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构建汽车实训体系建设

2015-03-19 18:17江雪峰王晓玮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学院

江雪峰,王晓玮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建立起的“传统学徒制”培训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对汽车检测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着重提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需求的吸引力。当前所提出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就是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按照企业对人材要求进行培养、同时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范围,使学生毕业后,既能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又能为学生今后发展贮备知识。如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升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满足职业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并促进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及可持续发展,探索出较为有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以满足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一、“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的特点

职业教育模式中“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培训制度。“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一般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一)校企联合合作双赢

办学主体是校企合作。由学院主导,利用学院优质的维修场地和维修设备,对外引进维修车源量大,维修质量优的企业,在学院开辟新的分厂,通过减免费用,提高指导学生数量和质量来进行合作。企业利用学院现有的优质维修场地和维修设备进行维修经营活动。对企业而言,场地、设备投入很小,资金压力不大,加上院方通过减免使用场地和设备的费用以换取企业的合作,维修企业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院方而言,既改善了学生实习的条件,满足学生的技能指标符合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材需求,又不用在学生实习耗材和实习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投入,还保证了学生实习对象(车源)的来源问题。对合作双方而言,是个双赢的方案。

(二)双师培养优势互补

教师和学员都是双重身份。老师在维修分厂,是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教学内容的收集、整理者,根据学生维修工作的内容进行理论课内容的选定和编排,制定教学方案。同时,通过在维修厂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学生在维修分厂是学徒跟随汽车维修厂工人师傅进行商业维修作业,充分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虽然在维修过程中有些问题不能理解,这些问题恰恰是教师即将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把在修理厂遇到的问题和作业方法带到课堂上由专业教师进行从原理到现象的深度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改变。这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到现在主动学(为解决问题而学)的转变。

(三)工学交替目标明确

学习方式与时间上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除基础课教学按传统职业教学进行外,专业教学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根据企业维修人员的数量,按每个维修人员配2名学生进行,共有2×n(n是企业维修人员的数量)个学生组成1组,每组学生在维修厂进行1周的在厂实习,其他学生则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下一周进行轮换。实习后的学生在其他学生都实习后,再进行下1轮的实习。周而复始,直到实习学期结束。

(四)案例教学岗位成才

通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汽车故障为案例,理论教师从故障部件的结构到工作原理再到检测方法,逐步展开。使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案例实践为导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再通过有目的的理论专项学习来理解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最终解决问题。这就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实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完成企业所需人材的培养。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专业培养,使得学生既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为学生拓展行业选择和素质提高增加知识贮备。如何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是“现代学徒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团队化的专业教师群。

“现代学徒制”中的教师不全是传统概念中的师傅角色,传统的汽车维修师傅带徒弟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学徒,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天生的缺陷。而“现代师徒制”中的老师必须是以技术团队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以不同的专业核心技能组成团队。利用每个老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加以训练、指导。这种模式既传承了传统师徒“传、帮、带”的优势,又避免了传统师徒培养模式中,“师傅会的学生不全会,师傅不会的,学生肯定不会”的“缺科”“偏项”的技能和“短脚”缺陷。

(二)教、用过程的交替化。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先进行短期的基本素质和汽车基础知识的培养,然后在校、企合作单位→学校教室。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完成理论向技能的转换。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否则还要在企业岗位上不断地“加工”。

(三)实用技能的企业化。

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维修工作,直接感受企业对技能的要求。企业对技能的需求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范围来取舍的,符合企业生产条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付出成本不高的技术或技能操作规范是企业对人材需求的标准。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由师傅传授企业化的工作技能来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和使用企业所需的技能,最终满足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需求。

(四)双重化的身份。

理论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以不同身份出现,教师在校、企合作单位是学生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学校是学生的理论教师;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是学徒,完成师傅交给的各个维修任务,并接受师傅的指导,在教室是学生,完成理论作业和考核。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现代学徒教学模式是一种职业教育创新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合作场地建设,合作方式制定,学生考核改革等措施,创造出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场地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合作场地,既能使企业顺利进行商业经营活动,又保证学生在商业化的合作场地进行企业所需技能的培训。

