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概念的生成与语义特性

2015-03-20 17:37彭玉海彭文钊
外国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词义语义概念

彭玉海 彭文钊

(1.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2.大连外国语大学 俄语系,大连 116004)

1.引言

文化概念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认识方式,更是塑造和构筑该民族心灵世界的基本文化形式和精神手段,“每一种文化中的世界模式都建构于一整套的普遍文化概念和文化常量”(Маслова,2006:74),而文化概念这一特定的功能、含义同概念本身的文化实质内容、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由一个个精神节点和心象单元勾联、串合而成,概念有似于角色,文化像是一种气质,二者的凝华好比将气质融入角色中,文化从而具有象征着民族生命的统合力,它在心性上融和着人,意向上引领着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克利福德·格尔茨,1999:序11),“概念”实体即是其穿透力的表现和精神渗透的结果。文化概念主要以各种语言方式存在和传播,相应有其特殊的“概念—语词”,而文化概念词的意义同一般词义存在很大不同,概念本身在民族文化中有自己独特的生成机制,并且拥有自己专门的有别于一般词汇的语义结构和层级组织,从而获得文化意识和思想概念辨识度。相关方面的问题在文化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和系统梳理,本文正是要从文化概念生成、文化概念语义特性(包括文化概念同词义的关系、文化概念的语义构成)两方面出发,对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这将有助于从文化拟象、文化本初上探察俄罗斯文化概念,能够为认识文化概念的结构特征、语义实质及本质特性带来新的揭示和启迪。

2.文化概念的生成

“概念(концепт)①需要说明的是,概念与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概念(концепт)是沉浸在文化中的概念(понятие)”(Маслова,2006:51),表现为一种文化单位、结构,概念一般所指即是这里所说的文化概念。另外,由于译法不统一,концепт及 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нцепт也分别被译为“观念”、“文化观念”,为避免混淆和行文方便,后文分析和引文所涉及的相关提法将统一为“文化概念”或其简称“概念”。是人意识中的文化凝结物”(Степанов,2004:42),是民族心智的文化结晶,文化概念(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нцепт)的核心是“人”的因素②Лихачев Д.С.指出:“语言载体(即“人”——引注)在文化概念产生和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文化概念的语言载体的民族、职业、社会、家庭及个体经验越是丰富,则文化概念内涵会越丰富。”(Лихачев,1999:496),它的形成自然离不开人,人是文化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实体,他体验文化并参与文化、构建文化、释放文化。“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存在方式都与人的‘社会化’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既有个性的因素,又有共性的特点,会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变化。”(姜雅明,2007:9)“人”这一至为复杂而灵活的文化因素多层面渗透,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概念内容。

首先,文化概念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的参与、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它同语言意识、语言文本以及民族社会历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它的产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文化概念产生于语言载体意识时,不仅仅是暗示词可能会有的意义,同时也是对语言载体此前在诗歌、散文、科学、社会及历史等领域形成的语言经验的呼应”(Лихачев,1999:495 -496)。进而言之,文化概念形成于人与现实的关系、认识意念以及人的意识中存在的概念间的积极互动,它的形成凝结着厚重的民族意识、鲜明的民族性格以及民族统觉等文化经验内容,“文化概念是语言、意识和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意识中的体现民族精神特征的文化记忆单位,它具有民族性、主观评价性、情感性、形象联想性和时空语境性,与民族经验及其特有的认知图式、形象联想、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即主要由民族经验与知识构成”(杨秀杰,2007:54)。这些因素的综合运用使文化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环境以及人同客观外在和主观内在的交流,既有感性经验的认知,也有理性认识和分析。

