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朝弟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

2015-02-20 20:12曹宝岑巴元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狼疮阴虚肾炎

董 文,曹宝岑,巴元明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我国LN发病率高,随着社会工业化,环境污染加重,有不断升高的趋势[1]。SLE肾活检肾受累几乎为100%,其中50%以上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2-3]。狼疮性肾炎病情常迁延反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西医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激素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撤减困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多,患者依从性差等情况。据临床总结[4],在应用激素治疗的同时,合理的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有利于激素的减量,也能减轻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在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邵朝弟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肾脏病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二,三,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邵老从事肾内科临床、教学、科研五十载,对诊治狼疮性肾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自拟“狼疮肾方”,随证加减,疗效确切。笔者有幸跟随邵老门诊,受益颇多。现就邵老临床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中医古籍中无确切的病名,但从其发病及临床表现体征分析,属中医学“痹病”“阴阳毒”“丹毒”“水肿”“血证”等病范畴[5]。《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有:“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邵老认为,LN的发生多因先天不足,毒邪侵入,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毒邪内蕴于脏腑经络,血脉凝滞而致。正虚邪实是LN的主要病机特点,其中正虚以阴虚为主,攻注于肾,肾脏受损,致封藏无权,失于固摄,邪实以热毒最为关键。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内、外火热毒邪浸淫不能分清泌浊,开阖失司,加之热毒扰动,邪毒闭阻经络,血脉瘀滞,而加重肾脏损伤,共同导致精微下泄,形成蛋白尿、血尿、管形尿等。在LN早期和急性活动期或稳定期等病变不同阶段,均有火热毒邪灼伤血脉致血液瘀滞,故瘀血始终是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不仅能直接引起血尿等临床症状,且热壅血瘀,深入脏腑,攻注于肾,阻于肾络,加重肾脏损害。同时瘀久化热又可致瘀热,瘀热互结阻于肾络,不仅引起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更加重肾脏损害,是病程中多个阶段均可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通常本病早期和急性活动期多表现为一派热毒炽盛之象,后随着激素大剂量使用,病人又会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症见: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少苔等表现。稳定期即激素撤减阶段病人热势已退,以阴虚内热,余热未清为主,同时因长期使用大量激素后耗气伤阴,故表现以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证为主。

2 治疗原则

邵老遣方用药时,重视稳定期的治疗,认为此期关系控制病情的发展并减少复发率。根据LN病机特点,此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之证,宜滋补肝肾、益气养阴。针对稳定期的特点并结合临证经验,自拟“狼疮肾方”,以“滋阴清热,补肾益气”为大法,灵活运用“活血、化瘀、理气”等法。随证加减,配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利于激素减量,减少不良反应,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卓著。

3 辨证论治

3.1 主方分析 自拟“狼疮肾方”由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知母、牡丹皮、炙甘草等药物组成。本方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化裁而成。方中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甘寒养阴,苦寒泄热,入肝肾经而滋阴降火,养阴津而泻伏热,为君药,《珍珠囊》谓:“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山茱萸味酸微温质润,入肝经,滋补肝肾,秘涩精气,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山药甘平,主入脾经,补后天以充先天,同为臣药。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王好古云:“知母能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茯苓健脾利湿;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俱为佐药。生地黄、知母、甘草有激素样增效作用,有利于激素的撤减。有研究[6]发现生地黄、知母、甘草能部分拮抗地塞米松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从而使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邵老认为,泽泻可利水消肿、渗湿、泄热,恐其伤阴伤津,故很少使用泽泻。甘草为使药,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

3.2 药物加减 兼下焦湿热者,症见小便黄赤灼热,心烦口渴,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数。常合小蓟饮子之义加车前子、益母草、蒲公英等以清热利湿,使湿从下利,则湿去热孤,热自易解。兼肝火亢者,症见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弦数。常合一贯煎以滋水涵木,调畅气机,从而使血循经而行。兼脾肾阳虚者,症见腰膝酸冷,纳呆便溏,舌淡胖有齿痕。常伍菟丝子、杜仲、怀牛膝、干姜、续断等药于大队养阴药中以合“阴中求阳”之义,同时配伍少量桂枝,兼取“少火生气”之义。