(一)校企合作基地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校企合作组建一个训练基地。基地必须为学校投资和建设,由企业独立经营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场地符合学习要求,如果由企业来建设,就会出现企业因学生学习场地占用企业营业面积而出现缩水和减配现象。学院负责学生的实训管理和监督企业履行学生(学徒)全程参与的企业维修作业的合作条件,并制定企业违反合同约定时的退出机制。造就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只有校企双赢,合作训练基地才能运营长久,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我院在校企合作汽车培训基地的建设中,努力打造既适合企业对外经营活动,又能保证学生实习教学需要的合作场地。首先,我院的汽车实训场地建设时,已充分考虑到今后的校企合作需要,汽车作业场地分成两大块。一块是,按照汽车维修厂通用的场地布置方案进行建设,满足企业对外经营的需求;另一块是,学员现场学习区域,由企业维修人员和汽车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比如现场拆检维修企业更换下来的报废零、部件,由专职老师讲解其工作原理和其损坏后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故障现象),或由维修人员讲解故障的检测方法和思路等。

(二)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维修工作是“现代学徒制” 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关键。 也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有了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维修作业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职业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学院引进企业的初衷。只有保证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的维修作业,才能保证培养出符合企业人材需求的学生。这个合作方案必须是由学院以校企合作前题的方式制定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双方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要求。

案例教学是本次教学改革的精髓和重点,学生通过在汽车作业场地的实际操作,进入企业工作角色。汽车故障的实际解决由维修企业的维修人员解决,学生在作业现场发现的问题和疑惑的地方,通过现场教学场地的专职老师讲解进行学习。(这是一般汽车维修企业所没有的)

(三)考核标准是学生(出师)实践操作技能的体现,是学生毕业的技能等级要求。相比传统的师徒培养模式,杜绝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喜好来考核徒弟是否能出师造成毕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不一,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必须是要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才行。考核学生是否“出师”毕业的标准,一定是我们教学培养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训练目标。

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人员对所带的学生进行测评,每次维修作业,学生都被要求详细记录维修作业的全过程,由企业维修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并在一个实习周期结束时,进行评定;学生通过企业维修人员的评定后,才能进行专业老师的理论考核。每次考核的平均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才能申请毕业测试考核。毕业测试考核在现场教学区进行,由维修企业人员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达到要求的学生才能毕业。

四、“现代学徒制” 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目前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来看,由于企业、学院、学生的诉求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利益问题。面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着教育优先,力争双赢的思想,积极沟通,做到让利与企,教育优先的思想。通过对企业让利来换取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与学院的诉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维修企业的诉求是通过车辆维修,完成维修任务获得利润(维修车辆是学院汽车专业培养学生实训项目中最大的难题);而学校的诉求是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由维修企业提供车源,解决了汽车专业实训的最大问题)。要让校企的着眼点契合,必须是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学校通过增加优惠条件与企业合作,并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维修后备人材供选择;学院的着眼点不是经济效益,而是学生适应企业所需技能的教育目标。

(二)学生对学徒地位的认识与大学生定位观认识的矛盾。学生认为我是来读大学的,不是来干学徒的,特别是当遇到维修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时,重复工作繁琐无味;还有脏活、累活的困扰,让学生深感到:干这些,我还来上大学干吗?的思想等等。这是一个思想教育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职业技能和大学教育不是矛盾体,只有通过工厂化的实践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就业品质。

(三)学员的学习阶段对维修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干扰的矛盾。这点是学院教育体会不深的,学生更没有压力。如何让学院、学生都要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企业、学院、学生有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因学生造成的企业损失,由学院通过让利给予补偿。

[1]李江立.职业教育“现代师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探究[J].经济师,2013,(2).

[2]祁翠琴.汽车维修业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通国,李贤正.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

[4]李通国.基于工学结合的师徒制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探讨[J].职业时空,2010,(4).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海盗学院(7)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院掠影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