其次,文化概念形成于主体对某一实体的判断和阐释过程,它自身综合着人内心的三种能力,即作为记忆行为面向过去、作为想象行为面向未来、作为判断行为面向现在。(Неретина,1995:119)概念作为一个认知结构,它的表达产生于当下判断之中,但该结构的形成则受到经验的影响,其被言语化的目的在于向受话者传达说话人的经验、态度,影响他对包含在概念内容中的世界片段的认识。Элеонора Лассан(2002:4 - 5)也注意到:“文化概念产生于主体本人对某一实质的评断和了解,……作为有关某一实质的知识,文化概念是对相应情景指称内容的一种思考。……文化概念是体现在判断(现在)中的一种认知结构;该结构建构于已有经验的影响(过去),它在言语中用来传递说话人的经验、意向,并且以特定方式影响受话者对固着于名称概念内容中的世界片段的领会(将来)。”

此外,先例文本(прецедентный текст)是文化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手段和积极因素。文化概念有明确的文化使命性和时代认识的烙印,“концепт是表示知识和概念的思维单位,体现的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记忆”(陈勇,2011:63),这在文化概念的先例文本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先例文本不仅是一种文化事实,更代表或蕴涵着该民族的文化印记和文化归属,该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概念的形成中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所谓先例文本是指“具有一定文化概念域知识体系的语言载体意识中的基本单位”(Слышкин,2000:48)。先例文本的典型特点是“能够在语言个性的言语中多次重复出现”(Караулов,2002:216),通过被不断复制和重复使用而逐步演化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概念。贯穿于话语结构的语言心智和文化意识的先例文本通过各种方式的认知调动、激活,在一再反复的文本浓缩、文本领悟、文本接受过程中,一步步实现概念认识内容的凝练、萃取,最终产出相应的文化概念。而话语交际的文化行为中,具体参与文化概念生成的先例文本方式主要包括直接引用先例文本标题和先例文本片断、变体引用先例文本片断、提及相关于先例文本的先例情景等文化联想机制(展开从略)。

而如果从更广的范围上审视和理解,“文化概念是指人的意识及反映人的经验和知识信息结构的精神或心理的内容单位,是在人心理层面上反映出来的世界图景、概念体系、精神词汇总和以及记忆的内容单位”(Кубрякова、Демьянков и др.,1996:90),那么,文化概念的形成事实上囊括了人的认知心理活动、思想意识、语言意识活动以及知觉—观念知识活动等精神创想行为(акт духовного воображения),是文化录痕(запись культуры)和文化自觉的高级心智过程投射及其运作结果,由这一过程机制也不难窥探出其在民族文化积淀、社会心智实质中的作用和价值。

3.文化概念与词义

文化概念往往通过语言语词表现,形成特殊的“概念—语词”(концепт- слово)即概念词、概念称名词(номинирующий концепт),借由“概念—语词”的意义表现和读解能够很好地展现文化概念的语义特性,这里具体通过概念词的文化意涵同一般语词词义之间的差异来认识该语义特性。