同时,邵教授还善于根据患者主要伴随症状不同,注意随症用药。关节肌肉酸痛者,加用桂枝、威灵仙以温经通脉,祛风通络;面部蝴蝶红斑、皮肤紫斑者,加用地肤子、赤芍、白花蛇舌草、酒制大黄等以清血分热毒;兼有蛋白尿表现者,常加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及萆薢以收涩精微,分清别浊;尿少浮肿者,加冬瓜皮、玉米须;若患者因肝肾阴虚出的颜面潮红、痤疮、青春痘等,则在基础方上加用重楼、蒲公英,往往能够取得明显的临床改善效果[7]。

4 病案举例

华某,女,20岁,2013年3月7日因“面部红斑伴肾功能异常1年余”为主诉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对称性盘状红斑,关节肌肉酸痛伴腰部不适,查肾功能示:CREA 110.2 uml/L。2011年12月于外院肾活检示:狼疮性肾炎(Ⅲ型),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间断复查尿常规示潜血波动在(+~±),肌酐偶有异常。期间规律服用强的松(20 mg,1次/d)。入院症见:面部对称性盘状红斑,皮肤干燥脱皮,劳累后腰部不适。查体:一般可,心肺听诊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舌尖红,苔黄,脉弦细。辅检:入院查肾功能示:CREA 98.0 uml/L,K+5.4 mmol/L。尿常规示:潜血(±),蛋白(±),红细胞(+)。西医诊断为: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内热。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凉血。处方:自拟“狼疮肾方”加赤芍10 g,牡丹皮15 g,地肤子10 g,续断 15 g。3 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2诊:面部皮肤干燥较前好转,不痒,仍诉关节肌肉酸痛,易疲劳,劳累后伴腰部不适,舌红,苔薄白。尿常规示:潜血(±),蛋白(-),红细胞(-)。辨证属气阴两虚,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为法。处方:上方加茜草10 g,白茅根30 g,威灵仙10 g,桂枝9 g。7剂水煎服。3诊(2013年3月22日)服药后偶有气短,余症基本消失,舌红,苔薄白,脉细。复查尿常规正常。为巩固疗效,守上方加党参10 g,黄芪30 g,白术10 g。随症加减,继服8个月,期间强的松规律减量至5 mg,定期复查肾功能、尿检正常。

5 临证体会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控制狼疮活动、阻止肾脏病变进展、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8]。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目前仍以激素治疗为主,且患者需终身服用。邵老认为应采取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本病以肾阴亏虚为本,又因热邪之毒久伤机体脏腑,再加上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导致阴虚之证严重,久病体虚,耗气伤津,每易出现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之证。针对稳定期特点,自拟“狼疮肾方”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为大法,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化裁而成。邵老认为,狼疮性肾炎病人尤应避免感染而诱发或加重病情。SLE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亦能降低机体免疫力而引起严重感染。狼疮肾病死因中42.8%~50.0%为感染,占本病死因的第1位[9]。《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气阴两虚阶段,常伍以黄芪、白术、党参以健脾益气、扶正固表,同时重用黄芪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力[10]。总之,邵老治疗本病之特色在于重视阴虚之病机,并且贯彻整个病程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LN已取得成效,中药在缓解症状,提高疗效和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在纷繁诸症中,驭繁为简,用药简洁,疗效甚佳。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

[2]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34-1335.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3-865.

[4]李晓颖.狼疮性肾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362-364.

[5]戴京璋.实用中医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9.

[6]陈锐群,查良伦,顾天爵.祖国医学“肾”的研究中有关滋阴泻火药作用的探讨Ⅱ:生地黄、知母、甘草对地塞米松反馈抑制作用的影响(动物实验)[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79,6(6):393-398.

[7]巴元明,谢立寒,李婷.邵朝弟治疗肾病常用药对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4):28-29.

[8]董竞成,蔡定芳.肾虚与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2.

[9]刘新华,毛海萍,叶任高.急性重症狼疮性肾炎死因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6(4):175-176.

[10]唐英,何立群,沈沛成,等.黄芪注射液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6):524-525.

猜你喜欢
狼疮阴虚肾炎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