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2015-03-20 04:43吴晓威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参培吉林省校长

吴晓威,龚 玲,刘 洁,陈 禹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吴晓威,龚 玲,刘 洁,陈 禹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吉林省教育学院为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开展了以“立足本校实际、突破现实困惑、汲取专业养分”为基本内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提出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思考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有效实施是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吉林省教育学院以“国培”为契机,开展了以“立足本校实际、突破现实困惑、汲取专业养分”为基本内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实施,初显成效。

1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1 参培校长对培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

1.1.1 偏重固有的管理工作经验

2001年起,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也相继展开。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校长依旧凭借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学校的办学与管理。他们认为日积月累的管理经验是最有效的,培训的理论知识过于高深,学了也用不上,因此,进行培训与否并不紧要。此外,培训占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日常工作。

1.1.2 忽视培训课程的整体性

部分参培校长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只是注重感兴趣的专题,忽视了培训课程的整体性。

1.1.3 被动接受培训课程

参培校长应具有较为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具有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部分参培校长参与培训的热忱不高,在培训课上躲避培训话题。

1.2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实施机制不健全

1.2.1 “因人选课”屡见不鲜

一般来讲,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依托于师资和办学资源较为雄厚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因人选课”,而不是“因课选人”,使得培训课程“学科中心色彩浓厚,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1],不能够满足培训校长学便能用、学便会用、学便就用的培训所需,致使培训内容与培训所需严重失衡。

1.2.2 培训形式单一化

任职资格、岗位提升和高级研修是我国目前校长培训实行的三层级培训体系。不论是哪一个层级的培训,几乎都采取“专题讲授、经验交流、论文撰写、实践考察等相对稳定的培训形式。”[2-3]

培训形式单一化,具体表现为:理论培训多为一言堂,经验交流参与度不够,论文撰写缺少凝练,实践考察没有内涵。正是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忽视基于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参培校长感到学无所获。

1.2.3 培训管理不到位

一般来讲,大多数培训机构制定了较为合理、完善的校长培训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顾及参培校长的特殊身份,培训机构过多考虑的是终结性评价,往往忽视了对参培校长的过程性评价。这就使得一些规定形同虚设,既影响到了培训的品质,又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培训机构的名声。

2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吉林省教育学院针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秉承“学员立场,服务本位”的校长培训理念,确立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2.1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2.1.1 发展性原则

《辞海》中对“发展”有如下解释:“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性原则既关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结果,又关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过程,既关注参培校长的参与性,又关注参培校长的可持续发展性,其基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在实施发展性原则时,吉林省教育学院对参培校长提出改进建议,参培校长对培训内容进行信息反馈,进而实现互赢的可持续发展。

2.1.2 助推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参培校长来自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或者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参培校长间的教育管理素养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助推性原则有效地解决了参培校长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冲破了内容理解的束缚,解决不同参培校长之间在内容接收上存在的障碍。此外,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促使培训内容的讲授不再受单一化模式的限制,充分彰显了不同培训内容所具有的不同特色和特征,有利于参培校长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2.1.3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为开展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吉林省教育学院在秉承整体性原则时力求做到:首先,在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过程中,不但要把整个培训机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也要求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参培校长保持协调一致。其次,从全局出发整合中小学校长培训,增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工作的自觉性。

2.1.4 跟进性原则

为了提升参培校长教育综合实践能力,使参培校长围绕训后跟踪主题成为可持续、自主化的专业发展学习者,吉林省教育学院坚持跟进性原则,根据不同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确立相应的训后跟踪指导主题,加强对参培校长的跟踪与管理,注重与参培校长的双向沟通,重视对参培校长的信息传递与学员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适当进行调整。

2.2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

吉林省教育学院以提升参培学员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参培学员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线,聚焦研修主题,按照项目的推进周期,精心设计递进式、实效化主题专项研修课程落实路径。将实践能力培养融于课程建设、基地实践等环节,通过多项特色实践活动,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以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质量。

2.3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

吉林省教育学院为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注:校长属于教师系列)、《吉林省教育学院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上述两个“办法”对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均进行了归属与界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管理模式,从而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保障。

3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主要举措

结合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

3.1 推进理论内容与实践指导相融合,加强实践引领性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引领性课程体系是基于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国际背景,在中小学校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以促成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养反思性中小学校长实践者为目标的实践培养体系。它的实施过程充分体现了实践理念上的引领提升、实践内容上的修正融合、实践环节上的品味感悟、实践方式上的转变探索、实践合作体作用的辐射协调,以及实践主体的自觉反思。该实践引领性课程体系吸收了国际中小学校长实践培训的前沿理念,更与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有机结合。