“人通过语言赋予了外部世界以意义,即人通过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建构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立体的人化意义世界”(刘玉梅,2013:60),这种人化意义体现在文化概念中,形成它特殊的心智层面上的含义或心理归属,即“概念介于知识与表象之间,没有形象化的原型性使它接近于知识,而蕴涵的存在使它接近认识意念”(Режабек、Филатова,2010:135)。本质上讲,文化概念是穿越人的心灵、灌注于人的思想意识中的抽象事物现象,其中人的主观体验和精神参与性极强①这种主观意识参与有多方面深刻的表现,正如К.Г.Юнг(1996:80)强调,“概念主义基础首先就是神入与抽象的结合,并且假设人最基本的意识活动即抽象化”。,透过文化认知、文化意念、文化心智创想等多方面内容的整合,概念语词的意义相应表现为一种文化隐含、意蕴或含义,这不同于语言中所理解的词的意义,所谓“词义”是指“在人的意识里反映并固定下来的对事物、属性、过程、现象等的认识”(Гак,2002:261),它反映同类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同时也是词汇方式指向现实关系时形成的一种事物对象意义,重在语言单位所对应或表现的客观实在。具体来讲,文化概念与词义之间这种人的内在属性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概念与词义在价值概念的功能取向和内涵界野(область коннотации)上存在差异。“概念不仅用于思维,还用于感受”(Степанов,1997:41),文化概念充满了情感的、评价的色彩,是那些伴随着词语、又通过词语表达出来的意念、想象、情致、感受等,所记录的既有现实事况在主观世界中的思想映射,也有人对事物的精神、意志性设定,主要属于语言外部成分,有时可能游离于语言而存在,但词义倚重于借以同语言外现实产生联系的典型义征集,往往只能部分表现(文化)概念性的内容,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语言内部的要素,因而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来看,二者在功能定位和功能表现上有很大不同。进一步讲,文化概念更多联系到的是文化主体的认知心智、情绪意志乃至情感认识、态度、世界观、价值观等内容,对于现实、人际的表达来讲,具有更为直接、真实的描写和表现功能,“概念要比意义在世界认知上更具有本质性。在分析语言文化单位过程中,必须由其语言单位的意义过渡到作为符号所标识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结果的‘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语言文化单位的文化学价值”。(彭文钊,2011:16)相应许多情况下,文化概念是一个多元意识性成分的集合或者认识范围,不像词义那样,可以用明晰、有限的义子来加以界定,比如,“закон(法律)”作为词义来讲,体现和侧重的是国家意志性、权威性和要求公民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定性,界限清晰,但作为概念词的“法律”,其定位和理解上却存在与人的认识和价值规定有关的某种(思想)弹性,正如 Ю.С.Степанов(2001:43)指出:“那些伴随法律(закон)一词的一束表象、概念(понятия)、意义、联想、体验即构成‘法律’文化概念。”

其次,文化概念与词义在实现条件和语义指向上存在差别。文化概念诉诸文化主体对事物的文化认识和内在感受、体验,文化者自身的修为和现实接受、把握、处理能力以及相应认知状态对于文化概念的领会和运用都至关重要,“文化概念来自于主体对事物的判断、阐释过程,而非产生于直接言语互动过程”(Неретина,1995:13),很大程度上,该概念是“人”自我构成的一个整合功能体系,具有文化的特殊自我实现性和文化自洽性。相比之下,词义在语言运用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得以实现,其基础是确定的交际行事目标和话语意图,通过词义读解达成言语双方交际所指的同一和对接,“意义在以影响受话人为言语效果的言语行为中得以实现,在这种言语互动行为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达到了话语指称对象的一致”(赵国栋,2008:28)。反映在意义性质上,作为思想意识和文化认知的一种抽象物,文化概念对应于人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象甚至可能世界所折射的心智实在即想象性的特殊蕴义,而词义具有意义外延或延扩式的现实片段以及言语实际对象,形成思想性的能动创建和言语(情景)实现上的差别,“概念形成于自我交际过程之中,而意义则在纯粹的交际行为中得到体现”。(赵国栋,2008:28)

接着,文化概念具有完型性,而词义则不然。“概念是一完整构成体,它可以被充实,能够变化、反映人类经验;概念具有合理动态性组织构造,这一构造由基原成分和原型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派生成素组成。”(Рябцева,1991:77)相反,词义是以同类事物、现象典型特征的概括为基准,偏重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获取事物认识的方式和宗旨不在于语义完型,而在于抓取事物的客观实在性以及事物与思维的映合特性。正因为相比于词义,文化概念具备完整和更为全面、丰富的含义,“观念/概念分析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学原有方法所无法实现的,通过观念/概念对词语意义的表征,得到的是一种全新和比较充分的包括语言内涵和外延意义的语义完形”(赵爱国,2007:11)。

最后,“概念是对人类意识心灵或心理的阐释单位”(Кубрякова、Демьянков и др.,1996:90),文化概念在交际认知活动中有人的心理活动积极参与,因此它是一种动态性的情感、意志和感知认识,“文化概念的确定形成于时间特征、来源、语义上不同的各个历史层,因此概念的界定中,总括它们的方法本质上是生成性的,概念获得的总是生成性的定义”(Степанов,2004:60),其间概念蕴涵、概念认识和概念透视域(перспектива концепта)都有可能产生异动,文化主体的心理认同和价值反映会有积极表现,而词义是有关事物对象类化特性、区分性特征或典型物象特征的记录,它主要以客观的理性表现为依归,这种物性的内容方式和具象关系使它从认知心理上同样对立于文化概念,形成二者间的重要分野。

