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应对网络复杂环境

2015-03-17 22:39秦学智张锐颖
传媒国际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暴力媒介素养

秦学智 张锐颖



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应对网络复杂环境

秦学智 张锐颖

网络、手机、社交媒介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素养问题凸显。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群体,大学生使用网络类型媒介成为他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网络环境的“拟态”、“再现”、“解构”与“建构”等性质决定了大学生在复杂的电子网络环境中会遇到包括心理成瘾、身体不适、遭遇诈骗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做出些许思考。

大学生 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教育

秦学智,男,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张锐颖,女,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专业2013级研究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开始进入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区域网等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大量涌现,预示着网络虚拟世界已经成为真实世界中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虚拟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脑中世界,我们借着网络技术设备与之相通相连。这个巨型脑中世界给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处于身心成长期的青少年,当然也包括在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可忽视。我们的政府、社会和教育者等必须积极应对网络化生活环境对他们身心日益增加的影响。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网络给社会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流通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能够更及时、更快捷地传递信息,也拥有更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博客、微博客、微信、微米、QQ等网络新媒体,能够带给人们更多参与媒介和利用媒介与他人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给人带来各种感官的快感和身心体验。当然,应用过度或不当,也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巨大危害,网瘾综合症、青光眼、颈椎病等疾病的滋生就是很好的证明。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言而喻,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十分依赖网络的群体,网络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利有弊。从积极的方面看,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世界发展动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获得社会化成长的重要交流和交往途径。网络上有各种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数据和资料,他们可以从事在线阅读、在线观看、在线浏览、在线互动交流等各种学习活动和人际交流活动,他们可以在论坛、微博、群聊、社交网站等空间进行讨论和协商,他们也可以通过音视频软件和网络电话软件与亲戚、朋友、同学进行紧密的联系、沟通或互诉衷肠,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状况与形势,从而给自己未来发展规划有个尽可能科学的定位,等等。另外从消极的方面看,网络上不仅存在着暴力、色情、仇恨、虚假等有害和不文明的信息刺激,而且存在着容易让人成瘾的事物,如网络游戏、动漫、电影、新闻等海量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此之丰富,一旦对之成瘾,就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睡眠、身心健康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的来讲,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利大于弊,但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努力抵制和克服网络可能带给大学生和人们的危害。也因此,旨在提高大学生媒介批判思维能力、媒介信息真假辨别能力和生产、传播等能力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并刻不容缓。大学生学会应对、使用和处理海量的网络信息,是大学生素养教育的应有之义。

网络媒介素养或说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美国学者詹姆斯·波特在《媒介素养》一书中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一种观察传媒世界的方式方法。*James Potter.Media literacy[M].Sage Publication, 1995:4.英国学者帕金翰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M].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36.而台湾政治大学的吴翠珍等人提出:“媒介素养是指大众能够读解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转引自杨光辉.走进传媒——如何开展媒介教育[A].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C].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7.总之,媒介素养是指我们在应对媒介世界及其信息时所能达到的一种包含批判思维能力和媒介制作传播能力在内的智力与非智力水平。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和素养。

网络素养的定义一般是从媒介素养的定义衍生而来。网络素养是人们面对网络世界及其信息时识别、检索、评价、组织、有效创造、利用、交流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包括熟悉和了解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网络信息辩证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以及必备的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蒋宏大在《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主要包括认知素养、甄别素养、道德法律素养、安全素养、行为自我管理素养、发展创新素养等六方面的内容。*蒋宏大.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52.也就是说,大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需要具备起码的发现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知晓和能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有效地对自我行为进行科学管理并能保护自己网络安全,还应该具备创造和正确传播有意义信息的能力等素养。显而易见,我们和世界的接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媒介世界提供的知识、信息和内容,媒介时时刻刻在建构着我们的知识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天,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无疑是浩瀚无垠的网络世界。因此,让大学生具备起码的网络媒介素养意义重大。

网络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学生网络素养表现不容过于乐观。一方面,是信息过剩,网络传播者参与人数众多,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他们很可能受控于网络媒介,而失去对网络危害的防范和监察。众多研究表明,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并没有达到他们被期待的高水平。周朝霞、张国良和仇棣三位学者对复旦大学386名学生网络行为基本情况研究后发现,大学生的平均网龄为6年,上网历史整体来说较长,较早接触并掌握了网络信息技术,他们最经常接触内容的前三位分别为音乐/歌曲(66.8%)、电影/电视连续剧(54.9%)、社会/娱乐新闻(42.7%),其后依次为外语、计算机软件、财经新闻、游戏攻略和专业及学术信息等方面(均超过20%)。*周朝霞,张国良,仇棣.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5.由此可见,大学生更倾向于接触网络上的娱乐休闲内容,即更偏重网络的娱乐和交际功能。