3.2 调整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积极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队伍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外部学习等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团队提升了对成人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加深了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现状的了解。

3.2.1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团队始终强化“服从党的领导”意识,传承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奋楫争先的时代强音。

3.2.2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年轻教师是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团队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小学校长培训不断发展的生力军。如何促使年轻的教师迅速适应新的岗位需求,克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心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吉林省教育学院认真分析每位年轻教师的学术背景,根据每位年轻教师的个性品质制定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给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着“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原则,吉林省教育学院鼓励教师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此外,针对每一次承接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吉林省教育学院发挥团队优势,预先开展培训内容的说课,有效地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3.3 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践研究,提升对课程实践的指导性

中小学校长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水平。要建设一支符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

吉林省教育学院积极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践研究,提升对课程实践的指导性。就实践培训内容来讲,每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小的课程实践研究,而所有的专题统筹在一起便成为一个大的课程实践。在这个大课程实践当中,每一个小课程实践研究专题的培训内容都以《中小学校长培训标准》为基础。可以说,整个大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从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实践专业范畴出发,又细化为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结构、调试外部环境六种实践专业定位,并从理念、品行、知识、能力、行为等方面切入。

3.4 精选省内优质的实践基地,确保影子培训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践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积极发挥研训的桥梁作用,精心挑选省内优秀的中小学校作为“影子校长”培训的实践基地。这样的培训模式有效地将专家的专业引领和参培校长的亲身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质量。

3.5 建立远程培训交流平台,保证远程培训课程的质量

近几年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先后实施了“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打造“区域—校本—班级”三位一体化的远程培训研修共同体,形成了集“研训跟踪指导、网络互动交流、训后实践评价”于一体的远程培训交流平台。我们利用网络研修社区,开通专家远程培训服务绿色通道,为参培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提供了开阔的发展空间。

3.6 建立有效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管理、评价制度,促进参培学员实践水平提升

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作为一种参培校长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过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吉林省教育学院建设健全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制度,从而保证了培训目标明确化、培训内容丰富化、培训形式多样化、方法灵活化、训类型清晰化、训层次分明化、训评价合理化、训督导科学化。

4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初步成效与建议

4.1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初步成效

吉林省教育学院通过有效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形成了“适需、求实、助行、促变”的校长培训特色。

吉林省教育学院在校长国培项目上连续两年荣获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2013、2014)综合评估成绩第一名;经项目申报与答辩,2014年度,吉林省教育学院获批了4个为期15天的中西部校长国培短期项目,分别聚焦义务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一个专业职责维度开展主题培训;2014年吉林省“教育部—中国移动”项目包括组织300人、6个项目县的远程培训、38人省内集中与影子培训、推荐18名校长参加浙江省影子培训三个模块,年度远程培训取得了注册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99%的优异成绩;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整体部署,按照《宁夏省教育厅关于发布2015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项目”招(邀)标公告的通知》统筹安排,吉教院经申报评审、获批承接了“国培计划(2015)”——宁夏培育性示范县(青铜峡市)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子项目——青铜峡市中小学校长短期集中“提升校长‘引领教师成长’行动能力”主题专项研修项目。2015年8月1~14日期间,来自宁夏青铜峡市的50名中小学校长,缘聚同行,倾情共度了为期15天的研修旅程。

4.2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建议

4.2.1 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吉林省教育学院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研培一体”的职能作用,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将继续开展好培训的各项组织工作,从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入手,对培训课程的实施、培训项目团队的建设、培训项目的后勤保障,以及参培校长的实践指导、评价与考核等进行优化整合,全面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4.2.2 缓解“工学矛盾”

“工学矛盾”是参培校长担心的一大问题。为了能够使得参培校长静心、安心参加培训,吉林省教育学院将结合培训所需,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式、实效优质化的主题专项研修课程,从而缓解“工学矛盾”,实现“工学矛盾”最小化。

[1]褚宏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6):43.

[2]卢乃桂,陈霜叶,郑玉莲,中国校长培训政策的延续与变革(1989-2009)[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5):96-97.

[3]杨建忠.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3):104.

2015-07-28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50809);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2373);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重点规划课题(JLSJY2012Z051)。

吴晓威(1974-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研究。

G423

A

2095-7602(2015)12-0127-04

猜你喜欢
参培吉林省校长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骨干教师“习明纳”培训模式新解新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