这样,“文化概念内容无法从词典意义中产生,它是词的词典意义同一个民族或个体人获得的种种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Лихачев,1999:496 -497),如果说,人们面对词义的一个自然想法是要努力准确、提纯和简化它,使其更接近客体实质,那么面对文化概念对象事物时,往往想到的是要去丰富、充实和延拓它,让它能吸纳并提供更为细致、深刻、实质的“心智—精神”内容、更贴近人的心象实在。正是因为文化概念与词义的不同,二者在语言实体上虽然可能同为一个语词,但其话语、交际理解却存有殊异,此时往往需要越过语词一般的“词义”,探究隐藏于表面之下的文化涵指,这就相应形成了文化概念在语言文化中的“换置”功能,即用概念词背后的含义来替代字面词义,产生内容领悟上的更动和转变,以求得对话语、文本的真正理解。在作为文化行为的话语交际中,“文化概念主要功能是换置功能,该换置功能使语言载体能够消除交际过程中产生的对词与词义的非对等理解。与此同时文化概念内容界限在换置功能和特定上下文之间游离”(Лихачев,1999:493)。

4.文化概念的语义结构

文化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内容,它以多种形式反映在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概念是原初意义的种子和语词的语义萌芽,是现象中语符潜在可能的形象、意义、意思的辩证统一体,该统一体是不够确定的意识领域中不确定存在本质的一种体现”(Колесов,2002:51)。参与概念构成的因素从各自独特的角度体现并揭示着文化概念的哲学、社会、情感及精神内涵,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特有文化属性和社会精神风貌,而概念语词所吸纳、附着的这些信息内容、文化联想等通过特定关系进入文化概念,以结构化、层级化方式呈现出来的文化信息体即成为文化概念的语义结构。某种意义上讲,对文化概念语义构成的分析也是对概念本身的层级结构分析,换言之,文化概念语义结构分析也是分析文化概念的一种结构方法、结构观。下面对此展开具体讨论。

“概念在不同层次中以不同方式存在,并且对于该文化中的人来讲,这些层次中的概念的现实性各不相同。”(Степанов,2004:47 -48)文化概念对应于民族社会群体和个体意识,而反映社会个性心智的文化概念成为民族文化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文化现实性最强,具有极为丰富、细致的语义内涵,正是个体文化意识和认知经验逐渐汇聚成了民族文化概念的实质性语义内容。

非常重要的是,可以鉴用词汇语义结构的方式来认识和分析文化概念语义结构。Стернин(2001:58-65)注意到,文化概念结构与词义结构存在相似之处,И.А.Стернин立足词义结构理论和层级系统方法,通过“核心与边缘”对立关系对文化概念进行语义层次描写①И.А.Стернин以词义结构理论为基础,建构有关概念的复杂的、多层次的思维结构模型,这也是其文化认知研究的重要目的。。在该学者看来,文化概念由三个层级构成,它们分别是:作为感性形象概念的“核心层”、作为抽象认知概念的“基础层”以及做出评价、阐释和结论的“阐释层”。其中文化概念核心层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内容,它包含文化主体的主观认识、态度和情感色彩成分②也因如此,“概念的描述是通过‘主观思考’来进行的”(Степанов,2004:5)。,能够准确、独特地传达出人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和感悟。核心层之外的基础层主要表现抽象程度各异的不同认知概念,反映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同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而基础层之外的阐释层属于文化概念外缘部分,它侧重对概念核心内容做出评价和说明,能够反映出有关民族心智、民族意识的基本观念、理解和认知评价特性。这就建构起了有关于文化概念语义结构的层次体系。