一些研究显示,尽管大学生一些时候上网是为了查找学习或研究资料,但他们在具体接触网络时经常不能很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被网络内容所诱导和干扰,而放弃自己原有的信息需求。特别是,在网络信息世界中“网络色情”和“网络垃圾”等内容已经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黄映玲与薛胜兰的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从不浏览黄色网站,33.1%表示偶尔会浏览黄色网站,3%的学生表示经常浏览黄色网站。统计显示,尽管多数学生会自觉拒绝黄色信息,但是,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访问黄色网站不是见不得人的事。*黄映玲与薛胜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33.在网络接触和认知方面,另有贝静红的有关研究发现,尽管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网上不良信息有很大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不太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17.特别是,调查发现,出现了典型的“第三人效应”,即那些认为网络不太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好影响的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认为网络有很大可能会对周围的朋友产生影响。这说明多数学生对网络色情和垃圾等信息的危害认识还不足,在网络内容接触上还存在模糊和矛盾的地方,这有可能导致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色情犯罪的问题。

在有关网络道德法规建设方面,有调查发现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是自由的,没必要制定规则来约束网上言行”,有27%之多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认为黑客都是电脑和网络方面的高手,值得佩服,甚至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有机会也想试试”,而没有考虑到黑客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的后果。*曹荣瑞,江林新,廖圣清,董少校.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12(4):58.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对人肉搜索等有可能严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缺乏足够理性的认识。

此外,网络的安全素养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社交网络发展迅猛,网络交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网络交往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譬如大学生在社交网站进行婚恋交际活动时上当受骗,甚至遭遇劫财劫色的事情时而不时见于报端。还有在网络交流或写作中随意披露自己的真实信息等,这些行为都暴露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网络安全意识风险。

我国的研究结果如此,国外一些研究同样反映出大学生,甚至是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的现状。戴维·迈尔斯曾指出,大量的例子表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重演着电视上的犯罪。在一项对208例判刑罪犯的调查中,10人之中有9人承认他们通过观看犯罪节目学习到新的犯罪技巧。*朱砂.警惕穿越剧正影响着你的现实生活.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1-11-02/content_4249015.html.此外,还有许多有关攻击性行为和电视暴力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结果都表明,人们对暴力电视节目的接触和对攻击性行为的观看对人自身攻击性和暴力性行为的增加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毋庸讳言,网络游戏、语言、图片等暴力内容的存在十分普遍,其影响十分严重。金泰尔和安德森通过心理学实验证明,玩暴力游戏有可能比观看暴力电视更容易诱导人们做出攻击性行为。因为在玩电子游戏时,游戏者可能会认同暴力人物的身份,在角色扮演中不断演练暴力行为,砍杀枪击,威胁恐吓等,久而久之,会在心理上和身体行为上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在比较适宜的情况下很可能诱发攻击性行为,并且接触暴力内容越多者,这种效应越明显。显然,媒体暴力元素已经成为现实世界暴力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观看和参与暴力内容,能够刺激人们的暴力欲望和动机,降低人们对暴力行为的抑制,增加人们对暴力的容忍度和接受度,引起人们对暴力行为的模仿和暴力方式的学习。

当然,面对网络媒体暴力等不良媒介文化日益强劲的影响,人们并不是束手无策。目前,包含网络素养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已在世界各地和我国都有所发展,越来越多数量的民间团体、社区教育机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媒体人士,专职或兼职地加入到针对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各种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或实践活动中来,并且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成绩。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学会或协会等学术组织,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联盟、加拿大全国和地方媒介素养教育协会、澳大利亚媒介教师协会、浙江媒介素养研究会等。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士都在积极实验和实践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活动,这或者是以社会教育和普及读物的方式,以师资培训和讲座的方式,或者以在大中小学中开课等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媒介素养”公共选修课,还有的高校开设了“新闻素养”、“网络素养”、“视觉文化素养”等与网络素养有关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这些教育举措对于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尽管大多数的大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履行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仍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清高自负或自卑,拒绝与人沟通,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在网络化时代他们很容易沉迷于暴力和色情元素充斥的网络传媒内容中,过着虚拟的与现实实际脱节的生活。当他们发现自己越来越高度依赖虚拟世界,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往往就会发生极端失衡和扭曲,其发生反社会的暴力攻击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并且,高智商犯罪的人往往事先有精密的预谋和策划,实施起来比较容易得手,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大。因此,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群体,包括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动态、问题和需求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

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当前网络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冲突和融合,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竞争日趋激烈,科学与谬误并存,真善美与假丑恶纷争不止,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和理性的网络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暴力媒介素养
反性别暴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暴力”女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暴力云与送子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