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青囊要》校注拾零

2015-02-20 20:12李亚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异体字原文中嘉庆

张 星,李亚军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琅嬛青囊要》是一本综合性医学著作。现存版本有两种:一为清嘉庆九年抱兰轩刻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8处;一为手抄本,不明年代,藏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琅嬛青囊要》未曾得到医界关注,后世医家对其几近无人问津,迄今尚无任何相关研究。此次由中央财政支持立项整理出版,实有功于诸杏林后学,亦福泽于天下苍生。现将《琅嬛青囊要》一书在版本调研及点校过程中的诸问题介绍如下,以飧同道。

1 其人其书

陈太初,生平不详。据《琅嬛青囊要》序六,可约略知其为浙江会稽人,乃会稽云门山的一位道士。大致生活在乾隆至道光年间。曾任过几度小官,因病返乡。得某先生疗治而愈,始留心岐黄之术。其人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医卜星相诸艺兼擅。现存著作《琅嬛青囊要》四卷、《琅嬛觉世经》四卷及《琅嬛天文集》四卷。

《琅嬛青囊要》四卷,刊于清嘉庆九年。陈太初仿陈士铎《石室秘录》例,托名“纯阳道祖”降乩所定而辑著。卷一至卷三分述虚损、眩晕、怔忡、惊恐、消渴、痰饮、黄疸、痞满、泄泻、下痢、呃逆、霍乱、风痹、厥逆中风、伤寒、疟疾、瘟疫、脱肛、阳痿等98门内科病证;卷四为方药,共收方321首。观其内容,或采自张仲景、巢元方、金元四大家,或汲取张景岳、薛立斋以及《三因方》《宣明论方》《古今医统》等名家著述,并参以己见,多所发明,多所论述。其以《石室秘录》为范本,并对其证治方法予以补充。其中以发展虚损病证论治尤为精要,强调医必以虚损为先,而治虚损则以平衡阴阳为要,庶几不偏不倚而有扶危济困之功。体现了陈太初对医学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运用价值。

2 版本

《琅嬛青囊要》现存清嘉庆九年抱兰轩刻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8处。《中国医籍通考》[1]及《中国中医古籍总目》[2]均载为“清嘉庆八年癸亥(1803)抱兰轩刻本”,误也。考《琅嬛青囊要》之序文,共存6篇,除以“华佗、李白、白居易”三人为伪序者外,其余3篇均有精确的年代落款,其一题曰:“时嘉庆九年岁新甲子花朝前一日,九天采访使纯阳警化孚佑上帝君吕示于云门之承先阁”,又一题曰“时嘉庆甲子花朝,纯阳道祖台前弟子宏教真君柳棨薰沐撰”,最后一篇乃陈太初的自序,落款曰:“时嘉庆九年二月十有八日,会稽陈太初薰沐敬题于云门之悟真堂”。若为嘉庆八年刻本,何以能刊嘉庆九年的3篇序文?故其版本当为嘉庆九年无疑,《中国医籍通考》及《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均误。另有一手抄本,不明年代,藏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此次校注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嘉庆九年抱兰轩刻本为底本,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抄本为参校本。两版本均字迹清晰,保存完好。

3 文字处理

根据底本,竖排改横排,繁体改简体。如:原文竖排的“方列于左”,改为横排的“方列于下”;原文中竖排的“右药”,改为横排的“上药”。

4 句读

4.1 标点符号 采用规范的现代标点符号。

4.2 书名 原文中可确定的书名均用“《》”表示。

4.3 方剂与药物 方药单独成段时,每药之间空一格,不标点,药后剂量、炮制等附注用另体小一号字置于药名下半部,如“马溺方:白马溺一碗 童便半合雄黄 白芷 甘草(如雄黄方分两)”等。方药抄录在一般语段中时,按常规标点处理,如白马溺一碗,童便半合,雄黄,白芷,甘草(如雄黄方分两)。原文中两药或多药用量相同,标为“各几两”者,两药或多药间皆用顿号,“各几两”后用逗号,如栀子(炒)、天花粉、柴胡各三两,白芍一两,甘草二钱等。

5 校勘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嘉庆九年抱兰轩刻本为底本,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抄本对校。尽可能准确反映嘉庆九年抱兰轩刻本原貌,既不丢失其医学的内涵,又不拘泥于古而使人难于读懂。故对于依据充分、确凿者改用抄本所用字,并出注说明。如“吾尤喜后汉郭王传之一语”,抄本作“吾尤喜后汉郭玉传之一语”,查《后汉书》[3],有郭玉传而无郭王传,故迳改为“郭玉传”,并出注作出说明。其余均保留刻本原貌,可疑之处均不擅改,仅出注说明。

古今字、异体字、俗写字体现了古人用字的习俗与时代风貌,故不属校勘范畴,不出校记。直接对其进行规范化转换,附录《异体字规范表》《俗体字规范表》《古体字规范表》《缺笔避讳字规范表》于书后。如卷一“ ”字,直接规范为“回”,附于《异体字规范表》中。另如“ ”“ ”二字,均直接规范为“涩”,亦附于《异体字规范表》中。再如“ ”字,直接规范为“参”,附于《古体字规范表》中。

6 注释

凡原文中生僻疑难之字,或虽习见而在文中属异读之字,均注字音。注音采用拼音加注直音方式,先注音,后释义。如“序一”“鼽嚏风咳”一词,注释曰:鼽(qiú求):鼻孔堵塞。再如“虚损论”条:“彼夫寿至期颐者,不必天祝之于册,曰:寿考也。”其中对“期颐”一词注释如下:“期(jī机)颐:又称人瑞,指一百岁”。“期”字虽为习见字,然而在文中属异读字,故注出字音,并释义。

通假字无论习见与否,一律作出注释,并适当加以例证。如“治虚损论”条:“邪匿既深,热蒸逾久,非损而成损矣”,“逾”字为通假字,故此处注释曰:逾,通‘愈’,更加之意。又如“盖因平日不节女色,精亏以致气衰,又加起居不时,故卒然如风之吹倒也”,卒,通“猝”,突然之意。

凡一般习见医学语词,如麻黄、阳明经等,概不注释。

人名、地名属习见者不出注,不习见者作出简要介绍。如“越人庄舄仕楚,疾而为越吟。王疑,以问人,或对曰:疾在思也。彼思越即越声,不思越即楚声。使往听之,犹越声也”,庄舄不习见,故对其出注曰:“庄舄,亦称越舄,战国时期越国人。出身贫寒,曾仕楚而作越吟”。

7 结语

《琅嬛青囊要》一书,未曾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其书是一部难得的陈太初医学理论及临证经验之荟萃。本次中央财政立项对其进行整理和校注,实有功于诸杏林后学,亦福泽于天下苍生。由于时间仓促,在校注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1]严世芸.中国医籍通考[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出版社,1994:248.

[2]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77.

[3]范晔.后汉书:第九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86.

[4]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215.

[5]难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3.

猜你喜欢
异体字原文中嘉庆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再也不怕了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