可以认为,文化概念的现实价值、功能集中体现在“现实核心”层。文化主体的意识中,文化概念的价值功能运转和表现的重要形式是文化经验的链接,即他能够自觉地从某些生活和经验意识中生发出相关联想成分和内容,“现实核心”层的联想成分跃升为文化概念内容的主体,因而概念语词文化联想在文化概念语义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揭示和展现概念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价值。“概念与同名语词的语义的关系是多层面的,有时是出人意料的。例如,在对自由‘воля’的概念分析中发现,自由‘воля’与抢劫具有联想关系,是‘与兄弟拿起利刀一起铤而走险’。早期的哥萨克们四处游荡、抢劫,靠掠夺别人的财物为生,语词‘воля’又经常与语词游荡(гуляние)相联想。”(杨秀杰,2007:53)概念“душа”与同名语词也存在语义上的特殊联系,В.И.Даль的《俄语详解词典》将语词“душа”解释为“具有思维和意志上的不朽精神实体”,这实际上反映的主要是主观表象、认识化内容,已带有明显的概念文化联想特征。与此相关,Ю.Н.Караулов提出过联想口头网络这一概念,并通过联想语法理论证明了如何使用联想词典中的语料来了解当代俄语意识核心内涵包括的主要联想成分(刘宏,2009:24)。

在 Ю.С.Степанов眼里,文化概念的结构十分复杂,一方面,属于 понятие构造的一切也属于概念结构;另一方面,使其成为文化事实的内容都进入概念结构:初始形式(词源学);压缩为基本内容特征的历史;当代联想;评价;伴随意义。(Степанов,2001:44 -47)进而在概念内部划分出三个成分或三个层面:基本的现实性特征;补充性的消极特征即非现实性的、“历史性的”特征;标记于词的外部形式中而未被觉察到的内部形式特征。即基本层(积极层)、补充层(消极层)和内部形式(词源性质)。概念的这三个层次面向于不同的接受者,或者说关注这三个语义层面的主体各不相同,使用该语言和文化的群体往往关注文化概念基本层,而其中一部分人还关注补充、消极层,还有少数人(研究者)注重其内部形式①相应Ю.С.Степанов在进行具体概念分析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确定本义或者内部形式(分析概念词源)、历史法(分析概念的历史)、社会法(分析概念存在的社会方式)及实验法。(Степанов,2001:120)。在文化概念结构上划分出的这三个层次也可分别理解为语义远外层、近外层和语义核心。

В. И. Карасик 和 Г.Г.Слышкин 认为文化概念是由概念(понятие)、形象(образ)和价值(ценности)三方面内容组成,而且形象量度、概念量度和价值量度也是文化概念的重要特征(Карасик、Слышкин,2001:75 - 80)。其中概念(понятие)是指词典释义、诠释,形象是个人和集体经验特征集,属于概念联想域和情境集,价值主要指隐现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根据这三个语义结构量度特征还能够进一步确立俄罗斯文化概念相应分析方法,比如可以从概念表现(обозначение концепта)和概念表达(выражение концепта)两方面着手概念分析,其中概念表现指的是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成分划分,它赋予思考的事实对象、片段以特定符号,而概念表达包括同文化概念的诠释、演变有关的各种语言内部、外部文化方式。

可见,文化概念的内容是以层次化的结构方式展现和存在,该语义结构方式反映出文化概念本身的多维度性、内涵丰富性和复杂性。“концепт的结构表现为多层面的‘综合’性,它对于哲学推论、认知活动阐释、交际关系理解以及历史文化参数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隋然,2004:9),并且这一多层面语义结构是民族心智和认知心理特点的综合体现,它同该民族的社会文化进程、文化精神自觉、文化价值判断等紧密相关。总体上讲,文化概念的层级化语义解析就是要尽力发掘出隐藏于概念语词背后的民族文化信息、民族心智实质内容,通过文化概念语义结构的分析可逐步呈现出民族精神、民族意识的建立所经历的文化历史过程和社会、语言以及文化事实。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和载体,文化概念在人的社会、精神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个体、集团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建、拟构、感受和实践着文化,文化概念的过程和历史就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事实过程和历史。文化概念以结构性的方式和特有的抽象意义内涵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标尺和心灵世界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代表并体现着该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精神、意志、信仰等文明、文化特性,并由此构成语言、文化、社会中的一个个完整交际行为和事实,后者进而可称之为“是对含有价值因素、概念因素和形象因素的文化概念的外化表达形式进行引用的总和”(刘宏,2012:48)。研究表明,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有别于作为语词同现实事物对应关系及区别义征集合的词义,它是一种观念、表象、知识体系等糅合而成的民族文化心智,而这一精神属性和文化内涵②该语义内涵属性也从文化概念角度显示出“俄罗斯文化是一个特殊文明的形成体”(朱达秋,2003:143)。使它有了自己相应独特的生成机制和语义结构内容、语义特性,反映出俄罗斯文化概念所特有的自身系统性、多符号性、多功能性和文化价值性,进而其层级性、时代性和语义结构可能的变化性都规定着需要对它进行不断充实、更新和动态分析与解读,从而赋予它强大的民族文化生命活力。

