。

三、激发地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达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成必然。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探索有趣的地理教学方式,合理开发相关地理教学资源。如采用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趣开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不是培养学生做题能力而是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语境激发学生求知欲,锻炼学生参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中地理课程必修一第2章第1节热力环流教学为例。这节知识点在课本上的内容极少,单靠讲述课本上的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难懂。此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借助夏天经过开着冷气的商场得到的凉爽的感觉的现象案例,引出要讲的热力环流知识。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这会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为学生选定的目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自身情况。教师从不同学生实际出发,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此外,教师可以表达明确期望,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以及成功后能收获什么,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保持地理学习动机。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探究活动。

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知识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与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实践。“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经验,找到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中找到切入点,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而且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现实中的现象,灵活运用知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四)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教育,认识地理学习价值。

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全球观念,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协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认识自然、社会,在认识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达到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师学生双主体,建立民主课堂[5],使师生在课堂上良好互动。这样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勇于思考发言,不怯于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思考结果,利于师生的相互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有了积极的地理学习动机才能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让地理课堂成为愉快而不沉闷的学习园地。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6-2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高敏.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观念的转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13-114.

[4]左登华.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分析[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2):45-46.

[5]林秀春.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学习动机培养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3):147-148.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课程标准课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