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过程中的应用

2015-03-17 02:00贺卫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活动度

贺卫权

广东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全科 深圳 518110

痉挛性脑性瘫痪是所有脑瘫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病例的70%左右[1-2]。痉挛性脑性瘫痪是指一种表现为运动或姿势发育障碍,以依赖性肌张力增强和反射亢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能由于胎儿、婴儿及幼儿阶段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造成,通常还伴感觉、认知及行为方面的障碍[3-4]。脑瘫患儿会使家庭受到严重的影响,且会给医疗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通过有效的治疗,脑瘫患者可恢复一部分功能,为其日后生活提供了保证,也为患儿家庭带来了希望[5-6]。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临床上用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方法,在脑卒中后等多种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本文以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01—2014-01收治的58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入选和排除标准:(1)年龄4~<6岁;(2)明确诊断为痉挛性脑性瘫痪;(3)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出生缺陷;(4)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分(GMFCS)Ⅰ级或Ⅱ级;(5)有一定行走和认知能力,行走可独立行走3m以上,认知可理解简单口令;(6)未正在使用抗痉挛药物或肉毒素;(7)未进行过相关手术;(8)患儿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为电反馈组及常规组,电反馈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0±0.32)岁;常规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1±0.2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促神经发育治疗、中医推拿和针灸、脑循环训练、适应性训练及健康教育等,每个疗程4周,共进行3个疗程。

1.2.2 电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使用仪器型号为WOND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为此,本科专门选择一安静的房间作为治疗室,并配合以暖色调装饰。治疗过程中,患者坐位,将两电极片涂抹电极液后,贴于下肢胫前肌内外侧,并接好地电极。初次治疗,应由医师、家属共同陪同,并做好示范。电刺激信号设定频率50 Hz,时间12s,强度30mA,间歇时间4s,脉冲宽度200us,刺激方式设定为自动触发。此治疗与常规组常规康复治疗频率相同,1次/d,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临床症状: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目前评价脑瘫及相似症状患者的临床评分较多,常用和相对成熟的Ashworth量表(MAS主要用于评价肌肉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站立、走步、跑步和跳跃能力)和医师等级评价量表(PBS主要用于评价脑瘫患者的姿态和步态正常程度)进行比较。

1.3.2 踝关节活动度: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时,取仰卧位,分别测量患儿休息位时的踝关节活动度。

1.3.3 肌电积分值: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其腓肠肌和胫骨前肌主动运动时肌电积分值(iEMG)。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2组MAS、GMFM和P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皆有所下降,GMFM和PBS评分均有所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反馈组MAS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GMFM和PB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MAS GMFM PB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电反馈组 29 3.34±0.49 1.03±0.12* 20.39±3.21 35.49±3.95* 1.24±0.29 2.98±0.31 n*常规组 29 3.29±0.32 1.43±0.21* 20.93±2.93 30.27±4.12* 1.29±0.27 2.43±0.29*t 0.46 8.91 0.67 4.93 0.68 6.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值0.05

2.2 2组治疗过程中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2组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踝关节活动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时,电反馈组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4周 治疗8周 治疗12周电反馈组29 45.49±4.38 48.55±2.22*51.83±4.02*54.20±4.11*常规组 29 45.22±3.29 46.95±2.29*47.90±3.12*49.32±2.90*t 0.27 2.70 4.16 5.22 P值 >0.05 <0.05 <0.05 <值0.05

2.3 2组治疗前后iEMG比较 治疗前2组iEM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腓肠肌iEMG有所下降,胫骨前肌iEMG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反馈组腓肠肌iEMG低于常规组,胫骨前肌iEMG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iEMG比较 (μV,±s)

表3 2组治疗前后iEMG比较 (μV,±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 腓肠肌 胫骨前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电反馈组29 19.39±4.93 8.95±3.22* 36.59±6.93 52.29±9.88*常规组 29 19.52±4.29 12.97±3.75* 37.11±7.27 43.09±8.56*t 0.11 4.38 0.28 3.79 P值 >0.05 <0.05 >0.05 <值0.05

3 讨论

脑性瘫痪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研究显示,脑瘫患儿家庭成员总体生活质量十分低,且会引发包括家庭、婚姻、亲情等多种矛盾[7-8]。研究显示,脑瘫患儿一部分功能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而形成或提高的[9]。目前,已有多种针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神经电生物治疗包括脑卒中后、偏瘫、外伤等多种康复领域有所影响,其原理是通过电刺激,帮助患者肌肉收缩,从而提高其肌肉及神经组织敏感性[10-11]。相对于被动运动,其可引起肌肉及神经信号传导,更接近于真实运动情况,而相对于主动运动,其操作难度更低,且可更精准针对某一部位进行治疗。在这一闭环刺激模式中,患者局部肌肉和神经组织通过反复刺激,敏感性可大大增强,进而提高了其康复的速度。虽脑卒中后患者与脑瘫患儿的情况具有较大差异,但其在运动功能康复方面仍有较大相似性。

目前,利用各项功能评分反映康复效果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选用三种评价量表均是较常用且较成熟的评价量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MAS、GMFM和PBS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有所下降,GMFM和PBS评分均有所上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反馈组MAS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GMFM和PB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电反馈组患者经3个疗程的康复,其康复效果优于常规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踝关节活动度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时,电反馈组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是反映患者下肢功能的重要指标,此结果相比于量表评分,更直观反映了电反馈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相比于上述两种评价方法,iEMG更为微观,且能更好反映出轻微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腓肠肌还是胫骨前肌,治疗前2组iEM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腓肠肌iEMG有所下降,胫骨前肌iEMG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反馈组腓肠肌iEMG低于常规组,胫骨前肌iEMG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微观角度证明了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过程中起积极作用,可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增强其局部肌肉和神经的康复能力。

[1] 徐玲,杨亚丽,王纪文,等.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3):227-228.

[2] 舜意,赵卫东,王家勤,等.河南省新乡地区1~6岁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6):451-454.

[3] 宋史惟,杨红,施炳培,等 .国内外脑性瘫痪定义、临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01-803.

[4] 郑一搏.国内儿童脑瘫的治疗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67-268.

[5] 吴建贤,黄金华,童光磊,等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模式的效果-成本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47-50.

[6] 张曼姝,马彩云,杨玉菊,等.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5):461-463.

[7] 陶叡,陶学荣.家庭照顾者的政策支持分析——以广州市脑瘫儿童家庭照顾者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3,(8):49-52.

[8] 李平,李泽楷,邓爱玲,等 .脑瘫患儿家庭支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65-367.

[9] 郭新志,孙阳,张向葵,等.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2):238-243.

[10] Gabler C,Kitzman PH,Mattacola CG.Targeting quadriceps inhibition with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a neuroplastic approach[J].Crit Rev Biomed Eng,2013,41(2):125-135.

[11] Lepley AS,Gribble PA,Pietrosimone BG.Effects of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on quadriceps strength:a systematic review[J].J Strength Cond Res,2012,26(3):873-82.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活动度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