[1]Гак В.Г.Лекс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Cлова: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Cловарь[M].М.,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2002.

[2]Карасик В.И.& Слышкин Г.Г.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ный Kонцепт как Eдиница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M]// Под ред.Стернина И.А.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когнитив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и].Воронеж,Изд -во Воронeж.ун -та,2001:75-80.

[3]Караулов Ю.Н.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M].М.,УРСС.2002.

[4]Колесов В.В.Философия Русского Слова[M].СПб.,Юна,2002.

[5]Кубрякова Е.С.& Демьянков В.З.и др.Краткий СловарьKогнитивных Терминов[M].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АН,1996.

[6]Лассан Э.Надежда:C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и K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йанализ[J].Respectus philologicus,2(7),2002.http:∥filologija.vukhf.lt/2 -7/lassan.htm.

[7]Лихачев Д.С.Раздумья о России[M].СПб.,Logos,1999.

[8]Маслова В.А.Введение вKогнитивную Лингвистику[M].2 - е изд.,испр.М.,Флинта Наука,2006.

[9]Неретина С · С.Слово и Текст вCредневековой культуре.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м Абеляра [M ]. М.,Наука,1995.

[10] Режабек Е. Я. & Филатова А. А. КогнитивнаяK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Спб.,Алетейя,2010.

[11]Рябцева Н. К. Вопрос: Прототип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 Kонцепта[M]//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нцепты.М.,Наука,1991:72 -77.

[12]Слышкин Г.Г.От текста к символу: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ные концепты прецедентных текстов в сознании и дискурсе[M].М.,Academia,2000.

[13]Степанов Ю.Н.Константы.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Опыт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M]. М.,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1997.

[14]Степанов Ю.С.Константы.C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M].Издание 2 -е,исправленное и дополненное.М.,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2001.

[15]Степанов Ю.С.Константы: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M].Издание 3 - е,исправленное и дополненное.М.,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2004.

[16]Стернин И. А. Методика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труктуры Концепта [ M ]// 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роблемы Когнитив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и.Воронеж, Изд - во Воронеж.ун -та,2001.58 -65.

[17] Юнг К. Г.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е Типы [M]. М.,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ая книга,1996.

[18]陈勇.关于概念分析的本体论思考——以“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的研究为例[J].外语研究,2011(1):59-68.

[19]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0]姜雅明.对“концепт”的解读与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7(1):8 -13.

[21]刘宏.试析文化观念在语言与文化教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21-24.

[22]刘宏.试析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先例文本的使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44-48.

[23]刘玉梅.后语哲视阈下“意义世界”的建构[J].外国语文,2013(1):60-64.

[24]彭文钊.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5):14-18.

[25]隋然.语言认知理论研究中的概念现象问题[J].外语学刊,2004(4):6-10.

[26]杨秀杰.民族文化研究的语言之途[J].中国俄语教学,2007(4):52-55.

[27]赵爱国.语言文化学方法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9 -11,15.

[28]赵国栋.也谈概念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27-31.

[29]朱达秋.俄罗斯精神内核与东正教[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143-147.

猜你喜欢
词义语义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语言与语义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字意与词义